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桥:惜售不代表没有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8日 11:51 《收藏•趋势》
面对春拍市场表现,有市场人士认为,买方资金的短缺和浓厚的观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的购买力,投机型购买举动暂时告一段落。对于现当代艺术来说,也许中国嘉德(微博)起拍价为2500万元人民币的赵无极早期代表作品《1.5.70》不幸流拍,算是一个信号。不过,一线艺术家代表性作品继续打破纪录也是事实,如沈尧伊作品《革命理想大于天》以4025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新高。现当代艺术市场的种种变化究竟如何解读,本刊记者采访了金牌艺术经纪人李苏桥。
记者:2012年各大拍卖公司在油画板块一般都更加偏重早期油画和写实类油画作品,当代艺术作品上拍量有相当大的缩水,而且也有不少大师作品流拍,比如嘉德春拍张晓刚(微博)2003年作品《失忆与记忆 NO.21》,这与2011年春天疯狂的拍卖景象相比,显得有些萧条。您是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在市场上这种变化的?
李苏桥:从2012年拍卖公司图录来看,拍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往年有些不同。写实油画和老油画在数量上是增加了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不代表市场有怎样的变动。因为拍卖是一个很简单的平台,当某些板块市场非常好的时候,委托方就会拿出好的作品来卖,而当市场预期不特别好时,委托方就会惜售。惜售只是表明委托方对作品的市场预期高于目前市场,而不是市场上这种作品出现的数量少了就代表没有市场。
拍卖充满了偶然性,一两件拍品的流标是很正常的,不能把这当成市场的一个特定信号,更不能因此妄下结论。从这两天佳士得的拍卖来看,张晓刚的作品依然卖得很好,也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现象,所以某些作品流拍完全是偶然。
记者:但目前看,拍卖公司的成交并不那么景气,比如曾梵志的一件作品就以比2011年少了100万元的价格成交。
李苏桥:有些小的拍卖公司跟指标性拍卖公司相比,人气还不够,送拍人和藏家也都有限,甚至可能还有一批人不知道有这样的拍卖。从香港佳士得夜场来看,曾梵志的两件作品都拍出了很高的价格,日场有4件作品也拍得非常好,我没有觉得市场不好。第一,我们不需要每件作品都获得高价,这是不现实的;第二,在10件作品里有一两件没有获得好的价格十分正常。因为这些都是高标的作品,成交波动性比较大,希望把东西全部卖光的心态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如果说在嘉德的拍场上,大家看到了理性,那在佳士得的拍场上大家看到理性了吗?成交额是最强有力地回答。在你采访我的今天,罗芙奥的拍卖成交也非常好。关于市场所有的推想都应该以数据为基础,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在香港博览会上,几乎所有画廊的东西都卖光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假如拍卖场上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卖掉,只能是拍卖公司在作品的征集和选件上做得不够好,与一级市场的衔接和关联度不够。
记者:有不少人反映2012年拍场上的节奏没有以前那么快,拍卖师往往会“等”一下,您怎么理解这个现象?
李苏桥:首先,每个拍卖师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其次,拍卖师受聘于拍卖公司,每增加一次叫价都意味着一定的收益增长,同时委托方或者送拍人都希望获得更高的价格,拍卖师的缓慢也是对委托方的尊重,“等”一下也很正常。
佳士得、苏富比(微博)的拍卖师虽然从视觉上感觉动作比较快,其实节奏是比较慢的。在伦敦拍卖场上,为了等最后一个客人的决定,拍卖师跟场上甚至会有一分钟的互动时间。“等”一下与竞投者做互动,这在国外拍场上很常见。有些不了解拍场情况的人可能会因此判断市场不好,其实不然。
目前,国内有些拍卖师与场内的互动做得也很好。比如,2011年保利的一场无底价拍卖,虽然场内人数不是很多,但整个拍场氛围充满人性,拍卖师与竞投者互动得很好。有些人可能不了解拍卖的情况,就按照自己比较朴素的想法来猜想拍卖。其实,拍场上完全的快节奏是不现实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李苏桥:首先,中国当代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成熟,就像一个少年。其次,财富的增多以及香港博览会等各种博览会的发展更有利于国人观摩、了解全球话语权状态下当代艺术的面貌。而基于这种整体性了解,中国当代艺术会形成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创作形态与相关业态,最后形成全球化市场状态。在全球化状态下,我们不可能自己玩自己的,但中国艺术家最终会呈现出一种地域文化特征——当代艺术品应当是全球化下我们民族性或者地域性的的呈现,这就是我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一种看法。
记者:那相关市场会如何发展?
李苏桥:其实市场很简单,所谓艺术市场肯定跟有人收藏和买单相关。如果我们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有钱人对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那他们对做艺术品识别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大,对艺术品收藏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大。
如果说今天的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的话,那就是中国现在的富人不仅对当代艺术,而且对整个艺术门类的介入都是有限的。我觉得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那代人是第一代创业的人,他们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就业、企业的发展等。他们的更多乐趣还在个人事业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或精力来关注当代艺术。只要我们未来经济是向上发展的,这种状况就会改变。
记者:对于当代艺术的投资或者收藏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李苏桥:艺术品绝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艺术品的存在也不是用于投资的。从投资角度去讨论艺术品,我个人觉得充满了风险。如果有些人真的要去投资,那就要用投资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品,就像看待股票那样。艺术品的真正目的是要表达一种美学价值,一种收藏愉悦的快感。
不可能既获得收藏的快感,还能取得很好的投资回报,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没有一个投资标的在过去五年、十年或者五十年之内完全是在涨的,它在短期内肯定是波动的,但长期是看好的。以投资的角度去谈论任何东西都充满了偶然性,而艺术品首要的功能也不是投资。所以,如果你不爱艺术,你就别投资;如果你爱艺术,你也不会喜欢选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