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维范:老成挚子墨频泼

2020年06月12日 16:5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于维范(长春日报编辑,吉林省书画院理论研究员)

  人常问我,画家孙维国与你什么关系?我答曰:兄弟。又问:表亲?答曰:未出六服。三问:素闻有五服之说,六服为何?不答,含颌而微笑,以示神秘。兄弟者,手足也,手足不能相残,犹情感不能相弃者也。维国常怀挚诚,以吾为兄弟,而在下则常做不义之事,对维国画作频做掠夺之劣行,虽令人发指,却喜维国为人敦厚。一笑了之。

  成大事者,总以忍隐为上,维国能如此对待我等不肖兄弟,诚可做大事之人。

  俗语拿人家手短,就常怀歉疚之意。想为维国写点什么,也好落个心安理得。

  然而,真正走近维国却很难。多年的交往,我对他只是了解了一些概念上的东西,我只知道他是1963年生人,198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长春市美协秘书长……对于他的画作,我是极喜欢的,但苦于对国画艺术的一知半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见到精品,就有攫取之心,实为一贪婪榜样。但是,我这人也愿附庸风雅,什么美术史啊,美学啊,也常常小有涉猎,所以,就不揣冒昧,说几句可能是外行的话,开罪画坛诸位方家,抱歉!

  我这样说,并不是我能很轻松地说出个子午卯酉一二三四来,因为,维国虽为我弟,但在吉林画坛却道行深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也属重量级人物,因而我油然而生汗渍于额。

  维国的国画师从众家,以画人物为主。在对传统的中国画语言的探索上,主张应该不断深化和加强中国画的审美因素;在具体实践中,注意造型和笔墨技法上的合谐。他具有较好的线和墨的控制能力,在笔墨方面,追求恣肆狂放、淋漓尽致、物我两忘,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勾淡抹,气脉贯通,一气呵成,通幅运筹,意到即止,不故作惊人之笔。如《彭德怀在甘南》,这是一幅表现彭德怀将军在当年大军入藏前与甘南人民在一起的情景,反映了人民领袖与人民相濡以沫、息息相关的浓厚感情。创作时,他通过深浅浓淡的笔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更加突出了作品的鲜明特点。《谊结高原》是反映民族大团结的题材,他以书入画,干脆利落,每笔决不迟疑含糊,不在细微处去描涂,于大处着墨,大大方方,线条韧劲耐看。

  维国的创作题材宽泛,他不但画现实题材,也画古代先贤志士,如孔子、孟子、杜甫、苏东坡、王羲之等,他借助画作中的圣贤来抒发胸怀,寄托自己的感情,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他不尚浮华,不追求时尚,力求作品厚重。他重视技巧和修养的锤炼,与其说他在不停地画,不如说是在更深的层面来诠解人生。他凭着自己深厚的技艺基础,把发扬传统和探索创新置于一个开阔的天地,执著的精神,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使他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维国是个书痴,在他的家里和办公室,经常可以看到一本本主人看过和正在阅读的书籍,这些书门类多样、内容多彩、涉猎面广,知识结构宽厚合理。在书的海洋里徜徉的维国,不但增长了知识,还陶冶了性情,使本来不事张扬的他,变得更加沉稳而有厚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深入钻研画史画论,博览群书,从画论中去体会传统绘画的精髓。他重新回归传统,重新认识传统,立足传统并走出传统,这是他进行中的探索。

  为追求澹泊,不陷浮华,维国坦对时尚,在静静地思考和实践着。他在作品中追求书卷气,技艺日臻熟练,佳绩叠出,先后在全国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如《秋天的延续》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勇鸷劈搏》《向日追阳》入选第四、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吉林展”获优秀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在“纪念‘五四’80周年中国当代书画展”上获二等奖、在“全国第九届大路画展”中获铜奖、在“正义·和平国际美展”中获特别奖;部分作品获省展一二三等奖;许多作品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并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展出。也成为各种大型画册收入和民间收藏的热门。

  如今,每每在一些场合,只要是维国在,或谈即维国,我都有一种光耀感,仿佛那些骄人的成绩有我一半似的,人前人后,我也可历数他的辉煌,以为得意。也可在一丝矜持的浅笑之后,发出“我那兄弟,嘿嘿”的感慨之声。

  有人说我这是虚荣,我不以为然,有这样露脸的“未出六服”的兄弟在,这是我的光荣!

  (2005年冬)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国画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