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器市场行情看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3日 08:14 新闻晨报
□紫檀
珐琅器是一种在金属底胎上使用珐琅釉料进行加工处理的复合工艺品,尽管它兼具金属、珐琅工艺之美。“复合”的特性使得珐琅器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多年来始终无法与瓷器、书画、青铜器等热门艺术品等身而列。但从2008年开始,珐琅器在国际艺术品市场开始走俏,不仅行情扶摇直上,成交量也屡创新高。
量价齐升 行情高涨
在国际行情影响下,珐琅器在国内也一跃成为各大拍场的抢手货,重量级买家纷纷出手,将珐琅器推入主流艺术品行列——2008年中贸圣佳,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拍出9072万元天价,当年中鸿信秋拍一对乾隆“珐琅彩岁岁平安双耳瓶”也拍出2320万元。2009年北京北纬一对乾隆年“铜胎掐丝珐琅仙鹤”以1320万元成交;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崇源,一只罕见的“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带座冰箱”以1030 万元落槌。2010年珐琅器呈现量价齐升、全面开花的局面,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苏富比、北京翰海等各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共推出109件珐琅器,成交价超过千万的9件,最高的达到4098万港元。
在如此高涨行情带动下,原本并不值钱的薄胎珐琅小件、非皇家用器、以及民国年间的珐琅器也水涨船高,由数千元猛涨到几万、十几万——现在想在古玩市场找一只5000元以下的民前真品珐琅器,已是万难。
相比旁类 仍属低价
虽说个别珐琅器已经创出天价,但与动辄百万起拍的当代绘画作品之类比,绝大部分珐琅器仍处于不合理的低价位。不合理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珐琅工艺的源头在古代的阿拉伯地区,进入我国后能工巧匠对其工艺不断改善提高,更关键的是,珐琅器的制作技术一直被明清两朝宫廷垄断,民国后才流入民间。专门研究珐琅器的专家却罕见,目前就连明清两朝擅长制作珐琅名器的大师级工匠名字也研究不出所以然——对珐琅器的研究相对滞后不合理;第二、源自古代阿拉伯的“古法珐琅”工艺早已随着明清政权的灭亡而失传,即使是民国早期的精品珐琅器,其工艺和质量也远不如前,艺术品市场和藏家都没有意识到古法珐琅工艺的不可复制性,这不合理。第三、由于珐琅工艺的特殊性,大都用它来制造“非主流”器皿,诸如花觚、多穆壶、多宝塔、起棱盒,以及仿青铜器的尊、钫、卮等。另外,珐琅器还多有创新器型,这些既赏心悦目、又机巧多变的创新珐琅器却长期被藏家视而不见,这不合理。因此,珐琅器会迎来一轮大幅升值,其增值空间应该超越被高估的当代绘画和明清家具。
掂重量、看包浆可辨真伪
收藏珐琅器要特别注意两点:一、珐琅器的古法工艺已经失传,眼下赝品做得再逼真,也无非是使用草酸、盐酸之类化学品在外表做旧上下功夫。鉴别真伪时一比重量、二看包浆——“比重量”是因为赝品的底胎厚度和釉料比重都无法达到古法珐琅器的完美程度,所以入手较轻。通过包浆辨真伪难度相对较高,但最见效。一两百年以上的真品包浆都有一种厚重、内敛的沉稳之美,那是历史留下的痕迹,赝品则釉料锋芒外露。晚上用微光照射,真品明显吸光,赝品明显反光。
二、眼下珐琅器市场出现一股“海外回流潮”,但这些回流的珐琅器暗藏玄机——既有我国早年流失到国外的真品,也有很多国外制造的洋物件,尤以自鸣钟为多。
另外,并不是所有珐琅器都叫景泰蓝。国内珐琅器分掐丝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锤胎珐琅和錾胎珐琅五种,其中的掐丝珐琅因为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又以蓝色釉料为主,故称“景泰蓝”,购买、赏玩过程中不要弄混概念,以免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