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中国第一张女性裸体摄影作品的艺术家

2018年08月15日 11:4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艺术品鉴

  略懂一些摄影或书画的人,对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民国极负盛名的摄影家。在其近百年的摄影生涯中,创下了不少“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

郎静山 《万壑松风怒气豪》 银盐相纸  31.4 × 23.5 cm郎静山 《万壑松风怒气豪》 银盐相纸  31.4 × 23.5 cm

  拍卖信息:香港苏富比2017春季拍卖会 <光之绘画>专场  成交价:500,000 HKD

  郎静山总是一袭蓝色长袍,一双黑色布鞋,背着照相机走遍千山万水。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他用毕生的精力捕捉和创造中国山水意蕴的自然美,若你看到他的摄影作品,一定会惊叹地喊出:“这分明是一幅中国画呀!”因为他的这双眼睛,就是一只最精良的镜头!

郎静山郎静山

  1892年(清光绪18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郎静山对照相产生兴趣,是从家中挂着的这张父母亲的结婚照片开始的。这张从小让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湿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摄、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他认为最珍贵、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张照片。

郎静山父母结婚照郎静山父母结婚照

  1911年始入申报馆工作,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位“小少爷”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出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邵洵美 题、郎静山 摄 罕见绫本重印代表作《绝峡行舟》  25.5×8.5cm邵洵美 题、郎静山 摄 罕见绫本重印代表作《绝峡行舟》  25.5×8.5cm

  拍卖信息: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 <首届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 成交价:299,000 RMB

  1925年,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1928年,任上海时报首摄影记者,发起并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这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

  同年,郎静山拍摄了中国的第一张女性裸体摄影作品,在那个传统观念束缚的年代,是多么大的突破啊!据悉,照片中的女子姓张,四天后她因此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为自己勇敢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晨鸡催不起》1975年作《晨鸡催不起》1975年作
《美人胡为隔秋水》1932年作《美人胡为隔秋水》1932年作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郎静山还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他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技术叫“PS”,可在当时这叫“集锦摄影”,是创举!

《晓风残月》1945年作《晓风残月》1945年作

  《晓风残月》描绘的是一对恋人,即将别离,彼此的感受如随风飘散的柳丝般慌乱。恋人的心,于小舟中摇摆不定。踏实的田地也没于湖中不再可靠。渺小的远山,居高临下的柳枝,与几个简单的主体中酝酿赶上。余音袅袅,尽显含蓄之美。

  或许,多数观赏者只会被这张作品的诗意吸引,而不易察觉出它是用四张底片集锦而成。

  郎静山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神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著名京剧家卢燕》1956年作《著名京剧家卢燕》1956年作

  1934年,其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野渡无人舟自横》1988年作《野渡无人舟自横》1988年作

  中国禅宗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隐喻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之关系。郎静山则擅长表现这种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隐逸高致的名士”与“氤氲朦胧的山水”,构建成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除了以物来影射思想、感情,郎静山的作品中还有许多人物景点。郎静山喜欢张大千的胡子,所以张大千常常是郎静山的模特儿。

郎静山 《松下大千像》 镜心 相纸 39.5×26.5cm郎静山 《松下大千像》 镜心 相纸 39.5×26.5cm

  拍卖信息: 中国嘉德2017春季拍卖会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  成交价:253,000 RMB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也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

  只是郎静山缺少张氏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郎静山  1930年作 《金波泛筏》 银盐相纸郎静山  1930年作 《金波泛筏》 银盐相纸

  郎静山从来都不教训自己的孩子,是要他们自己察觉所有的事情,以孩子是否能自觉,来衡量他们是否成长。他认为,“人要是没有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

  郎静山一共有十五个儿女,却随时局磨折,分别落地于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生根成家。郎毓文是郎静山的幺女,父亲留予她言传身教的影响,也正随着她自己年岁的渐长而氤氲发酵。

  郎毓文曾回忆到:

  “记得我读北一女中高一时,我们还住板桥,有时我会和父亲一起坐公路局车回家。有一次,坐到一部有些椅背掉了的车子,我一屁股坐在一张有靠背的,一看父亲坐的是没靠背的,本想是否该和父亲换位子的,但是自己想靠,又见父亲坐着蛮挺的,就算了。回到家后,父亲只是小声地告诉母亲,并说我还没长大,不懂让座。这比责备还能令我难过,但是那时还是没有从这个错误中学到父亲的智慧。

  长大以后,我只听父亲说过一次:人要是没有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原来父亲从来都不教训我们,是要我们自己察觉所有的事情。他是以我们是否能自觉,来衡量我们是否成长。我后来到温哥华念艺术管理,父亲和母亲第一次来看我时,我请了几个父亲的客人,父亲才说我会点一桌菜了,是长大了。那种自由和尊重,没有任何其他的父亲可以做到同样的程度。

郎静山 《雷声花叶》 银盐相纸 49×61cm郎静山 《雷声花叶》 银盐相纸 49×61cm

  拍卖信息: 香港苏富比2015年秋季拍卖会 <现代亚洲艺术>专场  成交价:62,500 HKD

  这位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百岁老人,童年及求学在满清末年,事业和名声随民国展开,中年以后在台湾孤岛一待就是四十年。

  1995年,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4岁。

  摄影是静止的,郎静山的一生却是充满着创造与生机的,“人活着要有生趣”,也许这才是郎静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郎静山 1955年作 《无车运斧》 银盐纸基  36×28cm郎静山 1955年作 《无车运斧》 银盐纸基  36×28cm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郎静山摄影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