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3日 12:36 文物天地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福字云气纹碗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福字云气纹碗 宣德民窑福字盘 宣德民窑福字盘 宣德民窑青花绘麒麟纹盘 宣德民窑青花绘麒麟纹盘

  明清两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要缘于明清历朝皇帝和官府对官窑瓷器有序的介入与推动,并与随之发展的民窑瓷器,共同把中国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推向顶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两种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习俗喜好、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艺水平,甚至是使用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识,根据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时被划分成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两大发展系列。

  这种泾渭分明的现象自明代洪武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到500多年后晚清帝制灭亡。盛开了543年的官窑和民窑制瓷艺术这两朵奇葩在此时终于谢幕。

  元末明初之际、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等著名的瓷窑已逐渐衰没,只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钧窑还在烧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后,除浙江地区的龙泉窑系仍在烧造日用瓷器、德化窑系和其他一些沿海窑场烧造一定数量的外销瓷以外,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烧造的瓷器已经成为明清两朝瓷器发展的主流,占据了海内外绝大部分市场。

  官窑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华丽的器型和纹饰做工,皇家显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对稀少的数量成为几百年来收藏者们追逐的对象,不仅使其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同时还影响了人们的收藏理念,人们让对明清民窑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事实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民窑瓷器都拥有着比官窑瓷器更加广泛的使用群体,更加活泼的艺术思想,体现着民众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好恶取向和思想变化。而历史的风雨虽然让绝大多数民窑瓷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让其中的幸存者焕发出灿烂的彩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投资官窑瓷器实际上是投资它的皇家地位,而收藏民窑瓷器,收藏的是民窑瓷器的多元思想。

  一

  民窑瓷器丰富的思想性体现在自身的器型和纹饰内容上,既有人们常用的各式盘碗、也有瓶、罐、炉等大型陈设用瓷。纹饰上,除少数皇家禁忌和规定内容没有体现外,种类数量有所发展,画法也更加多元和生动,这也是民窑瓷器值得收藏投资的主要原因。

  由于日常使用损耗和社会变更等多种原因,许多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民窑瓷器多被损毁,目前还能见到和收藏到的这些数量不多的明代民窑瓷器,大多出土于古代墓葬,少数出土于窖藏和古代城市遗址,传世品只占了很少的部分。它们的器型以盘、碟、碗、罐居多,瓶和炉的数量很少,偶见其他异型器。

  由于明清两朝严惩盗墓行为,所以过去出土的明代民窑瓷器十分少见,故在收藏盛行的明代晚期到清末民初之间的二百多年里,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收藏,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的收藏投资热,首先让明清官窑瓷器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这既有明清时期收藏传统的延续,也得益于港台地区收藏取向和价值理念对大陆收藏市场的直接影响。

  几百年来、在瓷器中最能代表皇权和王权的官窑瓷器,直至今日依然是市场中的主流。今天明清民窑瓷器市场除少数珍品价格奇高外,大部分明代民窑的价格尚在低位徘徊。高与低的价差很大,说明了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还处于初始阶段。既缺乏一定数量成系列的明代民窑瓷器收藏,也没有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体系。

  而近几年来江西景德镇窑场烧制了大量的赝品,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的已与真品相差无几,对于一般的收藏投资者而言,欺骗性更大,直接影响了收藏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藏明清两代民窑瓷器没有了机会。

  由于明清两朝年代的差异,离我们最近的明代崇祯皇帝退位之日,已有366年,现实生活中已很难见到有人在使用晚明时期的瓷器,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更是难得一见。但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人在用清代的瓷器,甚至是与晚明时期相近的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的民窑瓷器。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的瓷器越来越少。但在目前的市场中,清代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绘人物纹五寸碗,青花呈色、画工、胎釉中等偏上者,拍卖成交价格已经超过了10万元,而直径、青花呈色、画工、胎釉与之相近的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绘花卉纹碗,拍卖成交价格还在2万元左右,这一收藏投资的机会正在被市场逐渐认识和挖掘出来。

  目前市场中能见到的明代民窑瓷器完整器多为青花罐和碗盘,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见,其中罐的市场价值已经很高,只有盘碗碟的价格还徘徊在相对的市场低位,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市场价格的两大洼地。

  当今的明代民窑瓷器收藏与投资的热度远不及各类官窑瓷器,海外和国内的各大公私藏馆中均缺乏成系列的收藏和展示。而最早见于文字研究的是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第二章中简单的介绍到;“青花绘福字云气纹碗为洪武民窑器,早年在江西有出土,在上海多次见到,当时未受重视。书成时见到香港有同类的明代早期青花碗,也还未被人认清,售价还便宜。”后有1991年张浦生先生著《青花瓷画鉴赏》出版,书中绝大多数为瓷片标本,为明代民窑瓷器的宣传和断代提供了依据。而1993年由胡雁溪先生著《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大观》一书,用了几百件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勾勒出了明代自洪武至崇祯276年间民窑瓷器的发展脉络,遗憾的是书中均为黑白照片印刷,如不见实物,很难领略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风韵。这应该是最早一本介绍私人收藏明代民窑瓷器的书籍。其作者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第一代收藏家,书中的许多瓷器我曾经摸过、见过,而今天在市场中已很难收藏到如此系列和成规模的明代民窑瓷器。

  明代民窑瓷器与清代民窑瓷器的两者在器型、画工、胎釉、彩色和烧造水平方面相比,前者偏向于生动、自然、奔放。后者趋于精细。这也是明代官窑和民窑瓷器被旧时古玩行冠以“粗大明”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上明代正德以前的绝大多数官窑瓷器和部分民窑瓷器是很精细的,收藏明代民窑瓷器,宜在真品的基础上,从画工中等的完整器入手。

  2010年的春季嘉德大拍中,第2615号拍品明代中早期青花绘缠枝花卉托杂宝纹碗,直径15.1厘米,以2.24万元成交,而同类碗在1991年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仅200元就可以买到,亦不算十分精细之物,由此可见,原本精品才具有的巨大收藏投资价值,已因为明代中期以前民窑瓷器的数量稀少而有所改变,明代民窑瓷器在当时烧造时以青花瓷器为主,彩瓷很少,所以在流传至今的明代民窑瓷器中,青花瓷器数量较多,宜以之入手收藏。

  明代民窑瓷器在收藏投资时,首先要选择完整器,精品最佳。而一些残粘的精品,已经进入了收藏投资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正在大步迈入收藏投资价值的初发期。

  二

  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中,青花带“福”字纹碗、盘为典型器。工匠们在碗盘内心书有多种书体的福字,周围饰以云气、缠枝花卉等纹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颇有影响的群体。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福”字云气纹碗,市场中有一定的数量流传,但精品很少,此件洪武青花“福”字云气纹碗,器型明显大于常者,虽是民窑瓷器,但器型规整,施釉亮青肥厚均匀,布满大小开片,口涂酱黄釉,青花呈色灰蓝,内有小星点,但青花绘云气纹生动流畅,尤其是碗内“福”字,其书法水平是目前所有同类瓷器中最高和最好的。与明代纸质书法作品中最高水平亦难分伯仲。从中可见600多年前当时景德镇工匠用硬毫尖笔悬肘行草的书写功力。

  今天的市场中,一幅明初书法精品价格可以一字当数十万元计价,一册明初刻印的古书价格亦然不菲,那么这件明初青花“福”字云气纹碗的价格又应是多少呢。

  永乐时期的民窑瓷器精细者,丝毫不逊于同期官窑瓷器之精美,而画工奔放者,却又别有一番意趣。

  永乐民窑青花绘月影梅纹小杯,撇口折腹,口沿锋利,杯壁自口沿向下逐渐变厚,圈足为内挖无釉的白沙底,可见胎质如永乐官窑瓷器无釉露胎处一样洁白细腻,釉层亮青肥厚,釉下青花呈色蓝艳,有明显的结晶斑,外壁釉下用青花简笔绘一弯弦月和松、竹、梅图案,潇洒流畅。其与同样图案的官窑瓷器相比,把枝繁叶茂颇有王冕、李衍式的工笔绘画般精细演化成了几笔松针、几笔竹叶、几支梅花般的简约,加上杯内的变形折枝梅花,让人们时时感到古人杯中的情怀。

  宣德时期民窑瓷器上仍然延续着“福”字的装饰方式,这件青花绘“福”字花卉纹大盘,盘外壁用青花绘缠枝莲纹,盘内用略带隶意的行书写一“福”字,周围分别饰以内环五个花卉型开光后外环十四个花卉型开光,每个开光内行草书一梵文,为万福连绵不断之意。这比起元代和永宣官窑青花瓷器上瓜果连绵的具象图案,又是一番风韵。

  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曾被寓为有麒麟送子之兆,一直伴随着青花瓷器的萌生和发展,各种麒麟图案也大量出现在官窑和民窑瓷器中,虽然历经元、明、清三代图案多有变化,但它和龙、凤等纹饰一样,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主要图案。这件宣德民窑青花绘麒麟纹盘,浅腹折沿、平底无釉,宛若一件缩小版的永宣官窑瓷器大盘,胎质细白,釉色晶莹亮青,青花呈色蓝艳,有黑褐色结晶斑,画工生动流畅,盘中的麒麟,在身旁画出的流云和火珠的映衬下,欲破盘而出,飞舞起来。

  狮子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史中,金代建成的燕京卢沟桥上布满了雕成的各式各样狮子,她不仅是佛教中菩萨的座骑,还在后来被喻为象征着官禄的“太师”“少师”之意。明代早期民窑瓷器上狮子图案,画的亦狮亦虎,这种对艺术形象的简化处理,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加生动的感觉。试想五百年前的这两只狮子,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心情呢。

  松竹梅图案从宋代开始较多地出现瓷器上后,一直沿用到晚清时期,特别是元明清三代中,几乎是每朝都有,它由早期的文人气节的象征,发展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图案。尤其是明代宣德时期到天顺时期的景德镇地区民窑受当时官窑的影响,烧制了一定数量的青花松竹梅图案纹碗,画工、粗细、大小各不相同,工匠们对一个图案的描绘往往省略了复杂的线条和涂染的笔画,与同时期官窑瓷器上工细繁密的风格相映成辉。

  而明代民窑瓷器中小型盘碟,受成本和尺寸所限,图案从头到尾,一笔勾勒涂染完成,图案更加符号化,如这件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绘折枝花卉纹小盘,盘内双兰圈中用数笔画出一折枝菊花,其意其笔,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某些“著名”画家。

  葡萄自汉代从西域传入后,这种好吃又好看的食物,被做为艺术形象,大量出现在各种艺术品中,经久不衰。从隋唐时期的海兽葡萄镜,元代的青花绘大盘,到永宣时期的官窑瓷器,晶莹透彻、姹紫嫣红的葡萄形象无处不在。但自明代中期以后,葡萄的形象逐渐淡出了人们常用的瓷器,这是瓷器图案装饰风格的转换,也说明了自明代中期,民窑瓷器已经逐渐摆脱了官窑瓷器的影响,成为表达当时文人思想情感的载体。

  这件明代宣德民窑青花绘葡萄纹壶,是在一个普通的罐上,加上流和柄,肩上加两系,罐口加盖,变成了壶,少见的是壶外壁亮青釉下用青花绘有折枝葡萄纹,青花呈色浓蓝,有少许黑褐色结晶斑,颇有几分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的韵味,不禁使人畅想起了五百多年里会有多少个“壶中日月”呢?

  明代早期官窑瓷器上很少出现人物纹饰,仅现存海外的永乐官窑青花绘胡人歌舞纹扁壶和几件宣德官窑青花绘人物纹碗盘存世,但在永乐至天顺期间烧制的民窑瓷器上,出现了许多仕女、高士、仙人等人物骑马、游戏、读书的图案。

  这几件青花绘人物纹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许多碗内双兰圈中,有的四面画简笔海水,中画一仙人乘槎,有的画一仙人坐于树下,碗外壁亮青釉下常画四组图案,高士和仙人们在云气中或坐船漫游、或携琴访友、或骑马鼓瑟。

  宗教信仰也是这个时期瓷器的主要图案内容,不仅佛陀的形象被画入了佛字之中,在这件民窑青花碗上,中国古代两个著名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也手持经卷,奔跑在拯救众生的旅途上。

  明代早中期的官窑瓷器发展十分迅速,从永宣时期的青花到成化时期的官窑斗彩瓷器都为后世留下了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作。并一直影响着民窑瓷器的发展变化,此时的官窑瓷器中,青花瓷器由永乐宣德时期的浓艳奔放转向成化弘治时期的纤秀淡雅,而此时的民窑瓷器则兼具淡雅与流畅于一体。

  自古以来,龙就是皇权、王权的象征,尤其是在明清两代,虽然有多种龙的形象,但五爪龙的形象一直是官窑瓷器上的皇家御用图案纹饰,但有的时候,民窑瓷器上也会出现龙的图案,有别于皇家的双角五爪龙,民窑瓷器上的龙身多被饰以卷曲的香草纹,被称为“夔龙”或“香草龙”。这对成化时期民窑青花绘香草龙碗,敞口深腹,胎质细白,胎体轻薄,釉质白中闪青,碗内底青花绘一团草龙,外壁釉下对称的绘两条香草龙,青花呈色纯兰,既不同于永宣的浓兰微带紫,又不同于康熙的深兰略显绿。其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一件成化官窑青花绘香草龙纹小碗上的图案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件官窑小碗上的图案稍微精细,但十分难得的是成化时期瓷器中青花绘龙纹碗能成对的保存下来,哪怕是民窑瓷器。

  三

  荷塘鸳鸯和缠枝花卉也是成化时期官窑和民窑瓷器中常见的纹饰图案,

  荷塘鸳鸯纹饰首见于元代的青花瓷器上,永宣时期瓷器上的荷塘少了鸳鸯,多了游鱼,成化时期斗彩荷塘鸳鸯纹瓷器不仅成为了古代瓷器中的名品,还影响了同时期的民窑瓷器,这件成化民窑青花绘荷塘纹碗,少了代表爱情的鸳鸯,每组图案由一叶一花组成,画家笔下无影之风,吹拂着碗上的荷花。

  缠枝花卉纹从元代到晚清一直是瓷器上永恒的主题,成化时期瓷器上的青花纹饰,已由永宣时期的重笔勾勒发展演变为重色双钩,淡色填染,青花用料也由呈色浓艳的进口“苏料”改用呈色浅蓝的国产平等青料,这使图案纹饰更能画的工细,画面更显得秀雅。这件成化时期民窑青花绘缠枝花卉纹碗,无论是碗内外的纹饰,都画的十分工细,就连碗内的内底和口沿处双兰圈,碗外口沿、腹下、底足的三处双兰圈,都画得足以和官窑瓷器相媲美。

  这件青花书梵文三足炉,倒梯形炉体腹部微鼓,下承三乳足,外壁釉下用青花书梵文,与江西省临川县成化十六年墓出土的青花梵文三足炉十分相似,应为同一时期为文人所用而烧造。今天、晚明时期的铜香炉精品,拍卖价格已过百万,这只比它们早近百年的瓷香炉,市场价值会是多少呢。

  成化皇帝在位时对子嗣的渴望,直接反映在官窑瓷器上,大量各式各样戏耍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皇宫中日常使用的盘碗上,并影响到大量的民窑瓷器纹饰图案,民窑的工匠们通过用流畅、率真、生动的画笔,把一个个练拳、对弈、捉鸟、放风筝、做游戏的儿童天真形象,跃然瓷上。这两件成化民窑青花绘婴戏纹小盘,用成化初期的进口青料,以极其生动的线条,勾画出垂柳下、栏杆旁、草地上两个儿童戏耍的场景。两件小盘的图案大同小异,虽不是一对,但两只一起也很难得。

  缠枝花卉托八宝图案在明代早中期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上比较常见,这与佛教在这个时期比较盛行有关,但民窑瓷器表现的是思想,故纹饰图案的艺术化较强,缺乏严谨和准确,这也是民窑瓷器生动可爱之处。这件成化青花绘缠枝花卉托八宝纹碗,画工流畅,青花用料蓝艳,有少量结晶斑,图案中的八宝已简化少了几宝,碗内的不可识的花卉把我们带入了神秘世界,这也是民窑瓷器的吸引人之处。

  四

  弘治时期的官窑瓷器和成化时期的官窑瓷器特征十分接近,世有“成弘不分”之论。受其影响,弘治时期的民窑瓷器风格也与成化时期的民窑瓷器风格十分接近,有时往往很难辨别。

  弘治时期烧制民窑瓷器中,出现了仙鹤的形象,仙鹤既是古时文人雅士清高亮节的象征,也代表着长寿成仙的通神之灵。这还说明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宗教倾向发生了变化,由明代早中期统治者主要信仰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转向了道教,仙鹤----这个道教中神仙驾乘的祥瑞之物,开始出现在大量的官窑和民窑的瓷器上。

  嘉靖时期的制瓷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官窑和民窑瓷器之间的差距,一般的官窑瓷器与精细的民窑瓷器已别无二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官窑瓷器与民窑瓷器已经没有了界线。这件“大明年造”款嘉靖民窑红绿彩龙纹碗,以红彩为主,绿彩、黄彩为辅,在碗内底画一团龙,碗外壁釉上绘两条首尾相继的五爪行龙,其与现藏首都博物馆的赵府用红绿彩龙纹碗,十分相近,从另一个侧面,对揭示当时的官民窑烧造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里,皇帝的喜好就是全体民众的喜好,皇帝御用的官窑瓷器纹饰风格也直接影响到民窑瓷器。

  嘉靖皇帝对道教的崇尚,使官窑瓷器上也充满了长生不老的神仙色彩,官窑和民窑瓷器上的“福寿康宁”纹饰,展示出当时工匠们的巧妙艺术构思。这个青花大罐上的图案是其中最繁缛的装饰纹饰,在罐外壁腹上的四个开光内,用青花把四种植物的枝干组成“福寿康宁”四个篆体字,辅以山石、花草。开光外画满连续钱纹,肩上的开光内,四个飞翔的仙鹤,把今天人们的思绪,带向远方。

  带有道教色彩的“八仙”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民俗,八个传说中法力无边的仙人,原本是和我们一样的凡夫俗子,在历代的传说发展中逐渐成了庇护人们的神仙,大量出现在这时的官窑和民窑瓷器上。

  鱼和仙鹤一样,也是这个时期官窑和民窑瓷器上的常见纹饰。鱼作为古代先民们最早认知的食物,其形象曾出现在石器时代的陶盆上,元代青花瓷器的罐、盘上,也绘有各种各样十分精美的鱼的图案。并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我们今天把艺术品中鱼的形象演绎为“连年有余”之意,几百年前的古人应无此意,特别是明代嘉靖时期,各种具象的、抽象的、肥硕的、纤秀的鱼儿,生动地穿行在历史的时空中。这时最出色的是嘉靖官窑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罐,而民窑瓷器中许多描绘鱼的形象也别具特色。这对嘉靖民窑暗刻海水青花四鱼纹小碗,先在素胎上锥刻出四个圆形开光,四旁锥刻海水,用青花在每个圆形开光内画出游鱼,青花呈色蓝紫,胎质白细,釉色亮青,十分少见。

  万历晚期逐渐产生的内忧外患,把朱明王朝推向了风雨飘摇之中,关外的满骑,关内的李自成、张献忠们让此后的天启、崇祯两朝的瓷器上,不见了那些生动的、流畅的、威猛的、秀雅的纹饰图案,工匠们用手中的画笔担负起抗击外侵的责任和义务。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梁红玉的形象被以青花釉里红的形式生动精细的描绘在这时的民窑瓷器上。这种图案题材的民窑瓷器虽然稀少,但它表明了当时的民众的一种心绪,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号召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当然、置身事外、隐身山林也是当时另一部分人的最好选择。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幻想出世的心中理想,并把它们细心的描绘在瓷器上。

  晚明的民窑制瓷艺术家们,像他们的祖先一样,时刻用手中的画笔美化着现实、憧憬着未来,像所有的民间艺术家们一样,用笔书写着自己的真情。

  他们用着并不清纯的青料,在这些远不及官窑瓷器精美的民窑瓷碗上,画出了亘古不变的永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