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新行情:清代油画受肯定

2017年09月25日 10:3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清代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初始阶段。在欧洲传教士将油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本地形成了以清代宫廷油画和广州外销画为主的两大油画类别。

  油画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始自明代,从公元十六世纪起,欧洲不断派遣人员到中国传教,为了这一目的,欧洲的传教士们携带了一些宗教宣传物,包括天主像、圣母像等油画画像。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西方的油画传入了中国,对西方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建功立业的意义。其中,意大利的罗明坚将西方油画带入了中国内地,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利玛窦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巧妙地将西方天主教油画及其铜版画复制品分送给中国皇帝和上层官员,起到了西方油画转承的影响效应。乔瓦尼在澳门进行了油画创作活动,并培养了自己的油画弟子,他的弟子们深入中国内地进行的艺术活动对明代油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批传教士在中国南方的通商口岸建立了最早的油画传播机构,造就了中国最早的油画家,赢得了中国皇室和民间对西画的艺术赞助和传播。这一时期成为了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初期阶段,此时的油画创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至清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呈现南北方双峙的态势。在北方,清代宫廷成为北方油画的重镇。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在位期间,擅长绘画的欧洲传教士进入宫廷供职,将欧洲的油画技艺带入宫廷,由欧籍官员或中国内廷画师进行创作。当时供奉内廷的传教士有马国贤、郎世宁、王致诚、潘廷章等,他们除自己进行油画创作外,也影响了一批中国宫廷画师的油画创作。从目前存留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中显示,清代宫廷创作的油画题材一般以帝后、官员等的肖像和宫殿的室内装饰作品为主,极少有用来创作主题性的绘画作品。由于当时的保存条件较差,宫廷中没有专门的油画修复人员,皇室对这些作品的收藏也并不十分重视,因而,清宫油画作品的存世量十分有限。

  在南方,从清朝乾隆年代起,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西方人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在这一地区,欧洲传教士的绘画技艺和油画作品通过传教和贸易两种方式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开来,中国当地的民间画师开始仿效这些欧洲画家,最早从事了西画的创作和销售,其绘画主题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和自然风物的方方面面,涉及民间风俗、风景、人物肖像等,画种主要有油画、纸本水彩画、通草纸水彩画、反绘玻璃画等。他们的作品极富特色,受到了当时国外来华人士的欢迎。于是这些作品也通过来华作贸易的欧洲人,向外传播出去。因此,与宫廷西洋画相比,清代广州外销画是根据民间的商业要求而发展,向外传播到香港、上海以及国外等地,其影响远比宫廷西洋画要深远。

  清代油画市场分析

  由于清代宫廷油画和广州外销油画的创作地点和绘画功能不同,其流传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油画作品在流传的几百年间,保存情况多不完好,有的甚至经过劫难,流散海外,现存作品已是十分罕见了。

  清代宫廷油画由于其绘画的功能性和政治的需要,在当时主要存于宫廷画院之内,在国内的流传较为有序。但由于清代皇室对这些作品的收藏并不十分重视,甚至被评论为“虽工亦匠,不入画品”,加之保存条件较差,宫廷中也没有专门的油画修复人员。因而,清代宫廷油画在其画完后的数百年间,保存情况并不良好,现存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十分罕见了。目前可见的清代宫廷油画大都收藏在博物馆中,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为中国最早油画作品的《桐荫仕女图》、传教士所作《孝贤皇后像》、《乾隆皇帝射箭图》等等。而清代广州的外销油画,在当时就已经通过大量的中西贸易流传到了西方国家。而其在西方国家一出现,立即艳惊当世,风靡一时,受到欧洲公私收藏家的竞相收藏,如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就收藏了清代的广州外销画几十余幅。而在国内,这些油画却鲜为人知,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来说都远远没有得到重视,多为民间所收藏,保存状况也多不完好。但相对于清代宫廷油画而言,如今在市场中可见的作品数量也相对较多。

  清代油画在其流传的过程中,除了藏于宫廷之外,民间藏有的宫廷绘画十分少见,而在市场中流通的清代宫廷油画则几近绝迹。而外销油画主要是应来华洋人的需要而绘制,因此成为了对外贸易的商品之一,19世纪30至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外销油画通过广州及通商口岸的画店销售到香港以及国外等地。与此同时,由于外销油画带有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在国内市场中也很受欢迎。因而,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中流通的清代油画大都是外销油画作品,以及为数极少的清代宫廷油画。

  20世纪90年代,从拍卖在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以来,清代油画并没有受到市场和收藏家的重视。早在1996年,一幅清代《水浒人物玻璃油画》就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中亮相,当时的成交价为17.6万元,这在艺术市场刚刚开启的当时也算价格颇高。但在此后的几年中,清代油画的成交状况也并不理想,不但在拍卖市场中连续几年少有此类作品的出现,而且上拍的作品成交价也仅仅停留在几万元的价格范围之内。2003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春天,但清代油画市场却没有随之高起。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推出的《官员像》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好、艺术价值最高的清代油画作品,拍卖行对这件作品的期望值颇高,当时的估价为150-200万元,但这件博物馆级的作品却遭遇流标。

  直到2005年,随着中国油画在艺术市场中的整体高起,收藏界才对清代油画有所关注,其作品价格得到了整体提升,作品的成交量也呈现了增长趋势。纽约苏富比(微博)成交的一件清代《欧式服装妇女肖像(PORTRAIT OF A MAIDEN IN EUROPEAN DRESS)》的价格有了质的突破,这件估价仅为100-150美元的作品,最终却以40.8万美元的高价成交,约合人民币337万元,这是清代油画首次在国际市场上得到相当的肯定。随之,国内的中诚信拍卖行推出了两件清宫油画《文官像》和《武官像》均以44万元的价格成交。在2006年的春季拍卖中,北京翰海推出的清代《广州商馆早期风貌》成交价为14.3万元,上海嘉泰“西洋美术--中国早期油画”专场推出的通草水彩画《产茶图》成交价为1.76万元。整体来看,市场中价格较高的清代油画主要以宫廷油画为主,而外销油画的价格较低,多处于几万元至十几万元的价格区间。

  近几年,虽然清代油画价格随着市场的升温而有所抬升,但在艺术市场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独的市场门类,其成交价格也没有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热而高企。在当代油画作品火热的艺术市场中,作为中国油画“始祖”的清代油画市场并没有随之火爆,流拍的作品没有因此而减少,成交的作品价格也没有得到大幅的升涨。究其原因,学术界研究清代油画的资料少之又少,其宣传和研究的程度都不够,因此收藏界对这部分作品的认识度普遍不高,关注度也远远不如当代油画。

  艺术价值和市场发展趋势

  清代油画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只有在了解清代油画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对其市场价值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就清代油画的艺术水平而言,放在当时欧洲绘画总体水平的背景来看,以郎世宁为代表的清代传教士并不能代表当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而其他传教士画家和其中国弟子的绘画技艺就更加等而下之了,所以当时无论是宫廷油画还是广州外销油画,其艺术水平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就用途而言,清代宫廷内的油画大都用作人物肖像和装饰宫殿,极少用以主题性绘画创作,即便是油画肖像也是作为绘制大幅的帝后朝服像收集素材用的,而不是作为绘画创作来对待的。广州外销画的民间画师们,更是将油画作为对外贸易和交易的对象,具有较为浓重的商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油画在清代的创作融合了西方油画和中国本土绘画的艺术特点,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历史价值方面,无论是记录帝后生活的宫廷油画还是反映自然和丰富社会生活的外销油画,都反映出了当时清代的历史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清代油画无疑是中国油画的萌芽时期,是当代中国美术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价值。

  融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油画风格为一体的清代油画作品,是能代表我国绘画风格发展和转变的划时代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加上其存世量十分稀少,反映在市场中的价格也应当较为高企,但从清代油画在国内的市场状况来看,其成交价远远没达到其应有的市场价格,而在西方这类划时代的艺术作品如印象派的作品等都在市场中很受追捧,价格颇高。拥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清代西画,其市场价值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受到相当的肯定。

  来源:artlinkart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