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虎:漆器藏拍的门道

2014年01月20日 11:43   今晚经济周报  

  在古代漆器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百里千刀一两漆”,意思就是说:要走100里的路,在漆树上割上1000刀,才能获得一两生漆。而制作一件漆器品,也需要能工巧匠们经历制胎、水裱、推光、生漆调细等上百道工序,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可以说,漆器以其繁杂的工艺著称于世。制作一支杯需要经历百人之手,制作一闪屏则要劳费万人之功。漆器制作工艺的繁琐,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大的工序就有二十几道。而制作和阴干更是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而成品还需要密闭在阴室里更长的时间。

  “漆器藏品之所以精贵,就是因为这其中凝聚了太多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贺新虎说,“与其他古代艺术一样,中国漆器曾经创造过举世公认的历史辉煌,广泛地影响到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在中国,漆器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飞扬的纹饰,悬殊的色彩,别致的造型,不仅呈现出中华百工的匠心文脉和技艺才能,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和思想智慧。”

  在拍卖市场来看,相比玉器、瓷器等热门藏品来说,漆器收藏仍属于冷门藏品。尽管漆器在拍场有着不俗的表现,却至今未能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形成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在贺新虎看来,这与漆器收藏难度之高不无关系。“漆器管理和保存的难度很大,漆器不怕水,但怕干燥,易裂。通常的恒温都不利于漆器的保管,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收藏的专业门槛。正是因为漆器不易保存,年代久的多被博物馆收藏,所以传世数量少、收藏人群小。而漆器的断代也比较困难,且人们对这类藏品的保养知识匮乏,与其他门类相比,漆器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很难。”与此同时,从收藏者的角度来看,人们更多会从利益出发,着眼于不易变质、不易损坏、方便保管的品类,而买进漆器后待价而沽也是有一定风险的。保存不好,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坏势必会影响其价格。

  贺新虎说:判断一件漆器的价值可以采用“一摸、二闻、三看”的方法来鉴别。第一,用手触摸,可以鉴别漆器的年代长短。新的漆器用力摸是软的,而时间长的会有一定的硬度。第二,用鼻子去闻。漆器有一定的味道,而去掉味道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则是看漆器的断纹,漆器上的断纹主要有“牛毛断”和“蛇腹断”两种。新做的漆器有的也可以做出假的断纹,但假的断纹是有规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断纹则不具有规律性。对于珍藏的漆器藏品,最好将它们放置于15℃至18℃的环境里,湿度保持在55%左右最为合适,太干了漆器容易裂,太湿了对漆器本身也不利。

  而从漆器的市场行情方面来看,贺新虎也颇有心得:从朝代来讲,以元明时期的漆器价格为最,永乐时期达到高峰。“元代的能工巧匠开始制作漆器并出口日本,到了明代,漆器制作逐渐进入宫廷。”从题材上来说,人物故事纹、龙凤纹者价格贵些,动物、花鸟纹者次之。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