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德胜:一方徽墨闯市场

2013年12月09日 09:02   中国文化报  

项德胜徽墨作品《徽州人家》 项德胜徽墨作品《徽州人家》

  置身于墨香扑鼻的“徽韵”陈列室里,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德胜对笔者津津乐道。作为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在现代徽墨制作中独树一帜,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现了书法、绘画之作,传承平雕、浮雕、半圆雕乃至立体雕刻等诸种工艺,开辟了现代仿古墨、工艺墨的艺术天地。

  坚守20余载留住工艺精华

  项家祖上就开始从事制墨行业,1963年出生的项德胜从16岁就入行当学徒,炼烟、打磨、描金、雕刻,每道工序都刻苦学习。说起徽墨的制作工艺,项德胜脸上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自豪感。“徽墨制作工艺传承了1000多年,至少从南唐时期就开始了徽墨制作。徽墨制作包括20多道工序,制墨的过程也是历练人生的过程。制墨不仅需要技艺过硬,更需把握传统与时代的联系,赋予作品精神内核和生命力。”项德胜说,一方小模雕刻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近一年,大墨雕刻更加艰辛,需要凝心聚神。

  徽墨制作过程中有两大看点,一是墨质,二是墨形。这是徽墨传承千年留下的工艺精华,也是当下品鉴徽墨的两大要素。对于墨质的把握,项德胜说自己有保密的配方,现在自己做的徽墨仍然遵循着许多古法。

  “街头上几十元的所谓徽墨是假的,因为制作徽墨的成本在那里,制墨过程中需要加入很多名贵材料。那些上千年的字画为什么能保存完好,色彩鲜艳,这跟墨里面的材料有关。现代墨汁也有添加香料的,的确很香,但它起不到防虫防蛀的作用。现代墨汁的生产是一个物理过程,徽墨制作则是一个化学过程,差别很大。”项德胜说。

  在展示厅中,笔者看到目前项德胜的作品题材,大多取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佛教题材、徽州建筑等。“明清的徽墨,样式很简单,有些是向皇家进贡的,样式是规定好的,现在不一样了,可以自由创新。”项德胜说。他的徽墨作品包含有清明上河图、百老图、百子图、百寿图等300多种图案,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气息。

  创新让徽墨赢得市场

  上世纪90年代,项德胜凭借自己的资金、技术创办了徽韵工艺品厂,经营至今已见规模。谈起创业经历,项德胜感慨万千。“我们既要传承,更重要的还是发展,这才是传承的根本。如果我们不在设计理念上去改变,就无法生存,就会出现断代,所以说我们要变化地传承。”

  如今,徽韵牌徽墨的名头越来越响,项德胜的徽墨作品目前已成为海内外藏家新宠。比如,其作品《清明上河图》正反两面雕刻,人物面貌栩栩如生,市井叫卖呼之欲出,呈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作品《七弦琴》获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墨作品金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科技的发展使得松烟墨、油烟墨逐渐退出主要历史舞台。即使还用墨的人群中,现代墨汁也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对此,项德胜告诉笔者:“现代墨汁的发明有好处也有坏处。现代墨汁是矿石做的,不是炼烟做出来的,看上去很黑、发亮,随着时间推移,墨汁容易褪色,但用徽墨写出来的字,‘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这对于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承、传世将起到关键作用。”鉴于这一原因,项德胜现在的主攻方向就是开发以观赏收藏为主、实用为辅的徽墨。这样的徽墨在市场上很受追捧。项德胜强调:“徽墨的保护传承要守住传统制作技艺,追求表现方式的不断创新。只有走传统与创新结合之路,徽墨才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如今,项德胜的儿子项颂已拾起父亲的手艺,学做徽墨。对于徽墨的创新发展,作为年轻人,项颂很有想法:“徽墨雕刻以往以平面化为主,最近我们在改革,做一些立体化的墨,更加自然化,带有现代的气息。在产品方面,有时我会跟父亲争论,我觉得争论是好事,可以让徽墨不断创新发展。”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