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哥与藏家面对面:专访鉴藏家王义强先生

2015年11月25日11:52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世家传承 鉴赏人生

  面对面访谈书画鉴藏家王义强先生,探本溯源,就不能不首先提到其祖父王己千先生。

  这位出身名门世家,一生充满传奇的老人,生前所藏富可敌国,堪称二十世纪中国古书画鉴藏界的泰斗级人物。己千先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穷半生精力向西方世界推介中国文化艺术,努力在中西文化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增进了西方人士对中国绘画的兴趣和了解,以及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王己千先生的传奇故事可谓尽人皆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得到王氏旧藏的几十件中国历代绘画名迹后成为全美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与研究的重镇。该馆为此历时两年,耗资1400万美元,特辟“王己千家族艺术馆”。

  己千老人还将毕生庋藏无私开放,其书斋“溪岸草堂”曾经是几代美国高校师生和相关研究机构观摩学习及研究的课堂。

  美国之所以成为海外中国古代绘画研究的翘楚之地,己千先生功不可没。

  王义强先生随侍祖父廿余载,独得亲炙,耳濡目染,继承其祖父衣钵,继续以推广中华文化为己任,仍致力于将书画艺术作为媒介,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灵魂所在。

  帽哥前言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坎坷发展历程之后,中国古代书画终于开始彰显出它所应有的历史价值及其魅力。但我相信,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书画的真正历史价值将被世人认可,而其主要推动力还需依靠华夏子孙的不懈努力。——王义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王义强高中毕业后,跟随父母远渡重洋来到纽约,开始与祖父王己千共同生活。

  1982年,王义强进入纽约大学学习美术和电脑。这期间,他先师从祖父研习国画,后又跟随陈逸飞学习油画。祖父的言传身教与中西艺术的兼修,使他拥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起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1987年起由己千老人掌眼,王义强开始在市场上购藏一些小件作品,初试身手,自此开启了自己的鉴藏之路。

  时至今日,王义强早已成为行业内声誉卓著的鉴藏大家。

  帽哥与义强先生相交也晚,印象中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处谈间更有恂恂儒者如沐春风之感。

  这段时间,行业内对于其家族的继承纠纷也多有关注,我也真心希望他能早日走出俗务的繁扰,完全置身于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愉悦之中。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王义强先生的艺术世界,去了解他的鉴藏之路!

  采访者:帽哥 (丰华臻传创始人)

  受访者:王义强先生

  合作媒体:雅昌艺术网、新浪收藏

北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局部北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局部

  帽: 王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您是名门之后,您的祖父王己千先生是书画鉴藏领域的泰斗,能简单概括己千老人的一生吗?

  王:我首先也要感谢您给予我这次采访的机会,能够再一次与同行们探讨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与收藏,甚感欣慰!

  我有幸在80年代开始介入到书画收藏界,是与我的祖父王己千先生的引导与教诲有直接的关系。 祖父王己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于一般艺术家来讲,他是幸运的, 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艰辛的奋斗历程。

  1949年,祖父与祖母带着两个最年幼的女儿乘货轮到了纽约,初到美国时生活相当艰苦。二战结束之后的美国,许多亚裔与欧洲移民来美寻找工作机会,多数新移民皆为生计四处奔波,祖父也不例外,他教过书,也曾为餐馆画过墙纸等工作。

  直到1972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始重视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祖父得以施展其才华,力挺大都会博物馆建立起世界一流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馆,并同时协助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博物馆建立系统性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体系。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乃是中华文化之命脉,祖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延续、传承与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功不可没。

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帽: 王己千先生生前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将自己的收藏对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无私开放,作为行业泰斗,他的这种精神令人钦佩。类似这方面的情形,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些外界所不了解的往事吗?

  王:自祖父1949年移居美国之后,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就如同当年西方的传教士。他对任何一名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西方客人耐心讲解,并时常将家中收藏品拿出来展示给大家观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的展览与拍卖等文化活动。

  他以不遗余力的精神将华夏文明介绍给所有爱好中国文化的人们,尤其在他深爱的古代书画方面。他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呵护与关爱胜过了对自己的子女,为此省吃俭用,将全部积蓄放到了收藏传统书画方面。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到美国的年轻人来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也无法理解。但与祖父相处数年后,在他的引导与教诲下,我理解了并产生了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兴趣,因此逐渐设定了未来的追求目标。

  帽: 您成长于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能够与众多国宝级藏品朝夕相伴,实在令人艳羡!能否与我们分享几件您与祖父之间的生活趣事?

  王:提到家族的文化背景与家族的收藏,我的确是个幸运者。做为中国传统家族的一名成员,我并未因自己的显赫家族背景而沾沾自喜,但却为自己所拥有的家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而深感自豪。

  家族的重要收藏以及祖父对晚辈们的热情鼓励曾给予了我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自己意识到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祖父的敦促下,我1980年开始接触绘画艺术。平时除了时常跟在他身后去博物馆之外,也常去纽约两家最重要的拍卖公司——苏富比与佳士得。另外,家里到访重要客人的时候,祖父也常提醒我到场。1995年,曾陪同祖父到了北京参加故宫博物院的活动,此外还陪同祖父去了台湾与新加坡等地。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后悔药难买云云…… 但我现在的确惋惜当年与祖父朝夕相处的时间太短,教我知识的时间过于仓促。唯一庆幸的是岁月沉淀下来了,回忆犹如昨日般的清新与自然。

王义强先生与画家陈逸飞先生王义强先生与画家陈逸飞先生

  帽: 1987年,您在祖父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鉴藏之路,还记得最初购买的作品吗?是否有过吃亏的经历?

  王: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始建于1744年,但1982年才开始尝试着拍卖中国古代书画。那时好画到处可寻,是买家市场。我也开始凭借着好奇心跟随祖父学习绘画,来往拍卖公司等各类艺术机构,但还是未能真正对古代书画产生兴趣,可谓一波三折,深知古画不易入门。

  1985年底,我曾对祖父要求继续学习油画,祖父并没有反对,嘱咐我说:“西方油画虽然漂亮,但那是注重场面的歌剧;中国古代书画是注重内涵的话剧,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次年初在陈逸飞的推荐下,我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1987年底回美后,才开始对收藏书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初是收些晚清与近现代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亏钱,但也没有挣到利润。其后花了一千五百美元买到了一幅有争议的王原祁设色山水立轴,拿去祖父处看后,确定为真迹。此画曾在北京嘉德拍出了80多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这种出乎意外的收获无形中给予了我极大的勇气,也同时增加了我对古代书画研究的自信心。

明  张宏《仿李唐幽溪书屋图》 手卷明 张宏《仿李唐幽溪书屋图》 手卷

  帽:1997年,您进入纽约苏富比任中国书画主管,能介绍一下当时的工作经历以及市场状况吗?这段经历对您也一定有所裨益吧?

  王:1997年进入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讲是个转折点:两年期的工作经历并非易事,但受益匪浅,真正懂得了艺术收藏与商业拍卖的本质区别。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古代书画的国际市场相当低迷。苏富比拍卖行在停拍了中国书画部分七年之后,1995年才开始恢复重拍,但市场依然不振。

  我1997年一月进入苏富比,拍卖行希望借助我们家族的力量带动书画拍卖。为此我曾在祖父的支持下,拿出来37幅家族藏品以期拉动拍卖市场,但其拍卖结果依旧令人寒心……

  正当1999年纽约书画市场渐有起色之时,我却意外的被暂住家中的失业同行说服了上司,取代了工作。因此苏富比再一次关闭了纽约中国书画部,将拍卖市场移至香港。正是这一年,纽约佳士得拍出了创历史纪录的北宋郭熙的“秋山行旅图”。

五代  董源《溪岸图》局部五代 董源《溪岸图》局部

  帽: 王己千先生晚年的两次重要经历,您都全程陪伴参与:一次是1999年由您参与竞买的,您祖父至为宝爱的郭熙《秋山行旅图》;一次是关于董源《溪岸图》的世纪研讨会。这两个事件也是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里程碑,作为亲历者,我们特别希望您能谈一下当时的情形。

  王:1999年发生了三件事情:一是苏富比关闭了中国书画部,二是王家竟得了北宋郭熙的“秋山行旅图”,三是大都会博物馆的董源“溪岸图”研讨会,有趣的是三个事情都与我们王家相关。

  前面谈到了苏富比停拍书画的缘由,就不再重复了。拍卖竞得郭熙的“秋山行旅图”,是在王家将董源“溪岸图”以半捐半卖的形式转给了大都会博物馆之后,也是发生在古代书画拍卖最低谷的时期。可以说164万美元的拍卖纪录,给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市场以极大的鼓舞……

  最具有代表性事件的应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世纪研讨会。

  1999年有关董源“溪岸图”真伪研讨会,号称是学术研讨会,但不如说是两派争夺学术地位的声讨大会:以高居瀚为代表的一派首先把“溪岸图”定为张大千伪作,后来高居瀚在1998年的《纽约客》发表文章,把认为“溪岸图”为真迹的徐悲鸿、张大千、谢稚柳和祖父王己千等人指责为“串通一气”的合谋造假者。

  祖父始终坚持他与张大千先生之间的多年交情,大千伪作从未到过祖父手上与“真金不怕火炼”的观点。记得当时在研讨会场的丁羲元展示出了徐悲鸿的亲笔信,以说明董源画作并非张大千所伪造,但由于丁先生英语能力有限,对方坚持信件也假的说法,当时场面相当不协调。在场的几位西方学者发表了对董源作品彼此不同的学术观点。

  但令我惊讶的是,在高居瀚发表演讲之后有近六成的与会观众鼓掌,我瞬间失望了!但在失望的情绪中又观察到了整个会场挤满了观众,为有如此众多的西方人士关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而感到欣慰。

  帽: 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古代书画市场与九十年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王:九十年代初期,上海拍卖市场极为活跃,古画逸品层出不穷。我当时也是精神充沛,常来往于上海、香港、台湾与纽约之间。

  记得当时上海拍卖公司的一幅六平尺的郑板桥“竹石图”只要七万元人民币;文征明,董其昌的顶级书法手卷不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纽约拍卖会出现的宋元明清书画作品一般都在数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之间。对于买家来说,那无疑是一个收藏的好年代。

  时至今日,古代书画资源极为匮乏,一流拍卖公司已遇到拍品征集困难的问题,二流拍卖公司更有难言之隐。其原因的关键在于优等拍品逐渐减少,拍卖公司过多等问题。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卷》局部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卷》局部

  帽: 据我所知,近些年您一直还在市场中进行购藏,能介绍一下您比较得意的斩获吗?

  王:谈到收藏经历,二十多年的奔波生活让我觉得有些疲惫。想起在祖父身边所遇见的老前辈们逐渐离去,时常感到有些失落……但多年与前辈们和朋友们相处的乐趣,也是令人怀念与陶醉的。

  收藏家或行家们都对买到真迹与“捡漏”感兴趣,我也不例外。因我本人财力有限,多年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买到理想的真迹,好在有祖父的相助与教诲,使我没有走太多弯路。

  北宋易元吉的“猿图”,南宋佚名“五猫图”,明唐寅“山水册页”,明徐谓“梧桐”,清王原祁与王翬山水立轴等,都是我多年来的所获。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要本着慎重的态度对待收藏品,以真诚的心态面对朋友,所以靠老天眷顾还算顺利。

宋  易元吉《古木戏猿》宋 易元吉《古木戏猿》

  帽: 您的家世和家学,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家和藏家不可企及的。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复杂情况也制约了很多人的进入,对于他们,您有良言诤见?

  王:我的家庭的确给了我许多方便,我也庆幸自己能步入到这个独特的行业。

  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视信誉的行业,要想成功就必须诚实的做人。

  我曾接受过不少采访,基本都是涉及到中国古代书画真伪问题。起初并不以为然,后来进入苏富比工作时才开始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在遇见了北美、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藏家”后,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书画的赝品比例高达八成以上。这种真伪比例,在其他国家的艺术品市场里是极为罕见的。如此的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无形中给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困扰,也给许多书画收藏者增加了难度。

  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历来信息比较封闭,只有极少数的人得以幸运的看到真迹。

  对于那些想涉及到收藏行业里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尽量多欣赏好作品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要交往品行正派的专家学者。一定要避开唯利是图的小人:此类小人时常计较个人得失,对于出卖灵魂与朋友并不在乎。我真心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我们的行业,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多做努力。

宋  佚名 《五猫图》宋 佚名 《五猫图》

  帽: 您进入鉴藏领域已经近三十年了,历经艺术市场的风云变幻,是行业内资深前辈。能否列举几个成功的投资案例,与大家分享。

  王:自1982年纽约苏富比开始筹划拍卖中国古代书画,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在我眼里市场的整体发展过程还是健康的,虽然道路曲折,但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还算是难得一遇的好时期。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亲眼目睹了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左右祖父身边可谓受益非浅,亲身经历了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理会到了人世间的善良与丑陋。自己虽然资历老,但还需在多方面继续努力。

  如果说最大的投资,那就是我有幸参予了这个行业,为复兴我们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尽点儿微薄之力。

  帽: 中西绘画您都有所涉猎,能否谈谈其中的异同。

  王:中西绘画的理念各有特点,但其表达的风格截然不同:西方绘画在18世纪前基本以写实风格为主,19世纪开始的印象派逐渐影响了后期西方绘画的发展,而中国传统绘画经由日本浮世绘的传播对西方印象派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中国的传统绘画在宋元时期达到了艺术顶峰,其独特之处在于绘画风格的文学性,有别于早期西方注重的科学绘画体系。

  记得我在大学时,教授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他说:“你们国家有那么好的绘画艺术,为何还要学习西画?”

  也许教授那句不经意的话改变了我的思路,让我顿时觉得惭愧了……

清初  王翬 《仿卢浩然嵩山草堂图》清初 王翬 《仿卢浩然嵩山草堂图》

  帽: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赴美,您一直生活在美国,应该早已习惯了目前的生活方式,有落叶归根的打算吗?

  王:我是1979年随家人一起移民到了美国,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在纽约曾读过高中,后来进入大学。1986年大学毕业后,由于思乡心切便回到了北京,在王府井的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如今,真的依然怀念那段时光。

  刚到美国时,我定居在曼哈顿赫赫有名的东中城富人区,其原因是要住在祖父祖母附近。由于当时国内与美国的生活反差太大,初到纽约的确很不习惯,过度的商业环境与贫富差距意识,让我感到极为压抑。

  相信很多人对《北京人在纽约》的连续剧仍然记忆犹新,剧本的内容虽然比较夸张,但反应的时代感还是相当准确的。我目前经常往来于中美之间,而且随着这些年祖国日益强大,艺术市场也发展迅速,国内的各大拍卖我十分关注也经常参与。

  月是故乡明。

  我在国内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特别在传承古代书画艺术事业方面。

  我也始终鼓励海外藏家把艺术珍品带回国内以丰富国内的古代书画收藏,并也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努力。近几年看到了习主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更是令人鼓舞。希望更多的艺术珍品回流到国内。

  希望李先生在闲暇时来纽约做客,定让先生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情谊。

art58670467

  帽: 我们知道您对于绘画一直耕耘不辍,平时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考虑过何时举办个人作品展吗?

  王:我大学毕业后曾继续在绘画上耕耘,工作之余也投入了大量时间研究绘画艺术。

  80年代的纽约,绘画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对于刚大学毕业的我来讲,想做画家并非易事。所以觉得暂缓一段时间,以争取更多时间丰富自己的绘画知识,而且中国古代书画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

  目前的时间还是主要放在中国传统书画上。如同祖父王己迁先生的想法,我最终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个人画展。

1112675240

  帽: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品交易中,购买中国艺术品的群体还是以中国人为主,特别是书画领域,西方藏家参与度有限。对于中国艺术品的未来,您有何高见?

  王:您说的很对,目前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购买者仍然是中国人。多年来,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因存在着真伪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局限,西方人无法识别赝品,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空间,我早在90年代接受采访时就强调过这一观点。

  我认为健康的中国艺术市场应在两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是赝品问题由来已久,历代虽有作假者,但远比今日少的多;其次是恶意炒作者指鹿为马,将赝品或新出炉的假货通过伪专家推向市场以骗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短暂的二十多年里稳健发展壮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要真正的进入国际流通市场,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监管,杜绝一切欺诈行为,建立更完善的信誉机制。

  我始终认为中国古代书画有其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是我们正统文化的结晶,未来的前景将无限广阔。

  在此衷心祝愿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持续的发扬光大 !!!

1-150HQ62036304

  帽:再一次感谢王先生,于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谈,希望合适的机会可以再次聆听您讲述古代书画的真谛。也特别期待您的个人绘画作品展能够早日举办,谢谢!

  文章来源:丰华臻传(微信号:fenghuazhenchuan)刊于2015年11月25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书画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