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朱德群先生

2014年04月02日 10:03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收藏本文     

朱德群与夫人在吴冠中的画前 高国强 图 朱德群与夫人在吴冠中的画前 高国强 图

  李磊

  大雨滂沱,仿佛为逝者哭。逝者不知,唯生者心痛。心痛之余,便是怀念和沉思。

  一

  人生和艺术一样,往近处看有许多毛病,退远了看却光彩照人。其实我与朱先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往,我看他是有距离的。

  2005年10月12日至11月12日,作为中法文化年的活动项目,《朱德群近作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我为工作了解了一些朱先生的情况,也认真地研究了他的艺术。

  我没有直接与朱先生讨论艺术,因为那时候朱先生已因患小中风而半身不便,走路须拄着拐杖,面瘫得也很厉害,社会各界对他很热情,他也疲于应付,因此我们除了工作交接之外,也就不好意思多打扰他老人家。

  倒是吴冠中、贺慕群、彭万墀等前辈与我谈论过朱先生。彭先生说:“朱先生对朋友很热情,做事很积极,有问题也好商量,所以大家有事喜欢找他,他也大陆、台湾到处跑,乐此不疲。”贺慕群先生说得很干脆:“朱德群是个老好人!”吴冠中先生回忆起来就深情得多了:“1936年,那时候学生搞军训我就遇到朱德群,他会画画,我也有兴趣。他说可以考国立艺专,我就考了。一辈子就与画画结缘了。”

  2005年底上海美术馆为吴冠中先生举办大型回顾展,吴先生抱病来到上海。稍一停当,吴先生就说:“我要去上海大剧院看看朱德群的那幅大画”。我们与吴可雨先生一起陪老人去了上海大剧院,吴先生一个人在大画前看了很久,他转过身说:“我要在画前拍张照片,要把照片寄给他,让他看看我来看他的作品了。”

  二

  朱先生与他这一辈的中国艺术家一样都有很好的国学底子。中国视觉文化总体上是讲“虚”的,因此尽管在国立艺专接受的是西方写实绘画教育,但最终还是回到非写实的抽象艺术中去了。

  据资料记载,1956年朱先生在巴黎现代美术馆参观去世不久的俄裔画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回顾展。斯塔埃尔那自由奔放来往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作品给朱先生启示良多。此后朱先生以巴黎街景为灵感,始试酝酿已久的非具象油画创作,并致力于无形绘画的研究与创作。可以看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先生的作品还是比较凝重的,其探讨的重点还在于画面的结构和物质感。所以那时候作品传递出来的更多的是矛盾、压抑、抗争的感觉,是倾向于西方的思维方法的。

  朱先生喜欢写书法,一生未曾间断。尽管在书家看来那是“艺术书法”,但游走的线条所带动的气韵自然地反映到其绘画作品之中,给画面带来明显地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抒情抽象艺术”的视觉基础。

  朱先生的抽象绘画更接近于“歌”,也就是配予音乐并豪唱出来了的词,或春意盎然、或烟雨迷蒙、或秋水宕沱。朱先生后三十年的作品基本上与大自然有关,与人们沉浸于大自然的感受有关。他很好地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命形态的表述,因此尽管他生活在巴黎,而画出来的还是“中国画”。

  三

  然而优秀的绘画并不止步于甜美的“歌”。绘画的背后还可以有社会、有哲学、有道。其实朱先生的作品优点在于 “甜美”,缺点也在于“甜美”。

  黄宾虹先生说:“画有四病,邪、甜、俗、赖是也。邪是用笔不正;甜是画无内在美;俗是意境平凡,格调不高;赖是泥古不化,专事摹仿。”朱先生是大师,其作品整体气息是通达的,但其晚年作品仍不免有 “熟而生滑”的问题。

  我们看绘画的历史,许多大师到了晚年会得两种病,一种是“老而辣”,一种是“老而滑”,古今中外不出其左右。

  究其原因无非过于自信或者讨好世俗。不管是过于自信还是讨好世俗都是丢失了画画的“主心骨”,也就是画画的终极目标。一些大师到了晚年,社会地位和既有成就都很高,但唯独忘却了画画的初衷,忘记了画画还有生命以外的境界。

  “主心骨”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从感悟中来。早年的辛苦是动力,中年的矛盾是动力,晚年的太平也应该成为动力。古人说要保持 “赤子之心”,要始终真心地觉得自己是一名学生,面对历史、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始终战战兢兢、琢琢磨磨,或许可以继续走在画画的正途上。

  因此我们再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就显得十分必要。

  苦瓜和尚说: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养之功。”

  “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可见画画是一件大事情,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作者系中华艺术宫副馆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