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收藏家晁会元:民间藏品胜国宝

2013年01月05日 07:28   中国文化报  

晁会元收藏的古籍 晁会元收藏的古籍 “薛凤规第一开光碑”拓片 “薛凤规第一开光碑”拓片

  在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热点话题之一便是古籍文献,随着几场具有影响力的古籍拍卖,碑帖、信札及其他文献也成为收藏热点。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藏书传统,在明代,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民间更是流传“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具有资深收藏经验的洛阳古籍、碑帖收藏家晁会元,探究民间古籍的收藏情况。   

  本报记者 黄辉

  与晁会元见面,适逢北京拍卖市场上古籍风行之时。晁会元看重了其中几件,从洛阳专程赶来竞买,虽然他并没有在拍卖场上挥金如土,但其独到的眼光和别具特色的收藏品,已让行内人刮目相看。当天上午,晁会元就以一个相对不错的价格在北京保利“广韵楼”古籍拍卖专场上竞得一件作品。

  宋代500年藏书薪火相传

  说到藏书,晁会元忍不住兴奋地提到自己的先辈——晁氏藏书世家。据记载,最早的晁氏藏书可追溯至北宋工部尚书晁迥,在其之后,晁补之、晁说之、晁冲之均为鼎鼎大名的藏书名家。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至明代,晁瑮编撰的《宝文堂书目》也记载了其私家藏书书目。晁氏家族藏书风气延续至今,已逾1000年。

  晁会元原是洛阳公安机关干部,一直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他承继祖业,收藏了大量古籍善本、碑帖石刻、佛教碑文……多年的收藏经验,使晁会元对中国古籍市场了如指掌。

  晁会元介绍,2005年之前,古玩市场上的古籍图书很多,2008年之后,市场上流通的好书已非常稀少。到2010年,拍卖场上的书籍价格直线上升。晁会元表示,由于2010年至2011年是古籍拍卖的爆发期,所以涨幅过高。现在是稳定时期,那些传承有序、质量较好的古籍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比如美国佳士得[微博]回流的古籍、海外回流的翁方纲藏书、季羡林藏书、过云楼藏书的价位都非常高,为古籍价格树立了新的标杆。

  从2008年开始,晁会元将目光转移到全国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在各地竞拍珍贵书籍。他为增加自己的藏品,甚至委托朋友、亲戚到韩国、日本等地寻觅藏品。直到现在,已过花甲的晁会元每逢春秋大拍都亲自到北京参加竞拍,他说:“每次拍卖会都忍不住要来,如果有看中的、价格合适就买下来,家人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慢慢支持我购买古籍。”

  金陵本《本草纲目》 民间藏品胜国宝

  晁会元介绍,在他刚开始收藏书籍时,不分种类收藏,后来就专注于收藏古籍中的稀有品种和稀有版本。时间久了,晁会元的收藏逐渐形成几个特色板块——古籍善本、碑帖和地方文献。

  在晁会元藏书中,最重要的古籍善本、最令其骄傲的当属存世稀有的金陵本《本草纲目》,而此藏书经历,实是无心插柳、偶然天成。2008年,晁会元结识了一位退休工人,告知其家藏了一套明代版《列女传》。晁会元听后很高兴,不远千里来到河南伏牛山深处,然而,当他看到那套《列女传》时,却失望地发现所谓的明刻本只不过是民国时期的翻印本。为了表达对晁会元的歉意,这位朋友抱来了一摞封面上写着《本草纲目》的家藏医书,晁会元对这套藏书也将信将疑。当他仔细翻看里面内容时,却发现藏书的行数和刻字与其他《本草纲目》版本迥异,“刻字歪歪扭扭,尤其是书中的图画,幼稚古朴,并不熟练。”虽然晁会元不太清楚它的珍稀性和历史沿革,但凭借多年藏书经验,他心知这肯定是一套罕见的古籍。

  晁会元将这套《本草纲目》带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理会。直到2009年,当他研究这套《本草纲目》时,产生了很多疑惑。于是他辗转找到国家图书馆古籍研究权威郑金生教授。经研究,该套书为金陵版系统的《本草纲目》明版之一,是近年《本草纲目》版本的一个重要发现,其价值毋庸置疑,成为震惊藏书界的新闻。国家图书馆高度重视,拨专款修缮保护此书,并对该版本进行深入研究。据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介绍,明万历二十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本草纲目》为其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

  《本草纲目》脱稿于1578年,经过李时珍3次修改定稿。1590年至1593年,胡承龙前后历时4年才刻完,共52卷32册。金陵本为《本草纲目》初刻本,多能体现著者本人原意,但由于经费不足,印刷质量不高。1603年出版的江西本,由于是官方主持,刻印精良,于是成为以后的通行本。因此,明清以后的版本无一是以金陵本作底本,古今许多著名学者都未能亲见金陵版本。

  经鉴定后,文化部批准将晁会元收藏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定为国家珍贵古籍,并在2010年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展出。当时,韩国正在为其《东医保健》一书申遗,而这本书是根据《本草纲目》而编撰的,晁会元的这套藏书更是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此之前,全世界共发现了7部金陵本,其中日本3部、美国1部、德国1部,中国只有两部,分别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上海图书馆。

  碑帖收藏  再现历史原貌

  晁会元另一部分数量较大的收藏品是碑帖。洛阳是魏碑的故乡,多年来,他一直收藏洛阳的碑帖,尤其是龙门碑帖,包括汉代刻的《熹平石经》,曹魏时代刻的《三体石经》、晋代《品字石经》,唐代颜真卿的碑……

  其藏品还包括刻帖,其中,“法帖之祖”《淳化阁帖》的各个版本晁会元都有收藏。截至目前,我国公布了4套原石的《淳化阁帖》,最早的是宋代杭州刻石,在兰州有一套明代刻石,西安、南京各有一套清代刻石。晁会元收藏了一套完整的河南元代刻本及其部分原石。

  除文字碑帖外,晁会元还收藏了数量众多的佛教文化造像碑。2011年,洛阳白马寺举办了全国第一次造像拓片展,展出的就是晁会元收藏的佛教造像石刻拓片精品。比如,其中包括号称“龙门双璧”之一的《伊阙佛龛之碑》,该碑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清代道光年间拓印;宋真宗赵恒书写的《宋真宗御书碑龙门铭碑》,清代早期拓印;还有在“文革”中被销毁的《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

  晁会元介绍,洛阳虽然是魏碑的故乡,但与魏碑相关的存世藏品却不多,一些碑刻造像由于历史原因遭到破坏后,很多文字资料也没有保存。晁会元惋惜道:“有的碑已经不存在,有的残损了,有的流落海外。我的碑帖是全的,拓本再现了早期的历史面貌,通过这些碑帖能看到残破碑的原始状态,由于破坏得非常严重,因而这些碑帖更显珍贵。”

  白河书斋  藏品留后人

  晁会元表示,自己的藏书究竟有多少,碑帖的具体数字连他自己都不清楚。粗略估算成套完整的古籍总量不少于1.2万册,而碑帖精品有近3000多种。仅明清时期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晁会元就收藏了好几箱。

  虽然还在一直搜寻藏品,但晁会元现在的主要工作已转移到整理自己的藏品。现在,他正在和各大博物馆和出版社合作,将收藏的部分珍贵藏书和碑帖刊印成书籍,并协助、支持博物馆工作,将部分藏品整理归类,选择有用的资料捐赠给博物馆,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年的收藏,不仅使晁会元对古籍、碑刻、地方文献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也让他意识到我国古籍文献、古代碑帖受到严重破坏,抢救、保护、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品责任重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晁会元目前最大的心愿是为自己的藏品找一个稳妥归宿。近年来,他一直都在为筹建白河书斋古籍文献博物馆奔走,希望通过建造私人博物馆,将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无偿奉献出来,供大家观赏、学习。晁会元曾说:“自古以来,刻书传世在中国就是最大的善事,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我希望我们的后代还能看到先祖们流传至今的珍贵书籍。”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