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刻铜文房见意趣

2014年10月22日 10:00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王敬芳“纪之金石”写佛墨盒 王敬芳“纪之金石”写佛墨盒 陈师曾“梅竹双清”墨盒 陈师曾“梅竹双清”墨盒 齐白石 蟋蟀图墨盒 齐白石 蟋蟀图墨盒

  徐一超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来到朱瀚家中时,数十件大小不一、刻绘各异的墨盒与镇尺都已经整齐地排布在桌面上,焕发着温润的金属光泽,另一旁则是数册装帧精美的《民国刻铜文房珍赏》。而书册封面上的一件刻铜墨盒的实物就在近旁,这是朱瀚心爱的藏品,也是书画大家唐云先生的旧藏。圆形的墨盒盖上刻有刀痕老辣的草叶与栩栩如生的一对蟋蟀,蟋蟀两首相对,仿佛在呢喃低语,情意深切。据考证,这是齐白石为友人黄传霖专门绘制的。

  刻铜文房是刻有文字或图案的一系列铜质文房用具的总称,以墨盒和镇尺为主,制作与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晚期。其中的墨盒是砚台的延伸,在墨汁发明以后,人们不再需要即时磨墨,便以装有一团棉纱线的铜盒储蓄墨汁,盒盖则箍有石板或砚板用以舔笔。在乱世之中,墨盒可以随身携带,便于取墨书写,颇具实用性。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主要来自盒面的刻绘,在清末秀才陈寅生等人的创制下,原本光洁单调的墨盒表面被刻上了类似砚铭般的文字,后来又逐渐演化为各类精美的绘画书法。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刻铜文房艺术的高峰,民国年间,京津画坛的主流书画家都参与到刻铜文房的创作中去,因而产生了一批极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的精品。当时北京画坛上最为重要的领袖人物陈师曾和姚茫父都推崇艺术与实用价值的结合,他们注重在日常的实用具上表现艺术性,因而积极参与了刻铜文房的创作。他们的书画小品由琉璃厂文具店的刻铜工匠们刻制在墨盒与镇尺表面,非但笔意不减,反而增添了别样的金石韵味。这其中北京同古堂出品的刻铜文房最受当时文人追捧。朱瀚的书斋号“怀莲斋”便是取自陈师曾与姚茫父的斋号槐堂与莲花庵。

  朱瀚展示给我们的数十件藏品皆属精品之作,有一些还是从国外回流的。其中一方刻有姚茫父书画的《灯赋》墨盒是朱先生两年前从嘉德拍卖公司拍得的,至今还保持着刻铜文房的拍卖纪录。这些藏品的题材丰富多样,大都体现文人意趣,比如陈师曾所画的梅花,姚茫父所书画的金石与佛家题材的作品。一些藏品意义非常,譬如陈师曾去世前两个月创作的最后一件刻铜作品《庭前柏树子》,书画大家唐云先生珍藏数十年的几方精品墨盒。朱瀚还藏有一对当代大家韩天衡先生所书孙建明先生所刻的镇尺,这也体现了刻铜文房的历史传承。

  刻铜文房的刻制以阴刻为主,刀法多样,刻痕处多填以石绿朱砂着色。在朱瀚看来,即使撇开书画名家们赋予这些文房精品的艺术价值不谈,它们本身的制作工艺也是臻于美善。刻铜墨盒的外部以白铜制成,取其鲜洁美观;内部则是红铜,因其与墨汁接触可以不生异味;固定石板的箍圈又是黄铜质地,内配有上佳的石板。朱瀚打开一件原光未用的藏品,墨盒内面光洁如新,盒盖与盒身盖合密实、严丝合缝。朱瀚的藏品中还有一件玲珑可爱的四层清代墨盒,这是为装纳朱砂等不同颜料而特别设计的。

  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在尺幅之间独运匠心,而刻铜文房有限的表面空间更是化“尺幅”为“方寸”,对书画家和刻绘者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朱瀚端起一方王雪涛绘制的吉鼠报春图墨盒,图案上的梅桩在画面之外,只露根部一点,而梅枝伸入画面。朱瀚感叹道:“在这么小的面积上作画是很考验功力的,这件作品就可谓匠心独具。”

  精制文房、名家书画、传神刻工,这是刻铜文房数美兼备的独特魅力。朱瀚说:“刻铜墨盒小而雅,是文房与书画的结合;书画只能远观,文房还可以把玩。”以铜为纸,以刀为笔,刻铜工艺为书画注了独特的金石气韵,这也弥补了竹刻等刻绘艺术在材质上的局限,又无世俗味道。

  相较其他的专项收藏而言,刻铜文房目前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朱瀚对它却情有独钟。从本世纪初开始,刻铜文房逐渐受到藏界的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刻铜文房存世超过百年,此收藏项目必定会吸引更多藏家的关注,朱瀚从2007年开始专注于这一领域的收藏,追随着国内外的顶尖精品。“这个门类普品多、精品少,但价格也未经炒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收藏领域。”朱瀚还是“盛世收藏”网络论坛刻铜文房板块的版主,那里是全国刻铜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

  除却文房实物,朱瀚还藏有七百余张民国刻铜文房老拓片,这些黑白两色的平面图像让朱瀚充满了对原件的憧憬与想象:“看了这些拓片,就觉得还有许多精品存在于世间某处。”然而,它们是曾经存在,还是依然存在?这些尚未被寻得的刻铜文房也许仍散落世间,也许已经在大炼钢铁等的历史浪潮中悄然泯灭,这既令人扼腕叹息,又让人有些期待。 ■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小时候就有集邮的爱好,后来逐渐走上专项收藏的道路。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一件刻有姚茫父所绘佛像的作品。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能够表现出艺术家精神的精心之作。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刚开始时要“多学少动”,有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则要“宁精勿滥”。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古玩商、拍卖行。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刻铜方面的藏品有一百多件。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只有在刻铜文房项目得到发扬光大之后,我才能算真正的收藏家。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当然,最重要的是不犯同样的错。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目前肯定舍不得最精的藏品。以后或许会考虑。

文章关键词: 朱瀚收藏藏品刻铜文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