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祥:捐藏品犹如为女儿找好婆家

2013年08月07日 09:34   北京商报  

黑大漆翘头案 黑大漆翘头案 25件捐赠家具之一——古代“冰箱” 25件捐赠家具之一——古代“冰箱” 张德祥:捐藏品犹如“为女儿找好婆家” 张德祥:捐藏品犹如“为女儿找好婆家”

  近日,一则“25件明清中国古典家具捐赠恭王府”的消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批明清家具的捐赠人就是著名收藏家张德祥。对于捐赠25件明清家具给恭王府,张德祥风趣地说:“我很高兴,就像把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好人家,我今天给这些家具找了个好婆家 。不仅可以让更多喜爱明清家具的人观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更能让这些文物在更好的环境中得到保管、研究和延续。”

  从青年时代起,张德祥便对中国古典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十年倾其所有收藏大量珍贵精美的明清家具。谈到收藏,张德祥表示:“对于藏品,我只是暂时的保护他,博物馆才是藏品更好的归宿。”

  与王世襄亦师亦友

  古典、艺术和木工制作是张德祥年轻时代生活的主流,正是由此,直至今日,他依然钟情于研究古代木器和室内陈设。

  1979年春天,北京市家具系统因缺少设计人员,准备举办家具设计培训班,学习期限为三年,结业后专职从事家具设计和研究,张德祥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实力,考上了这个培训班,并在学习结束后调动工作进入了家具研究所。那时候家具方面的资料书严重匮乏,他利用在研究所的机会,翻阅了资料室中上世纪50年代留下的善本书,及不少外汇订购的国外最新的精美家具图册。为了加深印象,他还将书上精美的古家具图形都进行了复拓,通过大量的勾描,他对各种古家具款式、结构和榫卯的许多细节都烂熟于心,为日后古家具鉴定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研究古典家具,他托关系进到北京硬木厂的仓库,鉴赏里面堪比故宫[微博]、堆积如山的各式家具,常常沉浸其间,忘了时间流逝。为了多长眼力、用有限的工资尽可能地买自己喜欢的家具,他从最初常跑信托公司、文物商店、硬木家具厂,发展到京东的通州、香河,后来一直延伸到河北、山西。所受的风霜与艰辛,已非我们今天的人所能体会。

  很多人曾认为张德祥是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惟一的入室弟子,但实际上不是。张德祥自1978年认识王世襄后,与他的关系一直是亦师亦友。张德祥认为,王世襄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朋友、长辈和恩师这三种角色。与他相识相交的30余年中,张德祥与王世襄一同去北京硬木厂、北京木材厂展馆参观明清家具。与王世襄相交几十年,他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影响了张德祥,从王世襄的学术素养及严谨精炼的文风中获益匪浅。除王世襄外,张德祥还结交拜访了张怀谦、李大江、陈寿考、李建元等鲁班馆古家具行内的老前辈,向他们学习古典家具的相关知识。这些老艺人没有系统的理论,但一辈子修制木器,磨练出一身精湛高超的技艺,张德祥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那些从不见书本、由历代师徒口口相传的古家具知识和传统的木器修复技术。在这些老辈人的指点下,他对于古典家具知识的积累日益加深。

  分享收藏心得

  成名之后的张德祥所想的并不是赚钱,而是如何把自己从古典家具中得到的体会、从老辈人那学到的知识与别人分享。他最初在《家具与生活》杂志上发表了《介绍几件明式家具》、《明清家具金属装饰》、《明清家具金属装饰工艺》等几篇文章,介绍自己从收藏古典家具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后来又受王世襄之约,考察北京地区古家具行业传统的木工工具,并形成文字,拟将来两人共同署名收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张德祥最后调查完成写作的书稿虽未收在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但这次调查形成的书稿可算是最早的一篇较为详实准确地调查记录北京鲁班馆中国古家具行业传统木工工具的资料。

  1992年春,马未都[微博]邀约张德祥共写一套收藏类的小书,言简意赅地将各自的文物知识介绍给大众,文字要通俗。花了一周时间,将自己艰辛有趣的收藏经历和长期思索悟得的学问和盘托出,完成了《张说木器》这部5万字、并插入手绘精美图片的著作。张德祥在书中以自己特有的诙谐生动的语言,总结了多年来从事古家具收藏和研究的经验心得,书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被誉为“现代四大玩家”之一。这本《张说木器》影响了当时古玩界的一代人,当时很多人都是在看了这本书后进入古典家具这一行当的。

  此后,张德祥还在《收藏家》杂志陆续发表了《中国古代屏风源流》、《肴桌小考》、《高丽木家具初论》、《中国古代家具的重要部件——带》、《元代家具风格》、《中国古代家具上的楔、钉、销、砦》、《古家具木质识别及意义》等多篇文章。参加文物局《文博行业师承制管理办法》和文化部《文物鉴定师资质培训》教育大纲及“试题库”的讨论编写;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馆藏古代家具保养修复培训班”讲授《中国古代家具修复常识》课程,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藏品需要更好的归宿

  在张德祥看来,每一种古物的收藏,都是对民族文化的光大和弘扬,自己收藏的古典木器,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喜欢并有幸保护它,东西属于谁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些传世之作能够以怎样的形式保存下来,保存得最佳。如果在自己手里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他希望捐献给能够属于国人共享的地方。于是他将收藏的精美农具和马车捐给了农业博物馆;又分三拨将多年积累的大批与北京民俗相关的系列藏品转让给了首都博物馆[微博],将汉白玉门墩、明代井口等十几件无偿捐给了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后来办北京民俗展时只用其中的1/4藏品就摆满了一个展区。

  2004年冬-2005年春,张德祥两次受国家文物局聘请,到香港为海外回流专项资金“掌眼”,成功地鉴定挑选了上百件珍贵的黄花梨、紫檀明清家具,这些花费了近亿元的文物后被陈列于国家博物馆[微博]展出,引起了轰动。2006年7月,张德祥又受恭王府邀请,前往香港鉴定已故家具学者艾克先生曾收录于著名经典文献《花梨家具图考》中的7件家具,使这些早已闻名于世的黄花梨经典珍品成功地入藏于恭王府博物馆。

  张德祥的成名,看似偶然,但却必然。张德祥在利益纷扰的收藏中静心搞收藏,同时也通过自己,给后辈的收藏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北京商报记者 宋永春 刘洋

  张德祥

  古典家具专家,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1949年生于北京,曾提出“古家具修复理念”理论,总结相关修复技术。在中国文物学会任鉴定专家及培训讲师;数次受聘于国家文物部门,为海外回流文物做鉴定把关工作;多次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院等院校聘请讲授古家具课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