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梵高大赛国内评审总监王晓明专访

2016年02月01日11:57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王晓明  中国美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晓明 中国美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选择自己的道路,坚定地往下走,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梵高。”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晓明接触到了梵高与其弟弟提奥的书信集《写给提奥的信》,阅后激动不已,这本书成为他与梵高相识的开始。

  “梵高坎坷的境遇,对艺术的深思以及与弟弟的手足亲情,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憋着一股劲,经常通宵画画,谈艺术。”王晓明说。

  在他看来,当下不少年轻人踏上艺术之路,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欢。

  “应试教育带来了太多框架和约束,释放孩子们的艺术天分,往往无从谈起。”

  “国内缺乏美学素质教育的环境,”王晓明几年前到巴黎卢浮宫考察,在馆里待了整整八天,除了从早到晚饱览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之作,最大感受便是每天看见一批批的小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临摹作品、做笔记、提问题,这种氛围在国内几乎没看见过。

  “欧洲有些特别小的乡镇,里面却有美术馆、博物馆和教堂,”王晓明发现,有时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建筑上的雕塑,便能与美术馆里的作品形成某种美学上的呼应,让人不得不感叹,他们处处生活在艺术里,艺术的修养与创造力是可以存在于骨子里的。

  作为大赛国内评审总监,王晓明表示,艺术本身并没有理性的标准,但评选还是存在“不能忽略”的考量,比如小朋友在艺术自我表达方面的能力,艺术发散思维的空间和想象力,以及画面的感觉和最终呈现等等。

  王晓明十分认同大赛的荷兰美育“游学”项目,即所有参加上海总决赛的获奖选手,将有机会参加梵高博物馆组织的博物馆美育课堂、创作讲堂、梵高故居写生创作课、博物馆授奖等活动。

  王晓明说:“比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寻找自己,发现自己,使他们能摆脱内心束缚,成为一个自由自在并善于表达自我情感与丰富想象力的人。”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王晓明应试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