李小聪:陶瓷拍卖价的真真假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5日 09: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泉壑静观图》粉彩瓶 《泉壑静观图》粉彩瓶 《鹿鸣松鹤图》 粉彩瓷板 《鹿鸣松鹤图》 粉彩瓷板

  “当代新粉彩领军人物”李小聪称陶瓷拍卖价真真假假

  近年来,古今陶瓷成为藏家的宠儿。在不久前结束的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上,32件中国陶瓷珍品拍了近5.6亿港元。其中,一款瓶高 36.5厘米的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瓷器凭啥让收藏家不惜重金地争相收藏?

  原来,这批珍瓷均来自瓷都景德镇。从古至今,这里卧虎藏龙,高手林立,要想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难过上青天。然而,这一俨然的“铁律”,却被来自广东潮州的李小聪改写了。李小聪不仅是公认的“当代新粉彩山水瓷画的领军人物”,而且其作品亦备受藏家热捧——去年,他的新珐琅彩镶器《匡庐嶙峋图》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70万元的高价。下面,我们就看看李小聪改写“铁律”所付出的艰辛和他对陶瓷艺术的执著追求……

  专题文/图 吴聿立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 世纪80年代,李小聪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这里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专家和爱好者,这里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仿佛在讲述着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1999年秋天,已经隐居3年的李小聪告别潮州,再一次走进窑火熊熊的景德镇。而景德镇吸引李小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毗邻素有“文国诗山”雅号的庐山。

  李小聪一到景德镇,就迫不及待地奔往庐山,在山村里租下一幢农舍,一年租金3000元。房前,柴棚院落,鸡鸣狗吠;屋内,两条长凳架起两块床板,没有电视,也少开灯,轻轻推房门,悠然见南山……庐山以博大的胸怀拥抱着这位虔诚的求索者。匡庐峻秀,四时变幻,春之淡冶如梦,夏之苍翠如滴,秋之明净如玉,冬之凝重如冰,宛如一幅幅立体天然、无与伦比的山水画卷,深深吸引、撼动、陶冶着李小聪。他说:“我喜欢山居生活。山居包含一个隐字,其实是一种心态,是以隐的心态与山水神交、对话。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无论是禅宗教义还是老庄哲学,都认为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远远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豪华,因此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或了悟,以摆脱世事的羁绊,获得心灵的解放。我越是融入大自然,越能够领会宋代山水画大师们对大自然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我对山水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庐山,李小聪每天出门写生,必登崎岖古道,从来不走盘山公路。他沿着逶迤的古道拾级而上。踏着那些久经岁月磨砺,狭窄得只有侧身紧贴才能勉强站上一只脚的石级,不时停身驻足,细细端详脚下的石级,从被厚厚的青苔和腐植层混合、又经天长地久而形成的包浆里,感受着古人留下的脚印和气息。在写生中,李小聪喜欢观察山根的变化,描摹山根与溪流交汇变化的细节。他觉得深谷、石缝、水花、虬树、茅草、青苔、漩涡以及山石与水面的和谐等皆景致皆可入画。每天与真山真水为伴,他越发觉得芥子园的所有笔法都不足以表达这些灵秀之物。

  李小聪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把瓷上绘画当学问做。他每次作瓷画,当画到一段得意之处,总会停下来,或思考,或拍照,或是记下作画时的感受与得失。他认为,山水瓷画从技法来说,勾、皴、点、染、擦都会有很精彩的笔墨;笔墨到位的人,在点、画之间,任何时候停笔,都是美的,就像一串古琴的古调,每一个音符都是精美的,串起来就是很优美的乐章。

  李小聪坚信,勤读古画,读懂古人,是为半懂;师法自然,从变幻无穷的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古代山水画大家的创作经验,给李小聪以极大的启示,而朝夕与山水林石相对,使他深刻地领悟和掌握了山水瓷画的最大奥妙——笔墨和瓷器的结合,人和自然的结合。

  博取众长成一家

  千年瓷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氛围和庐山的秀美博大,让李小聪有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他充分运用自己陶瓷新彩绘画的多年累积,并广泛地向景德镇粉彩名家学习,潜心创作。同时,他在陶瓷的造型、粉彩颜料工艺上苦苦探索,锐意创新,以求传统的陶瓷器皿、粉彩技艺能够达到自己在瓷上绘画中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和境界。

  其实,在器皿上作画,有其特殊的难度,因为器皿绘画是通景,构图、画面的衔接要巧妙、富于气韵,加上陶瓷材料本身的温润如玉、高贵典雅,这虽有难度,但也构成了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因此,李小聪为求得理想的器皿而踏破铁鞋,并经常自己动手设计。在粉彩材料的运用上,他遍访景德镇粉彩名家,虚心问学,不断摸索。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粉彩技法:既保留了景德镇传统粉彩的特点,又增加了更接近于珐琅彩的新材料和新发色剂,尤其是他对绿色的研究,用色讲究饱和度,翠绿、青绿,绿到极致,别具一格;在表现技法上,他把釉上新彩的绘画技艺糅合到粉彩当中。结果,李小聪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清新而奇特,色彩表现力异常丰富,晶莹剔透,手感润滑,在全国工艺美术界引起轰动,被誉为独树一帜的“新粉彩”。

  李小聪告诉记者,他的艺术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读画,尽可能地多读、多临摹古人的画;第二阶段是写生画画,经过长期的写生,咬定青山不放松,搜尽奇峰打草稿;第三阶段是与大自然对话,更多地体会山水的气息,与大自然神交神会。此时,就不能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形似了,而要丢掉写生稿,那些镌刻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内在的风骨神韵,便是艺术创作,便是历代中国文人画家所孜孜以求的“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了。

  隐居山林思瓷都

  粉彩是中国工匠在釉上五彩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珐琅彩工艺技法,自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上彩陶瓷装饰技法,因其色调粉润柔和、五彩缤纷,所以被称为“粉彩”。而李小聪的艺术生涯正是从釉上五彩瓷起步的。

  李小聪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广东潮州,自幼酷爱国画,山水绘画功力深厚。1974年,年仅15岁的李小聪考入潮州彩瓷总厂,从生产流水线上画瓷器的学徒干起,一干就是十几年。1987年,已经成为潮州新彩陶瓷绘画高手的李小聪离开工厂,步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但无法适应,举步维艰。事业的坎坷,现实的不如意,城市的喧嚣,迫使李小聪躲进大山深处。宁静的山村生活,山水之间的和谐美妙,让他对自己的困境有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感悟。他一边写生山水,钻研古画,一边开始静心探寻艺术和人生的最佳结合点。历经几年的苦苦求索,李小聪渐渐意识到:潮州瓷器虽然绘工一流,譬如山水、亭台楼阁、花鸟等,但大部分是倒浆制坯,不是手拉坯,因此胎骨始终无法上档次。于是,他想到了景德镇。

  瓷器保养守则

  艺术品种类不同,保养方法各异,如玉器怕油、瓷器怕动、铜器怕锈、书画怕潮等。具体到易碎的瓷器而言,保养守则大致有如下六项。

  1. 器体大的瓶、罐等移放时,不能一只手提器物的脖子,而应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原来拼接起来的部分分离;在取放有双耳装饰的瓶、罐、尊等瓷器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2.大盘、大碗等移动时应双手捧,或用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3. 取放人物瓷雕时,须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等易损坏的纤细部分;同时在提放器物时,勿要单手拿人物的头部,而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4. 薄胎的器皿如瓷画、醴陵釉下彩等,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5. 带座、带盖的瓶器取放时不能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失手打碎。

  6. 瓷器(如瓷画等)上出现灰尘、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他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的釉面。

  对话李小聪

  记者: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中的奇葩,粉彩兴起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以后大量生产。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如汪野亭、刘雨岑等)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粉彩艺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而您现在被誉为“当代新粉彩山水瓷画的领军人物”,请问这个“新”字是如何在您粉彩作品中体现的?

  李小聪:与康熙、雍正、乾隆及“珠山八友”等的粉彩相比,我的作品则凸显出一种新的面目。首先,我的粉彩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其次,在原材料的运用上,除了保留传统粉彩原有的珠明料、雪白(溶剂)之外,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我加入了更多的新发色剂,这让粉彩更接近于珐琅料——这是原材料的“新”。再次,在工艺流程上,我用多次烤烧的方法把发色剂和溶剂分开渲染和溶剂罩染,这有别于传统溶剂和发色剂调和在一起的旧模式,让粉彩的色彩增加了层次感,从而更接近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富含韵味的渲染和丰富的色彩。

  记者:您是一位古风犹存的陶瓷艺术家,为了师法自然,您曾隐居山林多年——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那么这种隐居又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李小聪:艺术家的修养决定着作品的品格。虽然我是一位瓷画家,但除了陶瓷工艺方面的专业技能之外,我非常注重提升自身修养,包括学养、心境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认为自己必须具备林泉之心,追求一份清凉的境界,保持心中的那片净土,并把这种洁净的气息注入作品,与观者分享。

  记者:就绘画风格而言,您的大部分作品应属“工笔重彩”。我们知道,这类作品出新难,脱俗更不容易,但您却保持了难得的古风雅韵。请谈谈创作心得。

  李小聪:工笔重彩陶瓷是景德镇官窑的精华,是陶瓷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陶瓷作品与中国画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说陶瓷作品必须具备器美、画美、材质美等元素,尤其是材质,它关系到质感的问题。所以在“珠山八友”之后,中国画风貌、艺术家的性情等尽数入瓷,如写意浅绛等风格,使粉彩艺术更雅。而我从没有放弃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加上自己与山云朝暮,以造化为师,作品自然少了些匠气。

  记者:当今瓷板画创作中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倾向,就是作品的尺幅越来越大,您如何看这种现象?又如何评价当今的粉彩山水瓷画创作?

  李小聪:瓷画作品尺幅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大作品应该悬挂在特定的场所或应特定的需要而作。大的山水画作品,应该是内容充实,能体现气势和张力。离开这些,仅一味追求尺幅而不讲究画面内容的充实,那么这个“大”就是功利所使,没什么意义。有时,小作品也具以小见大的效果,比如“珠山八友”的“文房雅玩”,唯精唯美,让玩家得之如掌上明珠,爱不释手。总之,瓷画作品艺术含量的高低不能以尺寸而论。

  记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在拍卖中创新高,其中真真假假,令人难以捉摸,您对这种拍卖价格持何态度?

  李小聪:在近现代陶瓷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时期,艺术品市场的浮躁和某些艺术家的炒作,导致了客观存在的真真假假的价格,这点是无可否认的。但是,要想让这个市场有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除已故的艺术家作品之外,活着的艺术家应负起这个责任,应该自律,万不能杀鸡取蛋,“自弹自唱”。

  大家简介

  李小聪

  195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号韩谿、扫叶道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97年于潮州赤凤山区隐居,后客居于江西景德镇;2002年曾隐居于庐山脚下,钟情于林壑云泉。李小聪在陶瓷粉彩山水画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自成体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