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用画笔绘出有色生活

2013年07月24日 08:08   京华时报  微博

《含花的女孩》 《含花的女孩》 《老鹰茶的滋味》180cm×280cm布面油画2013年作 《老鹰茶的滋味》180cm×280cm布面油画2013年作 庞茂琨。京华时报记者 任峰涛摄 庞茂琨。京华时报记者 任峰涛摄

  7月21日,“浮世·游观——庞茂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上周,庞茂琨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展出的新作选取了日常生活场景,通过色彩的变化,给人以一种舞台感和荒诞性。   

  >>展览

  十年间女儿油画交相辉映

  此次个展以“浮世·游观”为主题,共展出庞茂琨的油画、手稿等多种媒材的绘画作品50余件,其中包括从去年年底至今创作的十余幅新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他近年作品发生的巨大变化。

  此次展览特意将展厅刷成绿色,呼应他“舞台化”的作品。展出作品除了庞茂琨的《游观》《光耀》等系列,有两组作品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好奇:一组是《含花的女孩》,另一组是《画家妻子肖像》。庞茂琨将十几年前为妻子和女儿创作的绘画与今年创作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含花的女孩》是庞茂琨在2003年创作的作品,那时候女儿读小学,经过十年,女儿已经19岁,庞茂琨还是选取当年女儿同样的动作,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十年来创作中的变化。庞茂琨笑称,女儿很不喜欢当他的模特,从小就坐不住,所以要给她面前放一台电视机。

  >>教学

  与年轻人共同学习进步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需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作为一位艺术家同样需要大量的创作时间,很多人好奇庞茂琨是如何能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又如何创作出这么多作品的。庞茂琨坦言,这两者确有矛盾,但亦能相互促进。在教学中,他能不断与年轻人交流,因为年轻人的创作想法是不一样的,可以为他提供新鲜的想法。另一方面,庞茂琨把治学精神传授给他们,在创作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张他们形成自己的想法。

  >>创作

  非正常色营造生活大舞台

  在2013年的新作中,庞茂琨的创作题材明显发生了改变,从过去马戏团、剧场式的场景转移到更为日常化、生活化的场景,倾向于对自然的客观描述,风格也更为随性。“每个阶段都是我的一次冲动的想法,然后我将想法付诸行动,每段时间我都会有不同的尝试。”庞茂琨说。

  对于转变,庞茂琨表示,这是源于几年前他观看生活中照片时偶然发现的一种荒诞性和戏剧性。在新作中,庞茂琨选取了旅行、婚礼、购物等日常生活场景,但是在人物肤色处理上却选择了红、绿、蓝这些“非正

  常”的颜色,营造出一种异常、失真的感觉,使艺术和现实保持了微妙的距离。庞茂琨说:“颜色是我的一个主题,一个完整的、日常的东西稍作调整就能产生距离感、陌生感和荒诞感,强调色彩产生的错位感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尽管新作在题材、手法上发生了改变,庞茂琨就像一位导演和化妆师,巧妙构思他的作品,将生活情境戏剧化,画面人物演员化。“我心中的舞台一直存在,现实本身够荒诞的了,呈现现实本身即是呈现时代大舞台。”庞茂琨说。

  语言的改变不追随大多数

  庞茂琨的阶段风格很明显,在寻求转变的漫长过程中,他也面对着各种褒贬。对此,庞茂琨更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在以前的作品中,为了让观众关注他编排的场景,他有意地削弱了笔触和其他技巧性强的地方,这让很多认可他技巧的观众感到失望,但是他清楚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效果,便坚持画下去了;一些别人认

  为出彩的地方,他却淡淡地说只是随性而画,没有太多刻意的塑造。

  庞茂琨深深明白作品的价值不仅仅由当下的评价而定,还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往往过了很长的时间,人们又会回过头来接受曾经的作品。“每个阶段过去了我就会放下,我觉得往前走就行,至于一些小的遗憾和缺点是无法避免的。”庞茂琨说。

  >>记者手记

  数不清画了多少次女儿

  在采访之前,庞茂琨的助手送来了此次画展的画册让他过目。庞茂琨戴上眼镜,细细翻开每一页斟酌画册效果,他不时与助手沟通意见,对每个细节都很认真:“这张作品颜色偏重,这张作品有些失实”。采访庞茂琨的过程中,他回答问题声音一直不大,娓娓叙述着他的创作之路,让人感受到庞老师低调不张扬的个性。谈到他女儿时,他说已经数不清给女儿画了多少幅作品,言语中流露出他作为一位父亲对女儿深厚的爱。

  京华时报记者杨菁实习生黄嘉仪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