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造假成流水线

2013年04月15日 08:50   中国网  

  长久以来,翡翠玉石一直是珠宝造假的重灾区。动辄几万元的翡翠手镯佩戴后发现是石英染色甚至是塑料加工的案例不在少数。

  仿品、覆膜、再造、填充、染色……这些原本不应出现在天然翡翠加工流程中的环节,却已经深入到制作“翡翠”的相关步骤之中。

  “翡翠不像金银、钻石类制品,这本身就不是标准化产品,世界上没有两颗翡翠是完全一样的。”中国彩色宝石网首席宝石学家、英国皇家珠宝鉴定师于志伟对记者表示。

  玉石市场价格显示,去年新绿松石的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克200元左右,相比于前几年的每克80—100元,上涨幅度达到130%。

  从2000年起,包括传统和田玉、翡翠在内的一系列玉石价格持续走高,近10年的涨幅分别有几十倍甚至近百倍。“除了市场推广和资源稀缺的原因,行业炒作以及大量资金持续涌入,也是玉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于志伟同时表示,“这也让许多玉石制假的企业和个人看到了‘商机’。”

  仿古和制假是目前玉石市场上两大最主要的“混假”牟利方式。

  “传统的造假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及人工合成翡翠制品。”于志伟说,其中人工合成的说法只在理论上可行,目前美国GE通用公司已经宣布合成了人工翡翠,然而鉴于人工合成的基数和造价过高,因此在市面上还从未出现。至于前两者,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把其他天然矿石变身为翡翠,或将成色较差的翡翠冒充高档产品,在行业内比较多见。

  于志伟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鉴定证书也不能代表百分百的保障,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冒名机构”参与混淆消费者的判断。

  “买者自负”,这是珠宝零售行业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目前还没有办法规避所有造假或掺假行径的阶段,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对所有消费者最好的忠告。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3月25日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