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基斯·哈林:空心小人的永恒舞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3日 10:55 东方早报
基斯·哈林于1990年去世,年仅31岁,他是一个典型的纽约街头艺术家,也是20世纪艺术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人们熟知他笔下密集线条组成的彩色壁画、他为唤醒人们对艾滋病的意识贡献的一臂之力,还有他的波普商店,将空心小人的形象送入了千家万户。正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基斯·哈林:1978-1982”可以向人们诉说更多。
朱洁树
是否记得那个空心小人?上世纪80年代,涂鸦艺术在纽约掀起一股风潮,空心小人也许是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元素,五彩的小人舞动双手,幻化出各种造型,互相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种纯真的欢乐,和没心没肺的派对气氛。同很多1980年代美国的经典图释一样,空心小人背后潜藏着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巨大阴影——艾滋病。率性的狂欢,理性的呼吁,艺术家试图用图像抵抗恶魔的侵扰,终究连同自己一并被吞噬。
基斯·哈林(Keith Haring)于1990年去世,年仅31岁,他是一个典型的纽约街头艺术家,也是20世纪艺术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人们熟知他笔下密集线条组成的彩色壁画、他为唤醒人们对艾滋病的意识贡献的一臂之力,还有他的波普商店,将空心小人的形象送入了千家万户。正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基斯·哈林:1978-1982”可以向人们诉说更多。
“基斯·哈林做过很多视频,也策划过很多展览,”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普拉托女士认为,哈林依然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方面,“他在4年中策划了30场展览。他自己写新闻稿,都很搞笑。同时,他在这个阶段做了很多词语拼贴的作品。基于文字,不同的叠加,大量的拼贴。他做的录像作品也都是关于文字的变化,灵感来源于语言学。”
展览开始于他从匹兹堡来到纽约进入视觉艺术学校就读,终结于他创造出那个日后会让他扬名的图像。在那之后,他会环游世界,为麦当娜设计夹克,在MTV中抛头露面,在Grace Jones的身体上作画,还会与一系列商业品牌合作。1982年,基斯·哈林在苏荷区一家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那是他,以及纽约街头艺术被艺术系统认可、收编的开始。
此时此刻,拥有丰富艺术景观的纽约似乎又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到“街头艺术”。去年,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街头的艺术”原本要搬到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而今,基斯·哈林的展览同样让观众大饱眼福,对于很多当今的街头艺术家而言,他依然是他们的精神教父。
小人,路人的秘密暗号
普拉托表示,她在策划展览时,一开始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就是,“在20出头的年岁里,哈林是如何发展出大尺度的让人惊讶的作品的?”
一瞥哈林的日记也许会找到这个时期很多作品的来源。他在日记中大量使用了对于文字的实验,这一时期他受到当时流行的作家威廉·巴勒斯、布里昂·基辛等人的影响。他的一系列“报纸头版头条拼贴作品”同样反映了他热衷时事的特性。1978年11月7日的日记记录了他自己的艺术突破:“我刚刚完成了一项绘画的里程碑(对我而言)。我第一次用两只手拿着两把刷子作画。”散布在文字周围的是阴茎、金字塔、小狗和纽约街景的小素描。
基斯·哈林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1976年至1978年,他在匹兹堡学习视觉设计,此后,1979年,19岁的哈林来到纽约。他被纽约的艺术风气感染,逐渐开始了在地铁站涂鸦的习惯。“有一天,我去坐地铁。偶然注意到本来应该贴广告的一块黑色纸张。它空在那里。我马上想到这是个画画的好地方。我回到地面上,买了一盒白粉笔。”1989年,他在接受《滚石》杂志专访时回忆往昔,“后来,我每次见到这样的黑纸,都要去画。它们太脆弱了,人们贴张黑纸,然后就不敢去触碰。没人会去撕掉它,或者弄乱它。但是,有另外一种力量。正是这脆弱的白色粉笔画,呈现了地铁中的力量、张力和暴力。围观的人们都特别高兴。”
当然,警察会不高兴。但是白色粉笔易于擦除,因此他们对于捣蛋者不会用刑过重。而随着哈林持续的作画,整个活动逐渐变成了一场表演。“很多人会围观。一两个月之后,我开始做一些徽章,我想把人们和这些画儿联系在一起。然后,别着‘爬行婴儿’的那些人仿佛有光圈围绕,他们相遇会停下来互相聊天,地铁中的人被联系了起来。”
这种联系不断出现在哈林的作品中,从一个小小的人形开始,铺展出去,占领了所有的空白,所有的墙面。本次展览呈现了哈林称之为“纸环境”的装置,他可以将整间屋子贴满版画、素描,甚至从天花板开始手绘。最后,还有他在派对、夜店和行为艺术现场的照片。
策展人特里西亚·布鲁姆表示,哈林从纽约夜生活中吸取能量,他将新浪潮的音乐、诗歌、行为艺术化作视觉符号,哈林掌握了城市的节奏,“哈林有一种欲望,要连接世人,将艺术带到更广泛的观众面前。因此他进行了大量的创作,特别在早期的试验阶段,他充满干劲地将一切融合在一起:街头艺术、艺术史、语言学、流行文化、生与死、爱与幽默。”
1980年,纽约时代广场上举办了展览,大量街头艺术家参与其中,基斯·哈林和巴斯奎特成为代表人物,哈林回忆说,“这是第一次艺术世界真正开始关注涂鸦。”
城市,最重要的媒介
当艺术体制开始接纳涂鸦,当画廊开始举办涂鸦的展览,当博物馆愿意典藏一幅涂鸦作品,哈林发现自己逐渐开始远离街头。哈林不得不与画廊签约,因为他无法再应付那些不断跑来工作室讨价还价收购作品的人。哈林逐渐不在地铁站画画了,因为他一旦完成了画作,立马会有人想办法将之带回家,哈林的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件商品。他开始频繁获得国外机构的邀请,周游世界进行创作,而他的作品不再是随时可以擦掉的粉笔画,它们成为壁画被机构永久地典藏。
基斯·哈林依然保持着开放与热情的心态,他坦承自己的作品受到街头无名画家的影响,他与歌手、舞者、演员及其他画家合作。他的作品不仅涂抹在墙壁上,同样渗入城市的肌理。
一些人质疑哈林后期参与的一些商业合作,让“空心小人”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对于哈林来说,广告只是诸多创作中的一种,而开设自己的“波普商店”则是与民众沟通的另一种尝试。“做商业设计或者插画家可能会更赚钱,或者少画一些画也可以提高作品的价格。但我希望与更多人分享艺术,这是‘波普商店’的初衷。”
基斯·哈林几乎是执拗地拒绝被体制收编,一心将艺术拉近大众。他热心参与政治事务。哈林是一位出柜的同性恋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他热心普及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视觉形象。1988年,他被确诊患有艾滋病之后,哈林创立了基斯·哈林基金会,以资金和图像的方式,支持关于艾滋病的运动和关爱儿童的项目。1990年2月,基斯·哈林去世后,他的基金会依然颇有成效地运作着。
而今的布鲁克林博物馆里展示着31件一套的“地铁画”,哈林曾将他们画在纽约地铁系统各处,而今它们被一位私人收藏家所收藏。被“地铁画”围绕的是展览中最牛的一件作品:23英尺长的水墨长卷。为了展示这件超长的作品,博物馆延长了一堵墙。布鲁姆表示,呈现的效果“似乎在展览空间里置入了一个城市建筑。我们觉得自己将城市带入了展厅,而城市,正是哈林最重要的媒介。”
哈林在纽约
这是纽约首次大规模呈现基斯·哈林早期作品,然而,对于当地人来说,哈林的展览每天都在进行着,因为他创作的媒介,是这个城市。
波姬·小丝海报
纽约历史协会轮换展出“波普商店”的装置。去年11月,天花板上设置着最初“波普商店”的涂鸦,而今,他们有新的爱情主题作品呈现。包括哈林在地铁站创作的情人节绘画,还有他和波姬·小丝合作的招贴画。
“吸毒等于发疯”
“吸毒等于发疯”壁画坐落于128街和第二大道交界处的手球场,这件作品创作于1986年,当时纽约正受到毒品狂潮的侵袭。
无题,1982
名为“当代画廊:1980至今”的展览正在纽约MoMA举行,哈林的一件无题作品20年来首次与大众见面。这件56英尺长的墨色作品,以哈林的经典风格,讲述了天启的故事。
金融街雕塑
金融区州街17号门外,设置着两件哈林的雕塑作品,日期分别为1986年和1989年。
游泳池壁画
今年夏天,克拉克大街1号的西村里,游泳池上的壁画将会重见天日。
同志中心厕所涂鸦
1989年3月,哈林花了大半个月的工夫,在纽约同志社区中心的男厕所里画满了涂鸦。此时离他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这是他送给同志社群的一件礼物。(西13街208号)
社区中心壁画
1980年代中期,哈林在上西区基督荣光堂的社区活动中心绘制了壁画。从大厅顺着楼梯一直延伸到三楼圣玛利亚的套房。
教堂祭坛
圣约翰大教堂的祭坛是基斯·哈林生前最后一件雕塑作品。(阿姆斯特丹大道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