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出土民窑青花瓷的鱼藻类纹饰鉴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0日 10:21 收藏界

  云南  蒋开磊

  鱼藻纹,是指水藻类纹饰的统称。狭义的鱼藻纹是指荷塘莲藕渔池纹,在花卉纹饰中,“莲”是指水面之上的“荷花”,而在鱼藻纹饰中,“莲”则指水及水下之“莲藻”,其与渔池海湖、水禽鸳鹭相连,故称“渔藻纹”,也称“鱼藻纹”或“海藻纹”。因“鱼”与“余”同音,有“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之意,因此鱼纹或渔藻纹是青花瓷中较为常见的主要装饰纹饰。而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渔藻纹应包括与水、水池、池塘和海洋有关的水及水类动植物纹饰,它包括水纹、水波纹、海涛纹、涡漩纹、鱼纹、鸳鸯纹、螺纹、鸭鹅纹、海马纹等。本文介绍的保山出土青花的渔藻类纹饰即是指广义上的渔藻纹。

  赏介渔藻纹应首先从水波纹说起。人类对于海洋的向往自古有之,水波之上、怒涛之巅的感动和憧憬织就了一幅幅壮丽的艺术画卷,最终汇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渔藻吉祥文化。水波纹是波形纹中的一种,其形象摹拟水流动态,表现海水、海涛或波状涡旋效果,配之以鱼、水禽、飞马和舟楫(图1-3)等,表现出生动灵活的艺术效果,是陶瓷器上的传统纹饰之一。在保山火葬墓群中出土的明代以前的地方窑口的黑陶、灰陶、绿陶和青釉火葬罐和瓶中多有此类波状线条纹饰,而在出土的明代的民窑青花瓷绘中则多表现为海水龙纹、水波海马纹、鸳鸯戏水纹、“鱼跃龙门”纹、“一路连科”纹(图4-7)等。

  保山出土的民窑青花瓷上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渔藻纹是“荷花纹”。荷花纹是莲纹中的一种,《尔雅·释草》说:“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又说“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屈原《离骚》中又说:“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因此,荫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荷花纹就是把荷叶及花绘于碗、盘、瓶、尊等底部和外壁部的一种青花纹饰,表达“因荷得藕”(因和得偶)或“莲生并蒂”之意,其绘法多类似于折枝花卉技法,即“取荷一段,连片绘之”。而在表现手法上则又分为“绘荷花”和“荷花留白”两种。“绘荷花”为明代青花瓷作的前期绘法,是“一笔点画”和“侧笔平涂”的具体体现,即采用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技法,取荷叶及花一段,在碗底或碗外壁处用青花料连片绘作,使青料作为荷花及叶的绘作纹饰展现出来(图8-9)。“荷花留白”技法始见于元代,多创绘于明弘治时期。当时青花绘工因“勾线”和“填色”分工种后,“勾”与“绘”分离,绘作就把荷叶及花的部分勾出边线,用青料填绘空白处,把需绘的荷花及叶的部分以白地的方式留绘出来(图10-11)。其因所绘白地荷花更能表现花之“洁白”而在明中期及其以后被较为广泛地运用,并逐步延伸和影响到中国传统的书画绘作中。

  狭义的渔藻纹是民窑青花瓷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纹饰。在保山目前已知的出土青花瓷纹饰中,狭义的渔藻纹碗通常表现为两种结构形式:一是在青花碗内、外壁处同绘多相单丛渔藻,使之环绕圆形坯体而构成图案,表现“枝繁叶茂”和“本固枝荣”的寓意;二是在碗内壁处绘多相单丛渔藻,而外壁处绘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图,表达“并蒂连心”和“同命富贵”之意(图12-15)。还有另一类渔藻纹则由荷与鱼或水禽类动物组合,表达富贵有余、喜结连里等吉祥寓意。如,绘一丛荷加一个鹭鸶,表达“一路连科”的科举祝福;加两个鹭鸶表达“路路连科”之意。再如,绘一荷丛与一对鸳鸯,表达“福禄鸳鸯”或“鸳鸯戏荷”之意;绘一丛荷加一鸭或一蟹,表达科举高中“一甲一名”之意;绘荷莲与双鱼表达“吉庆有余”或“年年有余”之意(图16-20)。这些青花瓷作中的吉祥具像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在富贵、中举与爱情等方面的向好之情和爱美之意,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精华再现。

  在广义的渔藻纹中,有几种纹饰是需要特别说明的。一是螺纹。螺纹又称螺蛳纹,是保山出土的青花瓷器中最常见的一种纹饰,其以碗内底部单绘螺蛳为特征,并多见于碗类生活器,俗称“螺蛳碗”。“螺”是佛教“八瑞相”之一,又称法螺或右旋白螺,其原身是古印度战神手中的号角,是驱除邪恶、使人避开自然灾祸的吉祥瑞物。自然界中真实的螺壳壳口一般为左旋,因右旋白螺十分罕见,为此而被视为佛教祭祀仪式中的吉祥瑞物,象征着施颂佛法、祈福吉祥之意。在中国,螺与“长寿”、“安康”相对应,有“福寿螺”、“吉祥螺”之称,是祈福健康长寿、平安吉祥之瑞象,因此被民窑青花瓷绘大量运用(图21-22)。一般而言,螺纹不单独作为主体纹饰使用,其通常以碗内底绘螺蛳为标识,外壁绘其他主体纹饰来配用。在保山出土的螺蛳碗中,常见的有青花海马螺蛳碗、青花蕉叶螺蛳碗、青花绶带螺蛳碗、青花草虫螺蛳碗和青花人物螺蛳碗等(图23-28),青花绘作较为粗糙,少有精品,但在出土瓷器中所占比例较大。

  二是青花海马纹。海马纹系从元代舆服制度中帝王仪仗旗帜上的白马纹移植而来,盛行于元及其之后的明代。海马又称“白马”或“玉马”,特征是“脚踏海水、两膊有焰”。《元史·舆服二》记述:“玉马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白马,两膊有火焰。” 在元及其以后的瓷器装饰中,常在瓶、罐上部和碗外壁面上绘白马海水纹,俗称“海马纹”。其以海水、火焰的具像绘制“马”之腾跃逾越之神奇,寓示乘风破浪、无所畏惧之胆识和气度。如保山出土的“大明万历年制”款青花团龙瓶颈肩上所绘海马纹(图29),绘数匹海马旋颈奔腾,两膊火焰上飘,神采昂扬,并配以蓝线勾画的起伏不断的海涛,加强了白马的神奇感,使海马形象更具神异色彩。再如,青花瓷碗外壁上所绘海马,马首前倾、四蹄弯曲、烈焰飞扬,海马之神异形象跃然瓷上(图30-31)。

  时世苍凉,瓷作为证。——这类瓷画在滇西边陲保山出土实为难得。(责编:雨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