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雨石:徐柏涛我的恩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2日 09:55 中青在线 微博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34年前(1978)年的一天,北京市印章艺术公司党委书记刘志亭找我谈话,郑重地对我说:“徐柏涛、张砚波两位艺术家推荐你做他们的徒弟。领导班子研究过了,你明天就可以到萃文阁去上班了,从事书法篆刻专业工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明

  萃文阁是享誉中外的艺术殿堂,是“文革”期间北京市存乎仅有的专业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创作单位。它坐落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这里有一位享誉中外的书法篆刻家——徐柏涛。同时,还有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李文新、张砚波先生。徐柏涛是萃文阁的领军人物,也正是由于徐柏涛、李文新、张砚波,才使得萃文阁名声大振。

  到萃文阁工作,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地位。我所以能够进入萃文阁工作,成为一名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正是由于我自幼随著名书法篆刻家徐之谦爷爷学习书法,有了扎实的书法基础,被徐柏涛、张砚波先生发现,亲自提名推荐的结果。同时,也是单位领导重视人才的结果。实际上,在去萃文阁之前,我并没有见到过徐先生,而是由恩师张砚波把我的作品让徐先生看过。

  美誉海内外,作品例为国家文物

  徐柏涛(实名徐焕荣1916—2011),1931年(15岁)进入萃文阁,师从魏长青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建国后,他与魏长青先生共同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刻制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题词(碑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和周恩来总理题词(碑阴)的任务,曾经为斯大林、英国首相伊丽莎白女王、英国前首相希思、日本田中首相刻制印章。特别是他老人家刻制的“十全十美田黄石螭虎对章”被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97年,他老人家书写的“乐寿康宁”,由全国政协作为献给张学良将军的百岁寿礼。张学良接到作品后,手持作品让儿子站在旁边,然后由记者拍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2011年2月10日,在老伴离去半年之后,他老人家静静地走了。前来送行的人们不计其数、人山人海。大家聚集在八宝山告别大厅前,怀念、赞颂着这位95岁高龄的德艺双馨的老人。当我轻轻地走到恩师的遗容前,深深地鞠躬时,面对恩师的遗容,我的脑海一片空白,几十年的师生情,通过泪水流了出来。徐先生,您安息吧,我将永远怀念您,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

  平易近人,身教重于言教

  我与徐先生在萃文阁同室工作8年,以及在以后的20多年的来往中,我从来没有听到他说过一句瞧不起别人、贬低别人的话。他总是虚心向别人学习。无论谁向他求字求印,总是有求必应,精心完成。

  1982年的一天,我站在一旁观摩他创作,不小心有一个墨点落在了纸上,徐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快要完成的作品撕掉了,我十分心疼,把“纸头”裁剪下来对徐先生说:您在这张“纸头”上给我写张字吧。徐先生想了想,为我写下了“惜寸阴”三个字,并题上“为学生刘桐书”的落款,这是恩师对我的要求。30年来,我一直把它悬挂在我的书房,每当我看到它时,恩师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恩师的谆谆教导就仿佛重现在耳边。几十年来,正是由于这三个字激励着我,使我废寝忘食地学习书法,不敢虚度光阴。

  2002年,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雨石书法篆刻作品集》。之前,我将欲刊登的作品先后

  拿到恩师徐先生和张砚波老师家中审阅,徐先生看后欣然题写了书签“雨石书法篆刻”,同时又在我的印拓上题写了“雨石篆刻柏涛题”。

  恩师张砚波的题词是:雨石随余学书法习篆刻三十余载,雨石为人忠厚朴实、尊师重友、好学勤奋、日读名帖、夜总临池、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刻苦追求、与时具进、多年苦研、篆刻有增、书法大长、年与正在黄金之时前途无量也。”这是两位恩师对我几十年取得的艺术成绩的最大奖励。

  同年,春节期间,我举办了我的个人书法篆刻展,想到恩师年事已高,事先没有将展览的事情告诉他老人家。但当他得知此事后,和老伴一起突然出现在了展览现场。老伴一见面就埋怨我说,这样的事情你怎么也不事先说一声呀,我说天这么冷,我不敢告诉您呀,老伴说,徐先生是从别处听说的,他听说后就马上来了。你让他来看看,他会高兴地呀。我当时又是担心、又是激动。他认真看着我的每一件作品,高兴地笑个不停,看毕他欣然写下了8个大字“书法事业、后继有人”。同时题上“为雨石书法篆刻展柏涛题”。我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老师的赞许和满意。我终于有资格成为他的学生了。

  学习书法必须要下“苦功”

  徐先生对我要求最多的就是下“苦功”。他无数次地对我说,“我学徒的时候,白天没有时间写字,只是到了晚上,无论多晚每天至少也要写3篇大字和3行小字”,你现在的条件太好了,上班工作就是写字和治印,多好呀!”有一次在徐先生家中,他又一次地这样说的时候,一旁的老伴说,“你都讲了多少次了呀。”我急忙说,讲得好,讲一次就是对我的一次要求。

  2006年春节期间,我和夫人前往90高龄的恩师家中拜年,我说“现在书法界都把您称为大师”。他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出了使我没有想到的话。他说:“什么大师呀,我现在都不敢写了,不满意,搞了一辈子了,不满意呀”。这些话使我思考了许久。不满意,说明他还在向着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去追求,

  上个世纪80年代,随“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书法由“四旧”成为有、有品位、有价值的艺术品。一次,我陪同徐先生到宣武区法原寺去讲书法课,针对那时社会上学习书法中的不良风气,他在课堂上讲:“学书法谁想成名,谁准儿失败。功夫到了,不想成名都不行。”这是我随师学艺几十年中,徐先生唯一讲的一句批评人的话,这是对那些急功近利者的箴言,更是他老人家对自己成功之路的总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1978年至2011年恩师仙逝的30多年中,恩师传授给我了纯熟、扎实的书法篆刻技艺,这是“业”;而一生默默无语、一丝不苟、心中有大爱、潜心躬行、执著追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艺术品质和厚德精神,则是“道”。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