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藏书票有望翻身
2013年03月17日 08: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名家马未都[微博]海外购入大批藏书票
近日,记者就市场传闻向大收藏家马未都确认获悉,一年多来,他在国外搜集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藏书票,准备在国内各地建立专馆。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将有望促使藏书票这一颗珍珠焕发新的光彩。
文、图、表 记者郭晓昊、林琳
“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这些都是人们对藏书票的美誉。然而,在收藏圈内,藏书票却一直是冷门的品类,少有人了解和喜爱,价格也仅为数百元,远低于其他画种。
收藏市场:藏书票是“小尺寸的版画”
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的一张小纸片,标明藏书属于谁,也是美化藏书的装饰,很多人在翻书的时候就一眼可以欣赏。藏书票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必须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做法是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只有具备这两个元素才是藏书票。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收藏藏书票多年的杨先生说。在朱子画廊负责人朱述贤看来,藏书票和邮票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空间浓缩了大文化。他强调要用欣赏版画的眼光去看藏书票:“藏书票是一种特殊的版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艺术家忽略尺寸问题,有时候把藏书票做得太大了,就不是藏书票而是版画了。”“藏书票的文人气和书卷气,其他画种都比不了。”杨先生告诉记者,“与其花一两万元买一件书法,我倒不如买10枚藏书票。”
尹秋生创作版画已有31年,从一开始抱着玩票的心态制作藏书票,到后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藏书票艺术家,他既为藏书票着迷,也为其“打抱不平”:“藏书票还不是很普及,只是行内人在玩,但无论对艺术家还是收藏者来说,藏书票都是门槛很低的艺术品种。”
“我身边大多数人还是不了解藏书票。”他认为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藏书票就是小版画,版画本身是一个冷门品类,整体价格不高:“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版画,他们以为版画都是印出来的,对印刷品有天然的反感,认为价格低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他认为好的藏书票不多,展览也不多,跟国画、油画没得比。与此同时,对于藏书票的普及教育也很粗浅。
行情展望:藏书票价格有望水涨船高
“马未都在西班牙花1亿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批藏书票,估计有50多万枚,其中不乏丢勒、毕加索的作品,打算建立藏书票艺术馆。”近日,有市场人士透露收藏家马未都最近的新动作,“每一枚平均价格才200多元,但是丢勒、毕加索的一枚分分钟价格就可能超过十万元人民币。”
记者电话联系马未都向其确认该传闻,他回应称确有此事:“这件事情我已准备了一年多。这批藏书票确实是在国外买的,但不是西班牙;我投入的资金也没有一亿元人民币那么多,但是花的钱也不少。”虽然因为还未准备就绪,所以马未都未透露具体细节,但对于藏书票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现在我买到的是全世界已知最好的一批藏书票,数量之巨大超出想象,希望未来在全国各地建立专馆。”
朱述贤一直致力于版画和藏书票的推广,他认为马未都投入大量资金和心力完成这个计划,对于藏书票这个领域将有很大的促进,一是在收藏圈对其关注和认识的提高上,二是藏书票的价格有望水涨船高。
尽管如此,很多收藏者还是把藏书票当作未来有巨大潜力的品种,“越来越多创作者进入藏书票领域,肯定也会带来更多的收藏者。”尹秋生说,特别是近年部分收藏者对外国的藏书票也产生了兴趣,俄罗斯、保加利亚等都有不少的藏书票作者。杨先生就曾在网络上购买了一些东欧的铜板藏书票,制作精细,价格仅为300多元/枚,“相对于大多数艺术品,藏书票价格很低,未来也有更大的空间。”
收藏链接
手绘藏书票具较高价值
国际上流行的藏书票主要有三种,一类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即“手绘藏书票”,这类书票并不多见。
第二类是由版画家制作的,可称为“版画藏书票”,此类最多。版种则可分为凸、凹、平、漏四种。凸版的版材有麻胶、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铜版,但也有锌版、铅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称孔版、丝网版。这两类藏书票的收藏价值最高。
第三类藏书票是可以大量印制的复制品,有一种叫法是“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这类书票因为不是专用,所以不标明票主,但在票面上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作为书主签名的地方。有的还像邮票一样,打上齿孔,背面有胶,只要买来随手撕下一张,贴在书的扉页中,可以签名或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