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谈老紫砂升值潜力 有过人眼光或能捡“漏”

2016年01月31日09: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掇球壶(当代紫砂) 掇球壶(当代紫砂) 明末清初弘纹钮直嘴壶 明末清初弘纹钮直嘴壶 清乾隆泥绘方壶 清乾隆泥绘方壶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随着新紫砂泡沫的破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藏家对老紫砂投以关注。有人认为,诞生于紫砂艺术最巅峰的明清老紫砂,其艺术性远超当代的新紫砂。但也有人认为,无论从文化含量还是技艺水平来衡量,大部分的老紫砂不见得比新紫砂更好,更何况老紫砂完整器少,赝品又太多,鉴别难度特别大,实在不适合大部分藏家介入。对紫砂的收藏而言,“岁月”究竟是魅力还是迷障?今天我们请来三位业内的专业人士,为读者指点迷津。

   正方

  老紫砂藏家 李长平——

  有过人的眼光就能捡到老紫砂的大“漏”

  老紫砂,我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它强大的魅力。上百年的时间沉淀,让老紫砂褪去了火气,哪怕当年只是一件普通的实用器,但漫长的岁月让它沾染上很多前人的痕迹,成为“有故事”的茶壶;新壶里的好壶,自然是艺术品,但如果是普通的茶具,就没有收藏的价值。

  紫砂基本的构成包括泥料、造型和制作工艺。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逐一对比老紫砂和新紫砂的优劣。

  从泥料上看,明清时候紫砂的泥料品类很多,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不一而足;而现在只分紫泥、段泥、朱泥,所以新紫砂远不及老紫砂的泥料讲究。

  从形制上看,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仿古、石瓢、掇球、汉方、鱼化龙等都是古代创造并沿用至今的经典款式。还有很多有记载的古代款式,蕉叶、莲方、一回角……名字就很好听,但现在已不知是何样式,令人无限神往;当代人也有创新,但现在的创新大都花里胡哨,当代的形制能否传承下去,要打上巨大的问号。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人说老紫砂制作技艺不像新紫砂那么精雕细作,其实是因为没有见到老紫砂的精品。现当代的紫砂壶,再好好不过顾景舟,但顾景舟说起陈鸣远也是叹为观止,说他是在“随心所欲地发挥着神工般的技巧”。今天的高工大师,有谁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再说时大彬,无锡出土的如意盖圆壶,漳浦出土的三足鼎的圆壶,是公认的时大彬作品。这两个万历年间做的茶壶,当代不少高工大师进行了临摹,可有谁敢说比原作做得好?

  此外,我们还需谈谈明清老紫砂的文化属性。虽然当年做紫砂的匠人没有受过太多的文化教育,但出名的艺人无不和文人有紧密的联系: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陈鸣远在浙江桐乡时,则是被众多文人学士请到家里居住,制作茗壶,切磋陶艺。而当下,虽然也有很多画家、文人参与到紫砂的创作中,但今人的水平和当年的文人墨客相比,又处在什么样的水准?

  而从收藏的升值潜力来看,和正在挤泡沫的新紫砂相比,老紫砂的价值还未被充分发掘,“漏”更多,而且还是“大漏”。现在市面上虽然有不少落着名家款识的“老紫砂”,但真真假假,没人说得明白。或者你说明白了,别人也未必认同。这就需要藏家有过人的眼光,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深层次的、细节上的东西,谁做到了就一定能捡到“大漏”。

  我对一些新紫砂也非常喜爱和赞赏,这几年也买了不少。但收藏有个基本的观念,就是“物以稀为贵”。新紫砂虽然不能说数量无穷,但的确是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但老紫砂的数量,尤其完整器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也是收藏老紫砂的优势。

  有人说老紫砂里的实用器没有收藏价值,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单纯对紫砂艺术感兴趣,又期望增值保值,那的确只有完美的、精致的老紫砂值得收藏,但如果你是超越了功利的目的,是以保存文化、和古人对话的理念来收藏,那所有的老紫砂都值得收藏。

   反方

  紫砂鉴赏家 张明强——

  大部分老紫砂的工艺没有新紫砂好

  老紫砂和新紫砂哪个更有收藏价值?首先我们需分清什么年代以前的壶才算老紫砂?有人以1949年为界,亦有人以1911年为界。由于紫砂壶工艺史有近6百年,我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明清紫砂是老紫砂,1911年后为现代紫砂,1949年以后为当代紫砂。

  当前紫砂壶的收藏基本以1949年之后的当代紫砂为主,因为明清两代的紫砂壶,基本是按照日用泡茶器来生产的,在民间留下的完整器较少。如果是明清两代的名人名作,价值当然很高。但目前,这类作品基本上都在博物馆和藏家手中,拍场上偶有出现的,也多为伪作。1946年至1949年,有一批宜兴紫砂人去上海淘金,做了不少明清时期的高仿名作,现在拍卖市场的明清时期的名作,基本上是那时上海城隍庙古玩行里宜兴人仿出来的。

  我认为,收藏流传有序的东西最稳妥。对于老紫砂,如果没有深刻的认识研究,那在拍场上买到真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今,由于老紫砂的鉴定缺乏权威标准,市场上没有形成经验性的总结,收藏风险很大。所以,近几年国内上拍的、来路不明的紫砂老壶成交率相当低,即使成交,价格也很低。

  此外,老紫砂虽然“老”,但大部分的工艺其实没有新紫砂好。因为它们大都按日用器来制作,不像新紫砂那么精雕细琢,在文化性、艺术性上的积淀都有欠缺。有人认为明清时期是紫砂艺术的巅峰,我认为这不是与时俱进的观点。紫砂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致的,就像明代家具的光素与清代家具的繁缛,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每个时代有自己的审美风尚,但我认为就紫砂艺术的成就而言,现代超越了古代。

  收藏家如果对老紫砂有深入研究,那收藏老紫砂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它的价值还有待挖掘,有“漏”可捡,而且“与古人对话”的乐趣也妙不可言。但对紫砂工艺不那么了解,又有投资需求的大部分当代藏家而言,收藏新紫砂也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中立方

  巨力拍卖总经理 赵行——

  艺术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老紫砂都值得收藏

  紫砂艺术有三个公认的巅峰时期:第一是明末清初,紫砂开始和文人、茶文化产生关联。时代的审美取向,包括明代家具的线条演绎,开始浸入到紫砂创作中,紫砂开始了从实用器向艺术品转换的过程。也是从这时开始,通过一些官员的使用,紫砂进入到宫廷视野。诸多条件导致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紫砂精品。第二个巅峰时期是从乾隆宫廷开设造办处,专门打造紫砂素胎开始。宫中造办处出样图,派人送到宜兴烧好素胎后呈进宫廷,再由造办处画珐琅彩、髹漆、彩绘、描金,这类器物专供宫廷使用。第三个巅峰时期是嘉庆、道光年间,文人的价值在此阶段体现得更加鲜明,是紫砂艺术的文化附加值发挥到极致的时期。

  综上所述,我觉得目前最具投资潜力的老紫砂还是明末清初时的,因为那时的东西存世少,拍场上难见到,真正好的东西都在一些大藏家手上,他们迟迟不愿意出货。不过,这两年艺术品领域在重新洗牌,相信优秀的老紫砂会越来越多地“面世”。

  新老紫砂哪个更值得收藏?客观地说,如果把紫砂当做实用器,那新紫砂更适合当代人的习惯,更适合市场推广。不过,有些新紫砂虽然把传统元素和当代工艺结合得很好,某种层面上超越了历史作品,但大部分新紫砂的艺术性不够成熟,历史、文化内涵也较肤浅。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新紫砂都没有收藏价值。无论老的新的,都有一个收藏标准:它的艺术性能否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考验。依照这个标准来审视新紫砂我们会发现,很多新中国成立、恢复民族工艺期间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口创汇期间造就的工艺大师,虽然在传承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艺术个性、表现力上有明显局限。相比而言,有些中青年的新生力量,把传统的技艺和当代的审美结合得很好,还吸收了一些当代工艺、思想的精髓,这类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同样按照这个标准,也不是所有的老紫砂都值得收藏,因为很多不一定具有艺术性。如果只是老的实用器,未来的增值幅度有限,只能作为古器物装点一下生活空间,适合玩,但不适合收藏。但艺术品级别的老紫砂,一旦出现在市场上,一定会被高价收购。很多当代的大师或者工艺师,前几年价位高,是在拍场上自己“做”出来的行情。当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开始有一定问题,很容易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新紫砂的泡沫破灭后,很多资金会转向老的艺术品,包括古代书画、古代瓷器,也包括老紫砂。在资本投资的初期阶段,大家一定一哄而上炒作当代艺术,因为当代的东西有出处、有依据,说得明白。但当市场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还是老的艺术品更具有弹性和坚挺性。因为它们有不可复制性,存世量可控。

  不过,老紫砂的收藏有难点。因为它年代久远,很多流传说不清楚,而且相当比例的老紫砂还没有底款,鉴别真伪优劣的难度比较大。收藏者找值得信任的专家和机构询问,切勿盲目下手;但也正因为如此,老紫砂有“漏”可捡。尤其现在市场不好,只要有一些无款的精品在拍场上出现,都会被具备眼光的有识之士收入囊中。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紫砂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