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实验水墨先驱

2014年08月30日 09:22   上海证券报  收藏本文     

  ⊙见习记者 陈晓红 ○编辑 陈羽

  大概5年前,记者在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中第一次见到张羽,当时他的“指印”作品令记者印象十分深刻。之后几次见张羽,不是在论坛上,就是在展览会上,身材清瘦,脸庞也清瘦,微微“八字”的眉宇间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突显着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睛,来去匆匆。最近,记者终于找到机会采访张羽,走进他的实验水墨世界。

  超越水墨

  2006年张羽创作的“指印”,是其在艺术界公认最具特色的作品。他也就此成为探索实验水墨的先驱人物。

  八十年代末,张羽便追求以个性化的符号和强烈的情感表现来创建具有东方意象特点的水墨画。早期的方法是:借鉴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民间艺术的图式来改造传统水墨画,如早期的《扇面系列》;也曾借用米罗超现实的图式技巧和抽象的点、线的结合来突出画面的表现性,如1993画的《随想集》系列作品。直到1994年《灵光》系列的出现,表明张羽的艺术风格已日趋成熟:水墨的意象表现与极简的抽象图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追求水墨的意象表现时,张羽将画面的制作性放在了首位。《灵光》系列作品开始强调“做”与“写”的结合,在图式上有着明显的设计味。而到了2006年创作“指印”系列,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张羽认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线索一直是靠艺术家的才情加上技巧完成的,这条线索在今天来看不可能再有所发展了,如果要有新的发展一定要进入更高的境界,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方法,这种个人的方法要体现出不可替代性。

  和许多观众一样,记者也不解于“指印”创作的初衷,张羽解释道:“因为指印这个行为本身就表达了我内心的修炼过程就像僧人面壁一样,我每天面对着墙去按这个指印。” 1988年,张羽摁压的是指纹图章的指印,它和契约、画押的文化概念有关。而现在的指印按压,是一种行为方式。从图像的呈现上来说,想努力消解作品的绘画性。他强调:“做这些事情所有的目的是想超越水墨已有的规范,也想超越关于绘画的意象性问题。”

  经过30年的突围,张羽从一个很狭窄的水墨领域走入了当代艺术这么一个比较自由的领域,可以以表达内容为中心,借用各种媒介、形式语言来进行表达,可以和西方或中国进行艺术语言对话。评论家杭春晓说:“张羽从一个很小的水墨角落,突围进入到今天最自由的这么一个领域空间。张羽的画,很重色彩——哪怕很淡,也充满色彩感。好像儿童涂鸦般的把色彩涂上去,自由自在,却又理在其中。”著名批评家朗绍君也给出中肯的评论:“画家张羽有着良好的艺术素质,有把握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经验转化为视觉作品的敏感和能力,如果他再逐渐强化个性因素,更加纯化自己的视觉艺术语言,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一定会有更加出色的成绩。”

  梳理水墨艺术史

  张羽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和美誉,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还得益于他曾经在出版社的工作。20岁那年,张羽考入天津杨柳青画社,学习民间艺术。6年后调到画刊编辑部,从事编辑、装帧设计。“八五新潮”时,他积极参与创办了中国画丛书《国画世界》,专门介绍各地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画家和探索性作品。虽然不定期,但质量不错,很有特色,很受国画家们的欢迎。

  出版人的身份让他在艺术创作之余开始关注水墨艺术的命运,而这种关注,使他之后又出版了《中国现代水墨画》、《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等丛书,积极参与了水墨艺术如何回应当下时代要求的讨论。张羽的艺术探索,一直和他在出版工作中碰到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又和他的创作实践、理论思考相结合。

  张羽对记者表示,从1980年代到现在,水墨这条线索他都比较清楚:“因为我是一个直接的参与者。”国际著名艺术史学者、批评家、策展人高名潞评价张羽道:“多年来一直坚持独立身份和文化至上的立场,这在中国当代艺术多变的生态中尤显可贵!”

  何为水墨?

  就在张羽推出《国画世界》时,美术圈出现了中国

  画“穷途末路”论,引发大家提出了平时熟视无睹的问题:何为水墨?张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事记忆犹新:“在过去漫长的2000年历史中,水墨等于水墨画。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发现水墨不等于水墨画。因为水墨可以是水加上墨。当我们把水墨理解为物质载体而非画水墨画的工具后,我们面前就有可能会出现很多种方向。”

  从文人画到八大山人到黄宾虹,水墨画成为中国绘画的特殊传统,但林风眠、徐悲鸿等把水墨画西化了以后,结果却丢失了水墨本该有的精神气质。他们强调的是那种透视、造型与明暗关系的准确,就像西画中的素描一样,和我们中国画的水墨精神是没有关系的。张羽谈到了一连串关于水墨艺术的名头:比如“新水墨”——从五四、新文人画到今天,都属于新水墨。其实,新水墨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一个学术上的定义。还有现代水墨,在西方外来因素冲击水墨艺术后,人们就想对传统水墨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现代性。之后又有实验水墨,想超越现代水墨,要进入当代。

  “今天的水墨应该是一种水墨的当代表达,或者说是当代艺术的水墨表达。”张羽觉得,它是不是水墨已经不重要了。而张羽是中国少有的艺术主张鲜明、创作实践坚定并且理论思路清晰的艺术家之一。身为1990年代实验水墨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的理论表述和艺术实践,力图建立一个既不同于中国固有的水墨传统、也不同于西方艺术标准的当代水墨形态与可能。

  质疑水墨热

  近年来出现的水墨热,在张羽看来其实并没有引起全球的认识,而是有它的偶然性。他指出,当前的水墨热,特别是当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加入的时候,实际上和学术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他们打着一个旗号叫当代水墨,或者叫新水墨,实际上他们选择的是市场水墨,完全是为了他们的商业利益服务的。

  在张羽看来,只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去年举办的展览是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的,是一个和中国文化有关系的中国水墨展。展览里面有蔡国强,有徐冰,也有做石头的展望。实际上这些艺术家本身和水墨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的表达里面可能会涉及水墨这样一个题材,或者这样一个符号,他们强调的是与水墨有当代文化关系的艺术:如何用水墨这个媒介去创作与过去历史不同的作品。

  为此,对于藏家,张羽提出了忠告:不妨去翻阅一下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美术史。了解艺术史是怎样发展的,艺术史中有哪些艺术家画了哪些作品?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史的发展线索中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所得到的研究或是评价是什么?从这样一个层面去了解艺术家以及艺术家的作品,然后再去选择收藏。因为艺术家有艺术史的地位,他的作品有创造性,他的作品的价值就一定存在,而且他的作品会有不断升值的空间。同时,他又强调,收藏时一定不能看价格去选择作品,因为拍卖有的时候完全是不真实的,它只是一个行为方式,而一个艺术家成长的过程,是谁都做不了假的。

 

文章关键词: 张羽实验水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