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花瓷:姓李还是姓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1日 16:21 《东方收藏》杂志

大阪朝日新闻1 大阪朝日新闻1 大阪朝日新闻2 大阪朝日新闻2 大阪朝日新闻3 大阪朝日新闻3

  江苏 东方晓

  对于日本青花究竟是源于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还是源于华夏九州的朱明帝国,尽管日本瓷界大多倾向于前者,但是,早在昭和六年(1932)7月5日大阪朝日新闻就登载过一篇由日本“祥瑞”研究者石割松太郎撰写的专题文章,以详实的论据指出,日本青花瓷的传承谱系并非以李参平为鼻祖的朝鲜系,而应该是由日本人伊藤五郎太夫从中国景德镇传承过来的。

石割松太郎生地碑石割松太郎生地碑

  石割松太郎(1881—1936),大正—昭和前期日本文乐研究家、戏剧评论家。大阪府堺市柳町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明治三十九年(1907)在堺屋创办石割书店,后进入新闻界,历任日本新闻、都新闻、帝国新闻、大阪新闻以及大阪毎日新闻记者,昭和四年(1929)辞职移居东京,昭和七年回母校执教主讲江户文学和“净琉璃(日本传统曲艺形式)”。对陶瓷器史的研究始于大正十年,而关心五郎太夫是否另有其人始于大正十三年(1925)夏,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把这个问题弄出点眉目。

  经考证,他认为祥瑞五郎太夫应该是生活在江户(1603—1867)初期的陶工,与一般传说是室町时代(1338—1573)的五郎太夫不是同一个人,年龄有百岁之差;否定了朝鲜陶工李参平是日本陶祖的论断,认为日本瓷器的源头是中国。这些观点除在《东洋美术》和《陶瓷》等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外,还于昭和九年(1934)出过一本《祥瑞研究》专著。发表在大阪朝日新闻上《谁是瓷祖》一文,虽然注明只是上半部分,但基本论证结果已现端倪。其重要程度,正如报社按语指出,如果这个说法的确成立,将掀起陶瓷史上惊天波澜。为此,特将其主要论点整理摘编如下:

  日本陶器是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即藤四郎于安贞二年(1228)从中国引进的。而瓷器稍晚,以永宽初年朝鲜人李参平在肥前有田开窑为始。虽然这已成为当今日本陶瓷史上的共识,但诸多疑点值得推敲。留存于今被称为“祥瑞”的染付(青花)名瓷何处发端、何人所为便是陶瓷史上一个待解的谜团。

  所谓“祥瑞”瓷,是指署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识的高档青花瓷器。传由伊势松阪大口村陶工伊藤五郎太夫随高僧了庵桂悟访明学得景德镇青花技艺归国所为。刊于宽政十二年(1780)五月的《桂林漫录》和天宝十年(1840)的《邻交征书》中一首送别诗,证实了遣明正使了庵桂悟的随员中确有五郎太夫其人。

  送居士五郎太夫归日本

  李春亭

  敬持玉帛观天颜,

  回首扶桑杳渺间。

  船泊古鄞三佛地,

  杯传新酒四明山。

  梅黄细雨江头别,

  帆引清风海上还。

  明至贤王应有问,

  八方职贡溢朝班。

  大明正德癸酉六月朔

  右本书伊势山田神宮寺所藏

  诗中“大明正德癸酉”正是日本永正十年(1513)。这篇能够证明祥瑞五郎太夫是足利末期(1573年前)人物的唯一文字材料,便是导致以后一系列谬误的根源所在。

  不必否认,居士五郎太夫随了庵和尚访明是事实,李春亭在永正十年送其归国也是事实。但这并不等同于此人就一定是瓷界流传的“永正十年(1513)学得制瓷技术回国”的那个伊藤五郎太夫。理由有五:

  1. 一首送别陶工的诗,字里行间竟然没有表达些许与陶瓷相关的意境。

  2. 只说“居士五郎太夫”,并未提及“吴祥瑞”。

  3. 明代的窑分官窑和民窑,像“祥瑞”这样极品的东西是一般民窑所不能为的,大多出自官窑,而当时的官窑只有景德镇一家。在日中邦交状态并不融洽的那个年代,是不可能让一个毫不相干的外国人进入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家官办窑厂偷学技术的。

  4. 就算能够进入,在具备极其完善保密制度以防止技术外泄的官窑中,即便是潜伏多年恐怕也难掌握染付(青花白瓷)的全套生产技术。仅两年就能学成归国,可能吗?

  5. 作为了庵桂悟入明佐证的《壬申入明记》虽然已经失传,但好在嵯峨天龙寺塔头妙智院尚留存其摘要古本一卷二十页。据记载,了庵桂悟住持“杯传新酒四明山”期间日中邦交困难重重。作为副使的“居士五郎太夫”绝不可能抛却繁杂的政务而悠闲地去学习制瓷技术的。

  据此是否已经可以推断,“居士五郎太夫”和“祥瑞五郎太夫”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

  伊势松阪大口村伊藤家是有传说在永正年间(1504—1520)有一个叫五郎太夫的人随了庵桂悟出使过明朝。但这是个与陶瓷没有关系的五郎太夫。因为,如果说有田窑是从祥瑞瓷发端的话,如前所述,吴祥瑞该是足利末期的后柏原天皇(1500—1526)时代人物了,而根据现在公认的考证结果,有田窑却是百年后庆长末(1596—1615)才有的,那么烧出祥瑞瓷的五郎太夫总不会提前百年陪同高僧了庵访问中国吧。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二人混为一谈而对“祥瑞”瓷的来龙去脉进行一系列探索,只能是“亡羊歧路”白忙一场。

  经查,伊藤家百年后的确出了个入明学习陶瓷的另一个五郎太夫。在今天的松阪岭大口村,还可以找到他的活动踪迹。该村“蛭子神社”于每年霜月(十一月)十八日,会集中村内所有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孩到神社,举行把姓名写进神事录的“入册”仪式。虽然这个活动早在正保三年(1650)就已启动,但大口村的神事记录并没有因为火灾或其他原因遭到丝毫损毁而完整地留存下来。如果将诸如出生证明、参与人姓名录、谈话交往记录、大神事备忘录、神事当班记录等相关文献资料与位于大口村景胜寺伊藤家族墓园中的坟茔进行比对,便可得知,大口村伊藤家第三代叫伊藤五郎太夫;第四代叫德左卫门;第六代伊藤五太夫是个水利专家;第八代家运中落,其长女朝野晚年失明后于明治十三年(1881)正月70岁时过世。至此伊藤家绝。在六代五太夫墓侧一座简陋的坟前有一块“胜瑞之墓”(日文胜瑞与祥瑞同音)残碑,长二尺五寸,宽一尺零五分,厚七寸,上面仅剩下这么几行字:

  宽文三卯年

  捐馆□空顿悟禅定门灵位

  五月十六日

  由于人们一直误认为祥瑞是足利末期(1573天正元年以前)的人物,以致这个宽文三年(1663)的坟墓并未引起关注。另外,距福冈县久留米东南一里的三井町高良山玉垂宫天台宗莲台院中,藏有厨姓代理官员流传下来的《厨氏大事记》,其中有与祥瑞相关的记载:

  ※文禄年间,陶匠伊藤五郎太夫成为莲台院随员,申请从萨摩国宝津渡明,并请颁发僧官证书以及仁和寺度牒,获准,并赐祈愿水陆安全灯笼(《莲台院备忘录》)。

  ※特批伊势人伊藤五郎太夫以购买经文为由入唐(指中国),以学习窑器制作(《厨氏大事记》)。

  ※元和二年(即1616年)伊藤五郎太夫从大明回国,在朝妻建窑,因烧制出染付色绘而获寺庙奖赏。

  ※元和六申年在吉田氏管辖区朝田村的一之濑建窑,取名一之濑又朝(《宕山见闻集》)。

  鉴于莲台院是二品等级的寺院,故祥瑞作为寺庙随员是可以越过诸侯比较容易地获得出国批准的。以上记载证明:文禄初年出国,在明20余年,元和二年(1616)回国,先在近江国坂田郡的朝妻(今滋贺县米原市)开窑,后为追求石英土质而于元和六年(1620)迁至一之濑(福冈县浮羽市)。

  江户后期地方志学者荒井宽三(荒井勘之烝,1786—1854)所著《势国见闻集》(内容从文正九年的1475年一直写到1852年的嘉永五年,共25卷)第18卷记有:“伊藤五郎太夫出生于大口村,遵照秀吉公(又称远州公)之命,西渡南京(指中国),以烧瓷为业,取名祥瑞。”另外,据松阪的松本秀叶所著《伊势名伦人物志》记载,文禄三年(1595)四月,18岁的五郎太夫遵从父命远渡南京。他是伊藤家的次子,生于天正五年(1578)。尽管以上两个文献可能会受到质疑,但若据此制作年表,则与该名器传到日本的年代极为吻合:天正五年吴祥瑞出生,文禄三年(18岁)渡明,元和二年(1616)(40岁,在中国住了23年)回国,同年在朝妻开窑,元和六年(1620)(44岁)迁至一之濑,宽文三年(1663)87岁去世。

  至于瓷祖是朝鲜人李参平这件事,那是幕府末期佐贺藩士九米邦武(1839—1931)博士受藩主锅岛家指使而提出来的,这就是当今“李参平瓷祖说”的源头。所谓宽永年间,李参平从乱桥溯流而上,发现泉山有石英粗面岩,在板野河内的百间窑烧制出染付而开创了有田染付云云。但是这种纸上谈兵的东西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朝鲜人所建的瓷窑是烧不出如此漂亮的青花白瓷的。关于这一点,中国古陶瓷研究者、《支那陶磁源流考》作者中尾万三(1882—1936)在昭和六年(1932)三月号《陶瓷》杂志上以敏锐的眼光判断:“从有田窑实际发掘出的青花白瓷来看,与其说是李朝风格的染付,还不如说更似明代青花;说是李参平技艺所为,却呈现一派景德镇模样。谁有这个能耐运用先进发达的景德镇制陶技艺?”不用说,只有祥瑞才担当得起如此艰巨任务。

  就在石割松太郎试图证明日本古青花源自中国谱系的关键时刻,就在《谁是瓷祖》一文见报后4年、《祥瑞研究》专著发表仅2年后的1936年7月,年仅56岁的他竟然带着未完成的遗愿撒手西归。尽管石割松太郎的观点最终并没有掀起“改写日本陶瓷史”的惊天巨澜,但他力排众议的胆识和慧眼独到的论点,在日本陶瓷史上还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值得思考,值得关注。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