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和他影响的艺术与时尚

2018年10月29日 18:0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者:程晓筠

  原标题:电影虽深刻,但伯格曼的时尚并不难懂

  为纪念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诞辰一百周年,2018年全球各地纷纷举办了类型多样的各种活动,中国也不例外。

  在四月的北京国际电影电影节和六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先后安排了“伯格曼主题影展”,包括《野草莓》、《第七封印》、《假面》、《呼喊与细语》、《芬妮与亚历山大》等他的代表作悉数上映,令众多通过电视或电脑屏幕认识伯格曼的影迷,得以在大银幕下领略经典。

  除了这两场影展外,近日,一场名为“魔灯犹在:伯格曼和他影响的艺术与时尚”的主题展览正在上海香港广场举行,可说是从电影之外的另类角度来解构这位艺术巨擘。

香港广场南座中庭的布展区域香港广场南座中庭的布展区域

  本次展览是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策划的全球巡展“伯格曼和他影响的艺术与时尚”在上海的特别呈现,由瑞典籍华裔艺术策展人王凯梅受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和上海国际艺术节委托特别策划。虽然展览的规模不大,但内容和形式还算丰富,展品包括一系列伯格曼电影的戏服、海报和剧照、他生前的工作和生活照、电影片段、受其电影启发而创作的艺术短片、设计的时装。

伯格曼在纪录片《法罗档案1969》里出镜的装扮伯格曼在纪录片《法罗档案1969》里出镜的装扮

  说到“伯格曼+时尚”这样的展览主题,倘若大师泉下有知,恐怕不免要讪笑起来,“我这个长年穿着格子衬衣、起球的羊毛开衫和褪色的灯芯绒长裤的老头,居然会和时髦沾边。”没错,以单品来看,法兰绒格子衬衫、羊毛开衫、灯芯绒长裤的确再平常不过,但当它们组合起来,被伯格曼穿在身上,似乎和他本人的气质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既带着几分学院派的文雅,又带着几分嬉皮士的不羁。按理说,1.79米的伯格曼在北欧人里并不算高大,但从青年到老年始终保持的瘦削身材,配上这套装扮,令他看上去比实际身高显得高挑。而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这身装扮也成了他的“假面”——格子衬衣和羊毛衫的温柔中和着他如暴君一般偏执的底色。

现场播放的短片《伯格曼:时尚偶像》现场播放的短片《伯格曼:时尚偶像》

  除了实物展品之外,展览中放映的名为《英格玛·伯格曼:时尚偶像》的小短片格外有趣,从中可以发现:伯格曼对服装的选择映照着他对两任妻子的态度。其中有一段伯格曼的访谈,他提到自己的人生中,仅仅是在和第四任、钢琴家妻子凯比·拉雷特(Käbi Laretei)的婚姻存续期中,在后者的要求下,定期添置西服之类的正装,其余生命阶段里都对服饰没有特别关注;而他晚年最爱穿的由第五任妻子(也是最后一任)英格莉·冯·罗森(Ingrid von Rosen)亲手织就的毛衣背心和开衫,即便是因为长期伏案写作,导致袖口部位脱线,他也不以为意。他还曾让演员穿上拉雷特讨厌的夹克衫和英格丽手织的毛衣开衫,在他导演的电影中出镜。

  本人的着装之外,其实伯格曼电影里的戏服更能透露他不俗的审美取向及其与电影内涵的关联。

灵感来自《第七封印》的厄兰岛雨衣灵感来自《第七封印》的厄兰岛雨衣

  比如《第七封印》里死神穿着的那件硕大的黑色斗篷,带着将虚无纳入其中的压迫感和与尘世隔离的孤寂感;

《呼喊与细语》的剧照及戏服《呼喊与细语》的剧照及戏服

  《呼喊与细雨》中精致的白色裙装则凸显着三姐妹的表面的疏离与本质的共性;

《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大幅剧照与戏服《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大幅剧照与戏服

  《芬妮与亚历山大》里,少年亚历山大的海军服象征着他身处于教条森严的环境下。

  最后再来说说这次展览的举办场地。不论规模大小,把跟伯格曼有关的展览安排在一个商场里,看似有些怠慢,其实可以玩味一番。首先,从伯格曼丰富的私生活就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入世的人;加上此次展览以时尚为切入口,在这么一个公开的大众化的场域中正适得其所。另一方面,展览中也包含对伯格曼本人及作品的介绍,或许能激发此前对他一无所知的普罗大众进一步去观看他的作品。毕竟,伯格曼的作品内涵虽然深邃但并不晦涩,他最爱拍的生与死、爱的渴求与失落、家庭关系、婚姻生活,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永恒的人生课题?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伯格曼展览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