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小东:与社会一起纠结

2013年01月10日 17:46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刘小东 CFP供图 刘小东 CFP供图

  2012年刘小东出奇地红。除了在大众媒体上频频亮相,还登上《芭莎艺术》、《新周刊》封面,原因是他所进行的“刘小东在和田”项目引起众多关注。   

  6月22日,刘小东团队离开画室,把画笔聚焦在新疆和田的采玉工身上。他们在和田的河滩上搭起临时工作室,用素描、日记、油画和摄影等手法展开项目,一呆就是两个月。其间由作家阿城担任顾问的纪录片团队全程跟拍。最终,刘小东创作了四幅油画《东》、《南》、《西》、《北》。

  “刘小东在和田”是刘小东这几年提倡“现场绘画”的延续。与其他艺术家躲在工作室埋头创作不同,刘小东喜欢现场写生,足迹遍及三峡、曼谷、青海、西藏等。他的上一个项目是回到东北老家金城,画自己的童年伙伴。可以说,刘小东把自己扔进中国现实,用画笔捕捉社会的变化。他解释说,“我只是跟着这个社会一起纠结,一起想不通,于是奔赴现场”。

  创作有了成果,自然要搞展览。8月26日傍晚,作为首届新疆双年展平行展的“刘小东在和田”展在新疆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牵头人张子康,策展人侯瀚如、欧宁,圈内好友陈丹青、方力钧等出席了仪式。偌大的展厅里,刘小东的四幅作品安静地挂在墙上,除了画面有射灯的光线外,其余地方都是暗的,散发着某种神秘感。刘小东说,取名《东》《南》《西》《北》,是指在同一地点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察采玉工人的生活和工作。

  展览吸引不少媒体人士的关注,他们的报道很快传遍国内外。有人称赞刘小东为“中国弗洛伊德”———在美术史上,英国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被定位为“突破西方写实油画传统,重新开掘了写实绘画”。

  刘小东受弗洛伊德影响很深。20年前,他有机会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看弗洛伊德的原作,震撼之余,挫败顿生。回国后,他的创作大胆起来,从室内画到室外,从画自我到画时代,从周围的小圈子画到社会大场景。从三峡民工、康巴小伙、童年伙伴,再到如今的采玉工,这些刘小东画笔下的人物都有一个特点:眼睛呆滞,弱不禁风,仿佛沉淀着人间沧桑。

  就在新生代艺术家回避真实沉溺自我时,刘小东却坚持扎根于现实,“金城小子”开始名满天下。正如评论家汪民安所说,“刘小东把普通人物及其平凡的日常生活带入到画面中来了。在这个方面他不仅是开拓者,而且是最成功的艺术家。如果后世的人们要从绘画中去了解20世纪末期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的话,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窗口。”

  有赞当然也有弹。有人认为,刘小东的出发点很好,但“刘小东在和田”这四幅作品无论从色彩、层次到构图,看上去都很简单,画面场景中有采玉工人和一些闲人,人物很少,景色单调,除了河滩就是模糊的沙漠边缘,并不能反映采玉工的真实状态。

  对于质疑,刘小东有自己的解释,“他们(采玉工)和金城小子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你小时候的伙伴,他们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这个系列是关于那些挖玉工人。但对绘画来讲,人物背后的故事可能不重要,但这对言说来讲很重要。对我来说,面对这些景物,把它画下来,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