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获文化艺术赞助大奖

2013年06月20日 07:55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电 第22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颁奖典礼6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万宝龙今年将大奖授予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

  自2002年以来,冯骥才以“民间文化守望者”的身份,投身于中国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致力于唤起国人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尊。十多年来,冯骥才身体力行,走遍了中国的山河田野,进行大量的、艰苦的民间文化普查,并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冯骥才还发起创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旨在通过“民间自救”的方式,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

  “将这个奖项颁发给冯骥才,就是为了表彰他在中国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中的卓越贡献。”万宝龙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贝陆慈说,“希望冯骥才先生能通过这个平台,向国内公众讲述和传达他的观点,让更多的人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说实话,我这个岁数对奖项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今天之所以来领这个奖,就是想借助这个地方来发出我自己的声音。”冯骥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奔走呼号,我感觉自己很孤单,甚至有些无能为力。“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全民动员,将文化遗产保护变成一种共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保护我们的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中华民族的根脉。”

  在颁奖现场,冯骥才将1.5万欧元奖金捐赠给了著名摄影家、有“三峡之魂”美誉的郑云峰。冯骥才说:“我行走在全国各地的田野中,总能遇到一些默默承担着文化保护责任的人,郑云峰就是这样的人。”

  据了解,郑云峰为了在长江截流蓄水前留住这条养育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真正容颜,拿出全部家财,孤身一人,历时二十多年,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挽留住了长江的生命形象,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真切、立体、完整的三峡。

  郑云峰表示,他将把奖金全部用在拍摄长江和黄河上,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母亲河,认识母亲河,保护母亲河。“只要还活着,我就一直在路上。”

  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创办于1992年,旨在推动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表彰在各自领域和地区中不遗余力地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并不惜为此献出个人宝贵时间、精力及金钱的艺术人士,该奖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获得公认的文化艺术赞助大奖,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百余位国际杰出人士获得了这一奖项。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