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十亿不卖的稀世珍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8日 16:19 南京日报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编者按 

  南京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坐落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0万余件,藏品上溯远古,下迄民国,其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七宝阿育王塔等一批国宝级文物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报将从今日推出《南京国宝档案》栏目,带领读者走近南京的文物珍品,感受博大精深的古都文明。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自上世纪50年代出土以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一直是市博的镇馆之宝,也是足以留名中国陶瓷艺术史的一件杰作。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之际,是我国古代一种盛酒用具,因其口部小巧只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以小口、短颈、丰肩、长胫,上部丰满、下部颀长的造型在瓷器中独具一格。市博珍藏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肩部绘有珊瑚、灵芝和缠枝莲花等吉祥纹饰,下部为卷草纹和宝莲纹,瓷器腹部则以较大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据市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件梅瓶的绝妙之处,在于成功地将水墨画技法运用到瓷器绘画当中。工匠用苏泥勃青釉料为墨,以白瓷胎为底,凭借娴熟的勾、皴、点、染的笔法,在干涩的瓷胎上尽情挥洒,巧妙地运用了青花所特有的清冷意境来表现月光如水的夜晚,浓淡晕染相宜,纹饰主次分明。作者的构思布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故事中三个不同空间的人物,用连环画的结构展现出来。画面中,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艄公不急不慢、悠闲自得,这些心态细节,均在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博物馆收藏的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另有200多件。在此之中,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少之又少,因此世界上许多大型博物馆都将元青花作为艺术珍品收藏。专家表示,这件青花梅瓶在制胎、绘画、烧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现今存世的元青花中未见相同者,加上以历史故事为装饰题材的元青花瓷器在绘制和烧造上难度很大,堪称“稀世珍瓷”。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微博)拍卖会上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而“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一直被视作市博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外界流传有“十亿不卖”的说法,其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本报记者 朱凯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