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彬的书画收藏密码

2018年02月07日 15:4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黄 恽

  过云楼的收藏名冠东南,这与顾文彬和顾承父子对书画的热衷分不开,顾文彬一生对书画的热情未尝少衰,“我近来各兴俱衰,惟于书画尚提得起兴致,若并此而无之,岂不更加索寞?”(家信第六十三号)诚哉此言!有此一念,方才成就了过云楼的煌煌大观。

  顾文彬的书画收藏还与他年轻时的一次经历有联系,目前尚无人提及,有必要提出来一说。

  这与一幅无名氏的《上林图》和元代余阙所书的《上林赋》有关。

  《上林赋》是汉代司马相如的名作,与《子虚赋》齐名,描写的是皇家园囿上林苑及天子狩猎的场景,无名氏的《上林图》中,描绘的便是当时的场面,而余阙所书就是司马相如那篇近三千字的长赋。

  事情要追溯到清道光八年(1828年),顾文彬出身于一个中产商人家庭,这年他刚满十八岁。有一天,顾家来了一个姓魏的亲戚,他是一个古董掮客,带了几幅画到苏州销售。顾文彬一下子就看上了其中无名氏的《上林图》和余阙的隶书手卷《上林赋》,这是两件互相关合的东西,问问售价不贵,自己又正好有些闲钱,还了还价便买了下来。

  然而,这两件标志着顾文彬收藏之路开始的书画,却马上有了一个得而复失的转折——顾文彬的父亲不懂风雅,对书画也没什么兴趣,更不懂得赏鉴。一天,老朋友秦荪湖来访,秦是浙江慈溪人,爱好书画,顾父就拿出这两件书画请他观赏,秦荪湖很识货,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两件书画,爱不释手,啧啧称赞。顾父看到秦兄这么喜欢,倒也大方,干脆说:“这书画是小儿所购,也不值几个钱,既然喜欢,就算给我一个面子,收下玩玩吧。”顾文彬在旁暗暗叫苦,顾父只作不见,但见秦荪湖满脸堆笑,连声谢谢,赶忙收下了这份礼物。

  四十多年后,顾文彬回忆起这一幕,心中还有隐痛,其痛苦之深难以估量:

  先府君与慈溪秦君荪湖友善,秦君颇好书画,府君出此卷示之,秦君有欲得之色,府君慨然赠之,余虽不忍割爱,然未敢违也。每忆及之,耿耿于怀。

  如果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他青年时的这次挫折,正是日后顾文彬收藏书画的“密码”,一旦时机合适,他就会不断补偿这份曾经的失落,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上林图》和《上林赋》之得而复失,是顾文彬生命中的焰火,虽然瞬间照亮过他的生活,熄灭却相当迅速,但光焰却穿透了他的一生。此后,它们还会再次点亮顾文彬的生活。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扰乱东南,顾文彬侨寓上海。这时的他已担任过汉阳知府和武昌盐法道,身边有一定积蓄,常常到上海著名的古董商楼月潭那里买点价格低廉的书画,同时也做些买进卖出的生意。这一天,顾文彬在楼月潭那儿竟然见到了久违的《上林图》和《上林赋》,这两件东西还在一处。分明是自己的旧物,曾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父亲送给了秦荪湖,如今又同时出现在眼前了。

  顾文彬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询问价格,回答是一百二十元。那些年,顾文彬过得并不轻松,苏州被太平军占领,回不去,一家人到上海避难,自己虽做了几年官略有积蓄,但目前时局未卜,在收藏上花钱必须慎重。一百二十元是笔大钱,还不让价,顾文彬只能看看。两幅书画一度离自己很近,但又很远,近到伸手可及,远到无力念想,他在家书中回忆:“同治元年在上海时又见过,因索价百余金未购。”“同治元年,余侨居海上,于楼月潭处忽见此卷,亟谋购之,以索价过昂而罢。”

  又过了八年(1870年),顾文彬被吏部分发到宁绍台,任海防道台。这是一个日进斗金的“肥缺”,他终于可以放开胆子买自己喜欢的书画了,几乎每天都有人带着书画到他的衙门请他选择,就在这时,那两幅书画又出现了。

  还是无名氏的《上林图》和元代余阙手书的《上林赋》。这次能细细玩味它们了:“细审之,画不过画院中高手,余忠宣之字若确,乃是至宝。款题元统元年,知泗州知州。”他想,这位余阙余忠宣在《元史》中应该有传,遂命儿子顾承和孙子查明即复。他不满儿子的敷衍:

  “余忠宣为有元大忠臣,必有列传,汝云《元史》不载,必无是理。令四孙细查禀复。”

  “前信所提上林图后有廖守初印,此人只赵子固《落水兰亭》后有跋,可检查《书画谱》,如载《落水兰亭》,将廖跋抄示,倘有年份便可考是何时人。廖守初是收藏家,可见上林卷必是宋元物,余阙赋我看亦是真虎,此件必不可失矣。”

  四孙给他查到了,《余忠宣传》在《元史》卷一百四十三列传三十。读过之后,顾文彬写道:

  《元史·余忠宣传》: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又云篆隶亦古雅,皆与所书《上林赋》合,印章亦古,决为真迹无疑。此卷前途落至百二十元,我加至百元,相去无几,必购成矣。

  顾文彬下手了,四十多年前的旧爱,又回到自己手中,“《上林图》是纸本,忠宣小隶书有二千余字,实是精品,与程明远桃杯一枚,共以百二十元得之。微时古剑,不能计较价值矣。”

  顾文彬感叹说:“今甲戌秋,复有人携此卷求售,焕若神明,顿还旧观,不惜重资购归。距初购时已四十余年,而价亦数倍于前。如童时总角之交至白首而车笠复遇,如昔日胜游之地自迟暮而筇屐重经,愉快之情虽珠还剑合不是过也。苟非具有夙缘,安能失而复得如此耶?”

  他把这事归于夙缘,感叹再三。

  四十多年的曲折经历,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此事终于有了一个合浦珠还、延津剑合的圆满。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