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0日 09:39 99艺术网
“当代艺术创作有部分是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一个书法家为了提升自己笔墨的纯属度或许会成千上万遍用一种笔法写同一个字,通过量来获得感悟成就他的造诣。当代艺术也需要量,但这种量集中在对当下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不断思考乃至于有干预的冲动。这期间出现反复和推翻是很正常的,只有觉察到新的矛盾才能引导我们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unmask
unmask艺术小组,这个由来自中央美院雕塑系三个男孩组成的艺术团体,自成立之初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第一件作品《Do you know UNMASK》也是被无数次提及,小组的名称也是有这件作品而来,“UNMASK”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不具有特殊的含义;年轻、时尚、跨界是他们的标志,他们的创作不仅仅涉及雕塑领域,还涉足设计领域,最终的梦想是想让UNMASK变为一个涉及面很广品牌,而不是只游走于艺术领域。
由于小组的最终梦想,unmask自成立之初就将商业文化的元素融汇于作品的形式和材料之中,他们的作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从早期的带有卡通、流行符号到后来的偏向古典,然后是融合,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他们有内在的脉络,就是对流行的消费文化的持续关注和消解,对于他们而言,任何一种视觉形式都是符号,不管是卡通还是古典或是其它,并不青睐某一种。每个阶段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会根据阶段性的思考来决定选择运用什么样的符号。大学毕业之后基本上拒绝对某一种特定的艺术语言本身进行探索,更关注的是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当下以一种恰如其分的形式出现。换个角度说,如果从以往作品的形态上判断,很多人会称他们为雕塑家,但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想要在雕塑领域里获得什么成就。
有时候感觉他们比较矛盾,他们出身于雕塑专业,从事着与雕塑有关的事业,却不想要在雕塑领域里获得什么成就,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他们对现有教学体制的反叛,当时大学教育体系里所奉行的艺术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相对比较保守滞后的,而他们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跳出这个框框来验证自身所感悟到的新艺术生命的存在。当时的艺术生态并不是像今天这个样子,对于那时的他们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流通方式和传播途径逐渐把原始的艺术生态推向社会边缘,所以他们想以另一种姿态来介入艺术(这里面包含很多内容——作品的视觉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工作方法乃至生存方式的改变)。
“UNMASK”没有特殊的含义
99艺术网:小组是什么时间组建的,在什么机缘下建立的?
Unmask:我们三个人是大学的同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奠定了我们之间的默契,同时也形成了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包括艺术观),平时我们就会针对某一阶段性的课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和心得。在一次中法学生交流项目中我们三个第一次尝试了合作,在那次合作中我们获得与以往个体创作不同的经验,彼此之间也取得了认同感,觉得是一次非常奇妙的创作体验。我们第一次正式的合作出现在大学的毕业创作展上,面对我们毕业后各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寄希望于这件作品所沉淀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几年来在艺术上的探索,也承载了我们三人之间的情感。
99艺术网:为了让一些不是太了解你们的网友能够有些认识,能否谈下你们的小组为什么要叫“unmask”?小组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Unmask:“UNMASK”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不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们正式合作的第一件作品名为《Do you know UNMASK》,我们以各自的体貌特征为基础设计了一个虚拟偶像组合,命名为“UNMASK”,围绕这个组合设计了一系列的带有商业宣传特征的视觉载体。当我们走出校园决定继续以合作的方式从事艺术创作时,UNMASK这个名字就沿用到我们身上了。当时大学教育体系里所奉行的艺术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相对比较保守滞后的,我们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跳出这个框框来验证我们自身所感悟到的新艺术生命的存在。当时的艺术生态并不是像今天这个样子,对于那时的我们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流通方式和传播途径逐渐把原始的艺术生态推向社会边缘,我们想以另一种姿态来介入艺术(这里面包含很多内容——作品的视觉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工作方法乃至生存方式的改变)
视觉形式只是符号,我们并不青睐某一种
99艺术网:看你们的作品从早期的带有卡通、流行符号作品到后来的偏向古典,然后是融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从08年到现在四年过去了,目前的创作是一种怎样的状况?
Unmask:任何一种视觉形式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符号,不管是卡通还是古典或是其它,我们并不青睐某一种。每个阶段我们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阶段性的思考来决定选择运用什么样的符号。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基本上拒绝对某一种特定的艺术语言本身进行探索,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当下以一种恰如其分的形式出现。换个角度说,如果从我们以往作品的形态上判断,很多人会称我们为雕塑家,但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想要在雕塑领域里获得什么成就。
99艺术网:在当今艺术圈里面,很多艺术家找到一种固定的语言或者风格之后就会不断的复制,而你们是不断的颠复、改变自己,这需要勇气的,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在这种不固定的情况下,你们如何保证你们的脉络或者说共有的东西在作品中传承?不停的变化是件好事,但是否会面临艺术没有成熟这样的质疑?
Unmask:我觉得当代艺术创作有部分是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一个书法家为了提升自己笔墨的纯属度或许会成千上万遍用一种笔法写同一个字,通过量来获得感悟成就他的造诣。当代艺术也需要量,但这种量集中在对当下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不断思考乃至于有干预的冲动。这期间出现反复和推翻是很正常的,只有觉察到新的矛盾才能引导我们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坦白讲这种前提的设立是很苛刻的,我们也不能时时刻刻都做的到,有时我们也会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去对待一些创作来调节一下节奏和状态。尽管这十年来我们的作品形态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没有关联的,我们并不太在意视觉层面的关联性。我觉得“成熟”这一词放在当代艺术创作语境里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99艺术网:在创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活跃性和敏感性?你们是如何处理个人的独特性、创造性与团体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的?
Unmask:这个问题也许十年之后我们仍旧无法明确的回答,毕竟艺术创作还是个形而上范畴内的东西。我们无法理性的评估其优势和局限,更不可能用一种理性的机制来平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还持有对创作的冲动就会在一起各抒己见探讨展览的可能性,当形成共识时个人的表现欲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有时我们也会质疑这种方式是否违背了艺术生产规律,但回头看看我们以往的作品既有当时留下的遗憾也还是有一些成就感。
99艺术网:在创作中,你们是怎么实现从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想法变成作品,展现出来的?因为肯定有一个制作过程,这个制作过程由你们三个组成的团队共同来完成,请介绍一下。
Unmask:团队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形成对某一观念上的共识,这个过程非常困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尽管有时经过和结果不尽人意,但我们觉得这是我们面对创作的核心。相较而言制作对于我们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会有一个简单的工作上的分配,各显其能吧。
“消费文化”是我们持续关注的内容
99艺术网:在今年的9月25日,要在上海举办“景象”艺术展,你们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你们是以小组的形式参展,这样有什么优势?这次参展的作品是怎样形成的?与08年的作品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Unmask:展览仅仅是个表达的平台,不是竞赛也不是选秀,彼此之间谈不上有什么优劣势之说,只是大家在一起各自展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已。此次参展的作品是我们去年北京个展上的作品,基本代表了我们近两年在艺术上思考的内容 。我们在展览空间内虚拟了一个“死亡之店”——店内陈列着作者设计的死亡之器,分别为“吻”、“红”、“蛰”,为寻求终结的人提供高端的服务。围绕这几款产品我们设计了店面和橱窗,以及店内的装置来提升“死亡之店”的现代商业气质,使“自杀”这一行为看似匹配当下荒诞的消费逻辑。“消费文化”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个内容,从我们毕业展的到去年个展的都涉及到我们对消费文化不同阶段的理解。
99艺术网:你们如何看待“景象”展,认为自己的作品在哪些方面契合了“景像”的策展理念?
Unmask:不夸张的讲,当我初看到策展人拟的展览文案时兴奋了好长时间。尽管德波的《景观社会》是一部问世于上世纪六七时年代的资本主义批判性著作(包括之后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但放之于当下的中国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甚至显得更加突出和扭曲。我们的作品所阐述的概念也是借助于这个哲学理念所提供的消费逻辑而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