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炉大师580件藏品献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09日 09:37 新华网

  “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社会上做有德行的事,回报党对铜炉工艺的关心,我决定将1200件展品中的580件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100件宣德炉藏品。”在最近的一个晚上,中国铜炉大师陈巧生将妻子、两个儿子召集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会上陈大师向大家宣布了捐献藏品的决定,得到全家人的响应。

  陈巧生经常教育儿子和学徒,财富应该由自己创造,而不是坐享其成;德行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他认为,不能将财产全部传给子女,否则他们会产生隋性,要让他们自己去努力奋斗,以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传承“古韵铜炉”制作技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陈巧生凭借祖传铜炉制作技艺,致力于挖掘、恢复、完善、发展断代百年的传统铜炉和宣德炉铸造技艺,并创立“巧生炉”这一现代收藏的铜炉门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铸有“陈巧生制”等私家款的铜炉开始闻名于中国铜炉界和中外文物收藏界。陈巧生制作的“巧生炉”造型典雅,工艺精湛,皮色润和,古色古香,与明清宣德炉毫无二致,难辨雌雄,连大陆收藏家马未都[微博]都盛赞“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2011年,陈巧生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韵铜炉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铜炉铸造技艺作出了卓越贡献。

  陈巧生广收学徒,悉心教导,将中国铜炉技艺发扬光大。现如今,陈先生的部分徒弟已“学成出山”,在国内铜炉界大展宏图,发展迅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陈巧生在接受“拜师礼”的那刻起,便将徒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育,不但传授制炉技艺,而且注重培养其品性,他经常将“以德服人”挂在嘴边,要求学徒修养德行。

  创建“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陈巧生先生的小儿子陈冠丞告诉记者,“苏州巧生炉博物馆”现正在装修,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预计明年适当时候开馆,届时将给广大市民带来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效果的博物馆。

  博物馆以“巧生炉”作品类别及制作技艺为主线,陈列出陈巧生先生几十年呕心沥血的经典作品,向大众传播中国传统铜炉文化和香道文化,宣传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同时,博物馆内将提供各式工具模型,让看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铜炉制作的整个过程。从制作模具、雕刻蜡模、炼铜、用铜水浇筑、脱模到最后打磨上色,看客们都可以亲身体验一番。其中,制作模具中的翻砂工艺是陈巧生先生自己开创的。“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铜炉比较展区,将仿制的铜炉与旧铜炉对比,以及将旧铜炉与新铜炉进行对比,在区别中发现传承,在相似中抓住差异。

  推出“十二生肖”铜炉新品

  相较于先前制作的传统炉型,陈巧生先生最近推出了十二生肖新品,目前已开发出其中一、两款。据陈冠丞介绍,鼠生肖的铜炉上勾勒着一只嘴里叼着钱币的小老鼠,寓意吉祥,十分传神;至于猴生肖铜炉,18岁的陈冠丞则“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我爸爸属马,妈妈属猴,在这款生肖铜炉上雕刻着小猴骑坐在马背上的情景;猴子小而精致,可爱俏皮,其线条流畅自然,虽然简洁,却别具神韵。”

  记者了解到,较之传统器型,冲耳炉和桥耳炉最能体现制炉人的风格,它们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感。此类炉形线条精简自然,但据说,越是简单的线条越难掌握,所以就越能代表一个人的功力和基础,那些花哨的铜炉反而较难表现制作技艺。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也可以说“炉如其人”。“铜炉那种沉稳内敛,华而不丽的特点与我爸爸的性格很像。”陈冠丞如是说。陈巧生先生将毕生心血都投注到制作铜炉上,全身心地专注于制炉工艺,可以说达到了“人炉合一”的境界。

  (李龙兴)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