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城市的树洞画(图)
摘要:一定要走到九中街上才能深切感受到王月作品的魅力。冷风夹着尘粒割脸吹过的天气里,络绎不绝的市民拿着手机或者相机像寻宝一样沿街查看每棵树干,寻找王月绘画的痕迹,一旦发现了带有水粉画的树洞,无论老少脸上瞬间就有了欢乐的光彩。
九中街
今年的石家庄出奇的冷,空气也很不好,从腊月开始连续一个月几乎就没有见过阳光,城市每天都笼罩在灰蒙蒙里,深吸一口气都能感觉到细小的尘粒充进鼻腔。郭文玲告诉本刊记者,这样的天气让人的心里觉得很压抑。她是河北省文联一本杂志的副主编,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条南北走向的小街,九中街。
九中街的南端连着繁华的一环路,可是九中街上却异常幽静,偶尔会有一辆公交车驶过。路两边都是不超过7层的楼房,街坊们告诉记者,上溯到上世纪50年代,九中街的南头还都是窑坑,因为附近成立了石家庄市第九中学,才起名为九中街。1987年左右,石家庄市的烟糖酒公司、第二医院等单位在九中街的两边陆续建起了职工宿舍楼,这条街才逐渐有了人气。
20多年来,九中街没有太大的变化,两旁的宿舍楼早已经黯淡陈旧,因为道路狭窄,开车的司机宁愿绕行,郭文玲这样住在附近的人才会有从容的心态来打量这条平凡的小街。她告诉本刊记者,从前道路两边种的是杨树,大约10年前换成了现在的国槐,国槐开花时枝头是点点鹅黄,这条路因此散步不错。可如果是现在这样的冬春之交,就显得灰头土脸。
2月18日是雨水节气,天气预报的降雪没有一丝迹象,又是很不舒服的一天。郭文玲说她中午下班经过九中街时,不经意看到,“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这么冷的天坐在地上,正在往一棵树下端的树洞上画小浣熊”。小姑娘画画的画面本身就很美,她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赶紧就回家取了相机。下午再路过时留心路两边的树干,一边走一边拍她的画。“晚上下班时候,我又遇到了小姑娘,就聊了聊她的基本情况。她说她叫王月,读大学四年级,这是她的毕业设计,我跟她交换联系方式的时候,发现她的手都是僵的,写不了字。”
在郭文玲之前,街上的常住居民就已经注意到了王月的画。范强在街上开了一家饭店,他在2月初就跟王月相识了。“她们就在我饭店路对面画画,我过去看,她问我能不能看出来她画的是什么,我说是红色日出啊。她见我能看出来很激动,我也很激动,因为我没见过这样的画,觉得创意很好。”范强把王月的画拍下来发在微信里,他的朋友们看了都很喜欢。
70岁的修车大爷曹勇为也跟王月成了朋友。“每幅画她都得画几个小时,尤其画熊那一天特别冷,过了12点她还不去吃饭半蹲不蹲地在那儿画,我就去催她。”王月在曹勇为修车摊边的树上,画了一个拳头大的花栗鼠,为了让行人能看清这幅小画,曹勇为还专门把摊子挪了地方。他真心喜爱这些树洞画,现在成了热心的维护员。“看她的画总比小广告强吧,美化了环境又不会对树造成损害,我觉得挺好的,挺有意义。”曹勇为说。
王月在九中街上一共画了11幅画,前面几幅是冬季里看不到的风景,有湖上的日落,也有沿着山涧潺潺而下的溪水,后面的系列都是各种萌态可掬的小动物,有虽然长着长长的耳朵却被大部分路人误认为是小白猫的阔耳狐,有探出头来楚楚可怜的花栗鼠,有头顶长着红色羽毛的啄木鸟,还有上下互动的小鸟与松鼠,甚至借着电线杆上的螺丝洞,画了一只张开大嘴等着胡萝卜掉下来的兔子。小朋友站在旁边拍照的时候,妈妈会安慰小朋友大胆地把手指伸进兔子嘴里,它一定不会咬人。王月最新的作品是生活在竹林里的一群大熊猫,她站在梯子上画了3天,亮绿色的竹林从晦暗的街道景色中跳出来,成了最显眼的标志,时刻有市民围着它排队照相。
王月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并不为周围的嘈杂所分心。可是过往的行人却对她的行为感觉很新鲜,他们总想搞清楚这个女孩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在这里作画。于是帮她拍摄绘画过程的好朋友李悦只好不厌其烦地满足路人的好奇心。李悦告诉本刊记者,一开始她只是把王月的绘画照片放在人人网上跟熟人们分享,可是路人也很喜欢王月的画,总有人跟她要照片,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她把这些照片又在她的新浪微博上传了一份,结果第二天就转发了2000多次,并且开始有当地媒体通过微博私信联系她。几乎跟李悦同时,郭文玲在博客上写了一篇《美丽的女孩和她的树洞画》的文章,没想到两天的时间里,“树洞画”这个称呼居然红遍了全国。
小女生王月
王月的外表和内心有特别大的反差,虽然大学还没有毕业,气质却显得干练、硬朗。她很爱美,专门去上过一个化妆班,出门会化点淡妆,身上是灰黑为主的暗色调,只有指甲是鲜艳的红色。衣服款式也是有气场的OL风格,娃娃领、蕾丝、掐腰这些少女元素绝对不会出现在她身上。李悦告诉本刊记者,王月外表是往御姐的路线上走,内心却是个很萌的小萝莉。她还没有男朋友,还爱看动画片,待人单纯而温暖,她的创意和画作正是她内心世界的表达。
王月告诉本刊记者,她童年的许多时间是一个人看动画片度过的。“我小时候好像是跟妈妈逛街丢过,所以爸爸妈妈上班就不放心我,他们教我如何接电话和应门,然后把我反锁在家里。”
王月的妈妈很早就发现女儿在画画上有天赋:“她那时候很喜欢一个日本动画片,画里面的人物很传神,比例啊、颜色搭配,特别是表情非常生动。”但是王月的妈妈并没有特别去引导和发展女儿的兴趣和天赋。“上幼儿园,她带的零食多,我就让她把零食分给小朋友,教给她让朋友高兴,自己会更加高兴。要是她跟小朋友吵架了,我绝不允许她见面不打招呼,吵架归吵架,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许板着脸。”
王月逐渐长成了一个做事认真而很有规矩的小姑娘。可是因为从小一个人待着,在交朋友方面并不擅长,她初中才有了最知心的朋友李悦。王月告诉本刊记者,她不记得李悦是怎么吸引她的。“李悦当时特别喜欢董洁,我只要在电视上看到董洁我就给她打电话,通知她看。我俩慢慢就很好了。”
王月到了初中依旧喜欢画画,她自己的语文书上、班级许多同学教材的封面都有她画的卡通人物。李悦说,王月当时有一个白纸本,里面每一页都画着漫画人物,她特别喜欢看王月的这些画。但王月的妈妈并不乐见女儿的兴趣,作业没有做完就在画画,耽误学习。害怕妈妈批评,王月会偷偷地画画然后藏起来。
高二上学期,王月有了一次自己做主的机会。“我一个同学跟着一位张老师学画,我也想去学,将来考大学走美术这条路。”王月说。王月的妈妈告诉本刊记者,王月的这个选择当时并不被看好,她开始学习得太晚了,班主任认为她走美术生的路考不上。于是,同学们上晚自习的时候,王月就去学画画,晚自习的课程她只能用课间时间或者回家学习到更晚来弥补,她喝咖啡喝到胃疼,学习成绩没有下降,画画让美术老师和妈妈看到了希望。“大约画了半年,我基本就跟上美术班里其他同学的水平了。”王月说。
美术在王月心里的分量很重,她开始学习太晚,她想去中央美院感受一下氛围,但中央美院要考水粉人像,而她从来没学过,只在去考试前练了两幅,结果不出所料地落榜了。妈妈和王月商量,真正要考的是深圳或者大连的学校。“当时我觉得深圳和大连是两个开放的城市,对学习设计有好处。”王月告诉记者,她其实也不清楚视觉传达专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想想视觉跟学校其他专业相比肯定与画画关系更近,看着顺眼就选了。
美化残缺
大学的第一门课就让王月觉得很有趣:“这门课就是让大家画出自己熟悉的东西,然后再联想。老师说应试教育已经把我们磨平了,必须要回到童年时的感觉,把定向思维打破。”王月告诉记者,她当时画了樱桃、花生等20种植物,再把这些植物联想,把花生画成了一个穿旗袍的女人,还把爬藤植物画成了一条藤上接着许多房子。她后来能从街道芜杂的物体中寻找到树洞作为设计的基础,跟这门课的训练分不开。
在旅游城市大连读书,王月每个学期只出校门一两次,除了学校的课程,她还报了好几个软件班,考专业软件证书。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软件就是画笔。她必须要把这些学好。“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每门课我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同学说我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其实就是太较真。做PPT,如果字有点靠后,我必须给弄齐了,否则看着就受不了。”
因为学得用心,王月很早就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她的大学老师于吉震告诉本刊记者:“学设计的学生许多有功利性,反映在作品上就是客户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王月一直的状态就是没有私心杂念,全凭自己的爱好做事,在设计中除了满足客户需要,她还要提升到让人体会到另一种东西。至于做的过程中是不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她不在意这个。”
大学的学习让王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念:“我觉得艺术不能是孤独的,要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才有意义,我想设计的东西必须是既有艺术美感又被大众所接受的。”她最为兴致勃勃的一门课是公共形象设计,期末的作品是要改造学校附近一个特别破旧的小区。王月说,班里其他的小组都是设计各种导示牌,她的小组却别出心裁。“那个老师刚从欧洲回来,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德国男厕所的小便池里画了一只苍蝇,用这种方法引导不要尿到外面去。我们三个同学对这种有意义的小设计有想法。”
王月的三人小组用了一个月时间给破旧的小区带来了幽默感。他们发现了一段埋在地下、被截断的钢管,就利用钢管画了一支枪;墙上掉了一块墙皮,还连带着出现裂纹,他们就画了一个鱼线钓到食人鱼的图案;凸出来的砖块被修补成电子游戏超级玛丽;树上的小突起被涂成了海马。“我们专门找小缺陷,画小的,目的是无意间给人带点乐趣。那也是个冬天,每次上课我们都开开心心的,完成一幅作品就高兴得不行,晚上三个人一定要吃一顿来庆祝。”
王月把这门课的作品存在了手机里,开会决定毕业作品题目的时候,她拿给辅导老师的组长任戬看。任戬一直是王月的偶像。任戬老师对王月美化墙的残缺的思路很肯定,还把她的简单想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王月对任老师的鼓励特别郑重其事,她赶紧打电话给好朋友李悦,预约她的寒假时间,让热爱摄影的李悦陪着自己在街上画画,并且拍下画画的过程作为毕业作品图册。
树洞画
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涂抹作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选择九中街是因为它很安静,可以专心,也因为它安静、多是附近居民路过,不会影响到市容。王月和妈妈在九中街上来回走了两天,猛然看到树上有好多树洞。“我觉得树上有树洞,树就很可怜,很丑,可以用树洞作为画框,在里面作画来美化它。”
王月的第一幅作品是色彩斑斓的彩霞,画完后很受打击,因为往来的路人都没看出来画的是什么。“我发现学设计和不学设计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把这幅画传给于老师,他就没有问我这是什么。”王月继续画了一幅容易识别的湖面落日,可也许是因为颜料的原因,画面上的黑影很快就褪色了,效果不让她满意。她又从拍下的树洞照片里寻找灵感,一个长了狭长豁口的树洞让她联想到了飞流而下的瀑布,于是她画了最受路人欢迎的山涧溪流。画完了三幅风景画,王月想到小动物的主题可能更符合她面向大众的初衷,可爱的小动物大家看着都开心。
“可能同学们都不相信,我看起来挺冷的一个人会喜欢小动物。”王月说她从小一直喜欢动物,可是父母反对人和动物共处一室,小时候家里只短暂地养过一只小鸡。这个寒假王月打起了养狗的主意,她跟妈妈一起看纪录片《萌宠成长日记》,终于把妈妈给萌倒了,从朋友家领养了一只一个半月大的小狗,“糖豆”。“它一来,家里的气氛都不一样了。它因为太小,总喜欢在地毯上尿尿,每次被妈妈发现都要打一下,它其实知道这不行,却只要你不注意就快跑到地毯上遛两圈,有点小心眼又有点楚楚可怜的样子。”
王月设计的小动物系列,大小同真实的动物相当。她根据树洞的形状从网上找来合适的图片,再用软件跟树洞叠加,设计出草图。动物都选择惹人喜爱的幼年期,再把它卡通化。每一幅都倾注了王月自己的爱,她把小狗糖豆的眼神画到了这些小动物身上。王月说,拳头大的花栗鼠的眼神,是每天吃饭时候,糖豆眼巴巴地蹲在地上看着全家的样子;斜靠着树洞的熊猫的表情是糖豆尿在地毯上被罚,低头看着妈妈的样子。“我画画的时候,心里就想着糖豆。我是带着感情去画的,心里真的喜欢这些画的小动物,就像喜欢糖豆一样。”
虽然画画时不跟路人交谈,活泼的王月有她跟路人互动的方式:“我一开始是利用电线杆的螺丝洞画了一只张开嘴的兔子,可是一个大爷非说如果捂住耳朵就是一只狗。我看见电线杆上面有留下来的黑色沥青,就跟着沥青的位置画了一条黑色的线,线上拴着一个荧光色的胡萝卜。这下就不能说是狗了吧,狗又不吃胡萝卜。”
除了单独的动物,王月还拓展出了两只动物的互动和故事性。“有两个树洞的那一张,大小刚好可以画两只小松鼠。可是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一只狗妈妈带了一只没有妈妈的小松鼠,我觉得不同种类动物的关心不是更好嘛。”王月改画了一只小鸟往下看,一只小松鼠张开前爪侧对着它。她告诉记者,可以理解为松鼠让小鸟跳下来,它接着;也可以理解为小松鼠在邀请小鸟去它家里做客。
巨幅的熊猫乐园在王月看来是她目前的巅峰。她每完成一幅作品都会传给毕业设计组的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老师的反馈是希望王月的作品里有中国元素。王月在缺失最大的一棵树干上做了这幅熊猫乐园,既有玩耍嬉戏的熊猫,也有熊猫生活的大片竹林。这个熊猫图老师跟王月有不同的看法。老师的专业意见是,亮眼的绿色同周围的环境太跳。可就是这鲜艳的绿色几乎成了平凡的九中街上的地标,被市民们所喜爱。这又回到了王月设计的宗旨:要为大众所喜爱,给大众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