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了以“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 ELE童博汇·网络研讨会”,涂思美育创始人兼CEO陈柯伊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
陈柯伊,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于2010年进入艺术教育领域,关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美育,专注于博物馆艺术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其创立的涂思美育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50余家博物馆合作,先后联合推出《你好呀!故宫》、《出发啦!敦煌》、《故宫日历(亲子版)》等爆款产品,为50多所学校、80多家企业、数十万家庭提供优质博物馆美育课程与产品。
在此次研讨会上,陈柯伊女士针对普遍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当代艺术作品看上去晦涩难懂,孩子可以理解吗”这一问题,分享了亲子观看当代艺术展的游戏化小妙招。
陈柯伊女士在研讨会上谈到:“当代艺术其实是跟亲子家庭更亲近的,因为当代艺术家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使用的材料、表达的问题是和当下社会紧密关联的,比起素描、色彩或者一些传统的艺术,当代艺术家所使用到的一些装置、综合材料、新媒体等,更容易让孩子理解与体验。”
“例如,有一次带小朋友,去今日美术馆看当代抽象艺术展,我们使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用游戏化的方式去和艺术品做互动。在走进展厅时,老师问孩子‘用抽这个字来组词,你们会组什么词?’,这样艺术就跟语文有了跨学科的串联,然后我们在展厅里做了一个抽签盒,里面的每支签都不同,有线条、色彩、肌理、形状等,接下来我们让孩子通过抽签的方式,用特定词语去描述这些抽象作品,比如一个小朋友抽到了形状签,他就需要描述出这幅画里出现的形状,另一个小朋友抽到了色彩签,他就要向其他孩子分享这幅画都有哪些色彩。通过这个小小的课程设计,孩子们就能慢慢理解到,抽象艺术其实就是艺术家把他们看到的事物,通过抽离形状、颜色和线条等特征进而形成的艺术。通过抽签这种游戏化的方式,能让孩子轻松地与艺术进行互动,再进而理解艺术创作的奇思妙想。”
“之前尤伦斯举办的徐冰‘思想与方法’展、曹斐‘时代的舞台’展也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展览中新媒体、综合材料等作品让他们大开眼界。记得在徐冰老师‘思想与方法”这个展览中,我们专门给每个孩子做了一个方法盒子,这里面有艺术家的‘左脑’和‘右脑’,通过这个小小的方法盒子可以有意思地去引导小朋友跟着艺术家的思想和方法一起去探索。”
“在当代艺术展中,可能最看不懂的是行为艺术,因为我们很难去跟孩子解释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哲学原理,所以在观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带孩子去做体验。例如,我们带孩子去体验过‘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MOMA做的‘五对情侣遇见’这个艺术展。”
“在展览现场,我们让每个孩子和家长相互对视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全场安静无声。最后,沉寂被一位小男孩的一句话打破了,他对他妈妈说:‘妈妈,原来你的眼角真的有皱纹啦。’那一刻,孩子妈妈的眼泪瞬间就流出来了,之所以让这位妈妈如此感动是因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能安安静静的看着父母,发现父母的变化。对于行为艺术,我们不用跟孩子讲复杂、深奥的理念,而是要让孩子去体验这个过程,自己去发现其背后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美育的意义。”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提升至新的高度。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博物馆等校外资源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当下的儿童艺术教育中,很多教育者往往只强调艺术知识的学习和艺术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发展滞后、基础薄弱、专业人员与艺术资源不足,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处于薄弱环节。”
涂思美育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将家庭美育、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三方面相结合,不局限于某种艺术技法的传授,而是将博物馆艺术鉴赏、跨学科学习与艺术创作融合一起,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了多感官、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打造开放的美育生态。
在五年中,涂思美育已研发多种类线下博物馆课程、艺术创作工作坊,还研发专门定制的展览导览手册、音视频节目、出版物,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儿童跨学科式学习的人生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