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活着 就要做活的艺术

2016年04月19日11:21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标题:马杰:活着,就要做“活”的艺术(组图))

《车马仪仗队》 刘若望《车马仪仗队》 刘若望
马杰和他的作品《南海》(行为·装置)马杰和他的作品《南海》(行为·装置)
《涅槃》 邱启敬《涅槃》 邱启敬
《残年的舞者》 郑智君《残年的舞者》 郑智君

  4月2日,备受关注的2016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共设19个奖项,其中,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马杰获艺术贡献奖金奖。某种意义上,有观众对马杰作品的不解,亦可折射出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疑惑。那么,究竟什么是当代艺术?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海南日报记者就当代艺术的相关话题,采访了马杰。

  4月2日,2016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闭幕,本次双年展共设19个奖项,其中,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马杰获艺术贡献奖金奖。

  展览期间,马杰和他的参展作品《南海》(行为·装置)艺术,刚好在油画家黎国兴的参展作品《大红花-中华人物》前面。黎国兴的这幅油画作品,色彩艳丽,气势如虹,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合影。

  “这地上怎么有一堆茶壶?”“这也是参展作品吗?”“这是什么意思呀?”不少从马杰作品旁走过的观众,会拍下黎国兴的作品,然后跟同伴如是嘀咕一声。

  某种意义上,大家对马杰作品的不解,亦可折射出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疑惑。那么,究竟什么是当代艺术?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马杰。

  何为当代艺术?

  如果以当代艺术史的眼光来看待马杰的作品,这绝对算不上惊世骇俗。1961年,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把自己的大便装到90个罐头里面,将罐头都密封,并命名为“艺术家的大便”,等到将来出售。2007年,编号18号的罐头,拍卖了12.4万欧元。

  诸如此类的当代艺术作品不胜枚举,那究竟什么才是当代艺术呢?“虽然当代艺术指的是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但不是所有当下开展的艺术活动都是当代艺术”,马杰解释道,“那些具有当代意识观念的艺术活动才是当代艺术”。

  马杰格外强调了“当下正在发生”,在他看来,当下发生,是指没有现成的模式与标准,完全是一种面对新的事情所呈现出态度和行为,直白地说,不再是模仿那些已经成为艺术经典模式的艺术。

  3月17日,马杰与黄岩等当代艺术家在海南大学东坡湖畔,举行“写生·月亮”的艺术活动。当晚八点,北京、上海、杭州、巴黎、纽约、威尼斯、柏林等国内外城市均有参与者。活动现场有大人,有小孩,很多人拿着手机照明,在漆黑的夜晚,进行月下创作。

  “此次活动是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系列活动之一”,马杰介绍道,“这体现了艺术家对开发人类史的态度与自信”。虽然现场很多参与者并不是专业艺术家,甚至只是幼童,马杰仍将此次活动认定为“当代艺术”。

  “这种不依照传统艺术经典模式所做出的艺术,已经超出了大众常识,因此不少观众看不懂当代艺术是难免的”,马杰解释道,“这不是依照古典绘画大师伦勃朗,或者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等经典绘画风格所画出的画,而是依据艺术家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当前有不少人认为当代艺术没有前途,只有经典美术才会永恒,马杰继续解释道。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唱衰当代艺术”的言论,语气很有耐心,但略有激动地说道,“我不以为然,如果把经典美术模式作为死艺术,按照这种死艺术模式去做,这种已经死的艺术就会始终处于永恒的状态”。

  “可以这么讲,那些说当代艺术走向没落的人肯定是没有深入思考过艺术问题,他们习惯于把艺术归于经典艺术模式,也就是只是把艺术作品模式作为经典模式进行模仿,从来不会思考和关注艺术创造及意义”,马杰的语气有些激烈,“所以他们只会在技术层面上依照着经典美术模式去看、去画,对那些超出经典模式的当代艺术就看不懂,也不会接受”。

  根植于生活才是“活”的当代艺术

  马杰有些微胖,总是带着一顶白色的帽子,看起来一脸和善,为人古道热肠。看着这样的马杰,很难相信他有如此决绝的勇气,从传统艺术油画家转型为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是当下活的艺术,是由活生生的人在做的事情,艺术也在活的人面前不断变换新的形式,而经典美术作品模式是已经过去的、固定不变的死艺术”。

  他不仅自己一头扎进现代艺术中,还带领了一个团队,共同发展海南当代艺术。这批人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教师、媒体人、文学爱好者、音乐人、职业艺术家等,以其不同的职业身份,敏锐地观察社会生活,思考问题,涉及社会,用作品发掘海南当下发生的事件。

  “像海南艺术家云胜,以文艺工作者身份参与当代艺术活动,作品《六个海南人》以影像记录的方式讲述了几个以艺术方式生活和工作的80后海南青年的故事,呈现出当代海南青年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海南媒体主持人蔡芋希的作品《信》,则是利用海南历史文献:书信,用自媒体手段实现现代人与古人的交流,体现出自媒体时代沟通方式的特征;再如曾经当过十几年幼儿园长的陈萍,将她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经验结合她对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创作出微电影《回归》,以儿童用泥巴在大树干上做面具,使儿童的纯真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她的幼儿教育理念……”,每次谈到海南当代艺术,马杰总会不遗余力的向记者介绍他的“小伙伴们”。

  这些都是参加2016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文献展的作品,马杰对他们的肯定溢于言表,“这些作品能够较全面地展现出海南当代艺术的面貌,从中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和表现出的艺术形式都能够与国内当代艺术发展基本同步,只是他们在思考艺术问题的角度与艺术表现的深度上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但是他们能够以其各自不同的身份参与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与社会,用独特的角度记录海南当下现实生活,让海南能够以艺术家独特的文献表现方式呈现其真实景象”,马杰介绍说。

  他们的经验或许更能反应生活本身。“他们虽然是一般人,做着旁人平时并不关注的事情,但是他们试图在其中发现一种可能性,关注当下的社会与生活,以一种非常人的眼光去发现新的视点,以拓展人类的认知的边缘”,这恰恰是马杰最为看重的地方,“希望能够在近几年以艺术的视角、社会学视角反映南海人文地理”。

  也许,在马杰看来,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与他们身上显露或隐藏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缘由,可能才是最真实的海南人的生活,才是有个性的,独立的,甚至是永恒的“活”的艺术。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当代艺术伦勃朗马杰海南活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