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姜成楠的鲲鹏之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14:23 新浪收藏 微博

  人民日报《大地周刊》记者  郭田珍 ■ 文

  欣赏姜成楠的画,有如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壮阔与雄浑的气势扑面而来。紧扣时代脉搏,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姜成楠的绘画作品无不闪耀着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涌动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民族精神。与姜成楠交谈,他的睿智,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论述,也深深地打动着记者。

  怀鲲鹏之志画神鹰

  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咆哮的沧海中,一条大鱼扑棱棱甩着鱼尾,腾空而起,鱼头变成鹰头,双鳍变成巨大的鹰翅,在空中鸣叫着,蜕变着,展翅奔向南海。这是庄子《逍遥游》里“鲲鹏展翅图南海”的美丽神话。这也是姜成楠创作的我国美术史上第一幅表现“神鹰鲲鹏”形象的中国画《鹏化》的艺术境界

  姜成楠喜欢鹰,更爱画鹰。

  1944年,姜成楠出生在北京东城。儿时的姜成楠经常跟小伙伴们在他家西边的“东大地”广场玩耍。“玩累了,我就仰卧在草丛中,观赏广场上空盘旋着的鹰。我喜欢看鹰飞翔的姿态和翱翔、翻飞、扑食、搏击的动作,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忘了回家吃饭。”姜成楠告诉记者。

  “鹰能飞万米高空,是所有飞禽中飞得最高的,这是一种凌云之志。它目光炯炯,随时都准备战斗,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姿态。看到猎物后,不急于出击,做好充分准备后迅猛俯冲下来,一举成功。在鹰的身上,有一种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浩然涤荡的气概。作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具有鹰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会富强。”姜成楠说。

  从小喜欢画画的姜成楠,读小学时,有幸拜著名画家吴作人为师。吴作人精通中西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境界开阔,寓意深远,对姜成楠后期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

  高中时,姜成楠又拜到从小景仰的大写意鹰画大师李苦禅先生门下,从此垫定了他日后用泼墨大写意画鹰的基础。

  1962年,姜成楠以社会招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第二年转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蒋兆和画室学习。在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李斛、高冠华、梁树年、张安治等名师的指导下,姜成楠在绘画理论以及人物、山水、花鸟画各科打下了紧实的基础。“几十年来,不分寒暑,我到动物园鹰山上写生,到上方山住过鹰洞,到内蒙古大草原追寻过金雕、黑雕、黄鹰的踪迹……”姜成楠说:“在我国,历代人们把鹰看成是神鸟。我在美院学习时,每天早晨都要朗读背诵一首唐诗。李白那首‘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的诗篇不断激励着我学习鲲鹏,拼搏上进。随着年龄的长大以及对‘鹰文化’、‘鲲鹏文化’深入的研究,逐渐产生了把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结合起来,用鹰、神鹰、鲲鹏的精神映喻一个时代的想法,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鲲鹏之梦’。”

  姜成楠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入伍,1983年调入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任美术创作员。

  1984年,中国大地春潮滚滚,改革开放进入高潮,拼搏与奋斗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姜成楠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萌生了搞一个以“中华腾飞” 为主题 “鹰画展”的想法。

  经过一年的作品准备,《姜成楠鹰画展》于1985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了,展出书画作品百余幅。党和国家领导人伍修权、黄华、杨成武等参加了开幕式剪彩,许多书画界名人纷纷为画展题诗写跋,配写对联。展厅正中是巨幅主题画《腾飞吧,中国》。画面上,一只竖起双翅的神鹰由长城起飞,欲过大江大河而图南。东方万道霞光,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鹰的双翅呈V字造型象征着胜利,画面金黄色调预示着无限光明的前程。画的两侧是画家用隶书自题的楹联:《愿我中华腾飞世界,祝吾人民幸福万年》。该画由人民日报、瞭望周刊等众多报刊发表,1989年被人民大会堂作为建国40周年换代作品收藏陈列。

  画展以“鲲鹏展翅图南海”的美丽神话构成系列组画,从《鹏化》一画开始,接下来是《击水》、《乘风》、《两志》、《初雪》、《斗恶》、《英雄独立》、《图南》、《和平富强》等,把观众带入《逍遥游》史诗般的意境中,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理想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姜成楠气势恢弘、笔墨精妙的鹰画作品受到美术界及广大观众的热情赞誉和好评,认为鹰画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

  2000年之后,姜成楠又先后在河北唐山、山西太原、辽宁大连、山东淄博等地成功举办了《中华腾飞新世纪——姜成楠鹰画展》全国巡展。首展在唐山市博物馆隆重开幕。姜成楠认为,新唐山是从改革开放前夕在大地震的一片废墟中崛起的,巡展首展在这里举行很有象征意义。此次画展主题画是《中华腾飞新世纪》。画面上,一只矫健的雄鹰正展翅飞翔。在金黄色的霞光中,由近及远,自左至右,晨雾中依次排列着北京、香港、澳门、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侧,画家用魏体字书写了“喜看中华腾飞新世纪,静观世界迈入二千年”两条楹联。一个“喜”字、一个“静”字,表达出画家对祖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喜悦,对祖国在新世纪安定团结、稳步发展寄予的美好祝愿。

  回忆这些画展,姜成楠欣慰地说:“在北京举办画展时,中国美术馆的领导跟我讲每天都有上万人参观,是建国以来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最成功的一次。当我面对画展上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和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看到一群群小学生煽动着双臂从展厅‘飞’出来的景象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艰辛的艺术创作被人民所理解、所认可的快乐与幸福”。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曾这样评价姜成楠的鹰画:“他画的鹰是‘人化’的鹰,在雄鹰优美雄强的外在形态美的各种造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

  用浓墨重彩绘时代

  与姜成楠交谈,仿佛是在聆听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比新中国还要年长5岁的姜成楠亲身经历过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也因此创作了很多具有深刻时代印迹的经典作品。从《夜以继日》到《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从《腾飞吧,中国》到《浩气永存》,以大时代为背景,融情融意于画中,既留下了时代的印迹,也刻入了自己人生的足迹。

  1967年,姜成楠随部队深入边防第一线采访,创作了美院毕业以后的第一幅主题性中国画《夜以继日》。该画生活气息浓厚,色调对比强烈,构图严谨,笔墨酣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珍宝岛事件后,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北部边防军民的战备生活。该作入选“1974年全国美展”,是当时中国画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画法的成功之作。也是文革时期军事题材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画曾人选“现代中国画展出国展出,还入选了“北京建国三十年来优秀中国画作品陈列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姜成楠以艺术家的创作敏感和责任心,创作了《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水粉宣传画。画中,作者用知识分子打头(象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知、兵、工、农四个奋勇向前的头像为画面主体,下方是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钢锭(象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前进的画面,后方是高速公路、铁路、桥梁、人造卫星、火箭、飞机、钢铁厂等现代化场景的烘托,画面色彩艳丽,气势宏伟,用横向笔法表现强烈的运动感。该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全开印刷,并配合11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发表全国发行,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第一幅广为传扬和鼓舞人心的著名宣传画。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迅速提高,姜成楠倍感新时代新生活的温馨。1982年,他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素材,创作了版画《家》:一对时髦的新沙发,妻子一边打着毛衣,一边辅导小女儿学习。作品简洁明快,清新悦目,该作入选全国第八届版画展并获优秀大奖。

  1985年,法国举办第九届世界旅游博览会。姜成楠受命为中国厅布置作品。经过一个多月的构思创作,姜成楠与画家龙瑞合作完成了7、8米长的巨幅山水画《浩气永存》。画中,连绵的长城和群山组成了一条翻腾的巨龙,龙身在云海中起伏。远处,是长江奔腾。而东方,一轮鲜红的旭日从云海中跃出。

  1997年2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去世后,姜成楠怀

  着巨大的悲痛和敬仰之情,创作了《春潮不息》一画。画中邓小平微笑着向人们招手,向大海走去,象征12亿中国人民的12只海鸥在小平周围依依不舍地环绕,小平身后的海浪翻滚比喻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息。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姜成楠应邀赴港举办画展,香港市民邀请姜成楠将《春潮不息》画在三米高的红绸布上,挂在正举行回归仪式的香港会展中心广场上,并巡游了整个香港,实现了小平生前遗愿——“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

  姜成楠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改革开放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们都经历过国家的苦难。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鲲鹏精神’的体现。我欣赏‘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作为这个时代的画家就应该表现这个时代。现在美术界有一句时髦的话叫‘表现自我’,我觉得,表现了时代也就表现了我自己。”

  让鲲鹏精神之光普照人间

  姜成楠对记者说:“画家要用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绘画是美术,好的绘画要做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美的核心是善,善的本质就是要有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画家的绘画理念,使他的创作一直沿着真、善、美的艺术道路前行。                                                                                                                                                           

  姜成楠认为,中国人的本性善良。因此,远古中国人趋善避恶,去掉了所崇拜自然之鹰凶残的一面,创造出志存高远、敢于自我变革、追求美好理想不动摇、奋勇拼搏永向前的神鹰——“鲲鹏”的形象。姜成楠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智慧,不久前,他在鹰身鱼尾 “鲲鹏” 的造型基础上,创造出人首人身鹰翅鱼尾 “鲲鹏之神” 的艺术形象,实现了画家多年来要把中华经济腾飞这一 “现代神话”更加人性化、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夙愿。

  鹰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也都对鹰情有独钟。美国、俄国、德国、奥地利等许多国家都以鹰作为国旗、国徽或国鸟。还有许多民族都自喻为鹰的后代,比如埃及的法老们都宣称自己是神鹰荷鲁斯的子孙。在印度,鹰是佛教的“护法神”。最近,画家开始创作国际题材有关“神鹰” 的作品。如根据“神鹰荷鲁斯”故事,刚刚完成的《神鹰之恋》,寓意“神鹰”把他的“精神”传给了人间。日前,画家正根据佛教的传说故事在创作《神鹰护法图》。

  姜成楠准备在条件成熟时,把“鹰展”在全国各个省市继续办下去,有机会还要把画展办到国外。姜成楠说:“神鹰鲲鹏的精神,不仅属于我们中国人,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宇宙精神’。” 

  姜成楠深有感触地说:“胡锦涛主席在多个场合下引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倡导‘科学发展观’,提倡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鲲鹏’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

  最后,姜成楠说:“比起浩瀚的宇宙,人非常渺小,然而又非常伟大。人是宇宙物质与精神创造非常宝贵的一部分。我希望体现宇宙精神的鲲鹏精神之光能普照人间。人人追求真理,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完善,用智慧和体能共同努力劳作,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大地周刊》2010年第01期54——56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