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故将灵秀写雄苍

2013年07月05日 09:30   北京日报  

赵卫 赵卫 故将灵秀写雄苍 ——读赵卫的山水画 故将灵秀写雄苍 ——读赵卫的山水画 故将灵秀写雄苍 ——读赵卫的山水画 故将灵秀写雄苍 ——读赵卫的山水画

  薛永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别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分别获铜奖、优秀作品奖、齐白石奖、中国美术创作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绘画五十年》等国家级大型展览和画集,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画展,出版有多部个人画集。

  在北方的年轻画家当中,聪明灵秀的云南人赵卫是近年来名噪南北的佼佼者之一。几年前,他便推出一种引人瞩目的风格:气势开张,情韵散朗,景象多北方山村,构图常大开大合,笔墨更以繁、麻、涩为特色。这种山水画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评论家的注意,或称道其张力,或赞扬其麻点,或表彰其焦墨。

  自1986年以来,赵卫尝试过多种风格。在黄绿风格出现之前,主要有以《安塞人家》等为代表的焦墨写生风格、以《水墨写生》等为代表的水墨写生风格和以《秋雨初歇》、《混沌山水》等为代表的麻点风格。其中,麻点风格集中体现了赵卫的艺术创造性。我每次观赏其麻点风格的作品,总觉得仿佛是在用高倍放大镜玩赏一件古代优秀作品的局部,或者说,他的作品像是某件古代佳作局部的放大。最近,赵卫同我说,正是古画的局部启发了他以“小中见大”的办法,“借古开今”。理性地审视研究古代名作的局部,经意地、有分析地去摹习其笔墨语言,便不会“只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赵卫正是这样做的。

  赵卫艺术的一大特点是强化笔墨,造成繁弦急管般的点和线的交响诗。仅就笔墨而言,他的画中不无王蒙、程邃、石涛、黄宾虹的笔墨因子,但这仅仅是因子,因为这一切已被赵卫强化了。强化古人的笔墨表现,可能受到了张仃的影响。实际上赵卫确实曾经从学于张仃,不过,赵卫对笔墨的强化,并非在“五墨”中只取焦墨,也不是以钩皴和干擦为主要手段。他似乎十分注意夸张与对比,并且从纯化笔墨语言入手。

  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形态,向来分为点染皴擦,其中的点与皴形态鲜明,染与擦的行迹含混,多数的使用者往往以钩皴定形体,以擦染别阴阳,因而表现在作品中,总是皴多于点,擦与染在整幅画中的比重多于皴点。赵卫则把使人感觉不强烈又不易形成激越节奏的擦和染,降低到最次要的位置,发挥大面积成组皴点的妙用,形成了以密点短皴为特点的特异风貌。为了强化笔墨的节奏,赵卫常常以淡墨作皴,以焦点作点,又一改古人皴法的曲线为多,十分强调纵横短线的对比交错。大面积擦染的放弃、中锋皴点的交织,很自然地使其笔墨组合产生了麻与涩的特异效果。这一纯化与强化传统笔墨的匠心,虽然在笔墨上渊源有自,但因经过了选汰与重新组合,所以,首先在视觉效果上先声夺人,给人以新异逼人的强烈印象,增加了作品的分量、张力与节奏感。

  简化景象与布局繁密是赵卫艺术的另一特点。赵卫不画群山万壑、重峦叠嶂,不作北宋式的全境山水,也不学南宋式的边角之景,他反复描绘的只是经过高度剪裁又不失于纤弱的一片蓬勃生机。基座植被丰茂的黄土坡或一片茁壮茂盛的高粱地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位置。在位置不多的空白处,则常常画有隐约于青纱帐里或灌木丛中的几间石板房、几扇窑洞的门窗,还有晾晒的玉米。活跃的家鸟、徜徉的山羊、悠游的鸭子、荷锄的村民,偶尔亦有拖拉机的轰鸣。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还是大片大片的植被与庄稼,这便造成了取境的单纯与简明。就其取境的单纯而言,有点类似元代的倪云林,但不仅毫无倪氏萧条冷落之感,而且充满了“木欣欣以向荣”的生机。

  赵卫艺术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在近乎平面的效果中讲究构成意识,追求特殊的层次肌理感。山水画本来就要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和立体,所以,古人讲求“咫尺千里”、“咫尺重深”、“折高折远”、“穿插掩映”、“石分三面”与“树有四枝”。明晚期以来,尽管画家仍然要求局部形象的一定立体感,但相当一部分笔墨派的山水出现了书法风格化的倾向,因而,就每张作品的整体而论已比较平面化了。这种变异在赵卫研习过的石涛与程邃的作品中看得比较分明。但是,他们还只是讲求书法的抒写意识,而不可能具有布局落墨前的平面构成意识。赵卫则把西方现代的平面构成意识融入讲究笔墨组织的中国山水画中。分析赵卫的作品可以看到,布局的开合起伏与点线组织,固然也表达北方山水在不同季候、时令下给予他的感受,但似乎每作一画之前,都先有一种大面积黑白灰关系的总体设计,点线的组织与分工是服从于黑白关系的。他尤其注意大色块的对比与轮廓线的完整,总是极意舍弃参差不齐与迂回曲折的物象边线,给人以单纯明了的观感,造成开门见山、逼人眉宇的气势。

  赵卫善于极有尺度分寸地对待继承与变革的相辅而相成的关系,能够出入于传统之中,又立身于前人之外,“借古以开今”,化洋而为中,创造出一种在艺术语言上,“不远于前人轨辙”又颇具现代意味的个性鲜明的风格。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