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余件元青花珍品集体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3日 10:05 深圳商报

曾拍出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上博供图) 曾拍出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上博供图) 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博供图) 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博供图) 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上博供图) 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上博供图)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楼乘震

  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伊朗以及国内数十家博物馆的90余件元代青花瓷珍品,正在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大展《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上展出。其中,国外展品有藏于英国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2005年伦敦佳士得(微博)拍出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等稀世文物,而且绝大多都是首次来到中国展出。

  全世界不超过400件

  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明清青花瓷发展的先导,也是古代制瓷技术与工艺的结晶。元青花的生产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国内外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太多,国内除部分窖藏和墓葬发现之外,窑址出土也十分有限。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青花瓷器数量不超过400件。

  世人对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英国大维德爵士所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波普博士以大维德收藏的这对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国立考古博物馆(现伊朗国家博物馆(微博))收藏的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将所有具有象耳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世纪青花瓷。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公认。人们认识到,元青花不仅影响到明清两代瓷器,其“青花”风格和工艺甚至风靡世界,至今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元代青花瓷研究由此肇兴。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一批国内元代青花瓷器考古发掘资料的陆续发表,尤其是几个重要窖藏的发现,元青花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热点。上世纪80年代起,元青花在国际拍卖市场屡创高价,令人刮目相看。

  目前国内发现有元青花瓷器出土的区域包括北京、江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山东、浙江、广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在国外,也有很多地区发现元青花瓷器的遗踪。目前所知的至少有20多个国家都出土过元青花瓷器产品,绝大多数是残片。

  从传世品看,除了国内一部分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有传世元青花瓷器收藏外,在欧美、中东、日本和东南亚等地部分博物馆和相关机构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

  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型”瓶

  本次展览按“传世精华”、“中外交流”、“出土佳器”和“遗存残踪”4个专题展示了元青花瓷器90余件,除本馆所藏外,分别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内地不少文博和考古机构,参展单位30余家。

  参展作品中最突出的是具有重要断代意义的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该瓶从口到足共八层青花纹饰,依次为缠枝菊、蕉叶、云凤、缠枝莲、云龙、海水、缠枝牡丹和杂宝纹,图案极其繁复。这对“至正型”瓶原来在大英博物馆展出,据大英博物馆馆长代表称,这是该瓶自1920年以来首次离开英国。在大英博物馆展厅中,人们只能看到此瓶的一个侧面。这次在上海博物馆,它被陈列于独立展柜中,可四面观赏。

  此外,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国内不少文博和考古机构出借了各自的珍藏,有些是元青花孤品。如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的元青花缠枝莲杂宝纹蒙古包,非常奇特。这件10厘米高的瓷器“蒙古包”上除了有佛教、道教的纹样,还出现了一个十字架。此器胎釉精细,据说可能是景德镇为元代宫廷特殊烧制。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和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昭君出塞图盖罐”,精美和珍稀程度不亚于“鬼谷子下山”大罐。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三顾茅庐图带盖梅瓶”也引人瞩目。

  上博做了十年元青花梦

  这么多精美作品同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实属不易,对广大观众、艺术爱好者和研究人士来说,是十分难得的观摩良机。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这是上海博物馆做了10年的梦,上博馆藏元青花仅10余件,于是该馆通过两年时间,向江西省博物馆、高安市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以及海外的英国大英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等借展,终于在上博建馆60周年之际得以成真。

  元青花要说得清

  随着元青花的市场表现日益火爆,国内民间收藏出现的“元青花”也越来越多。有人号称,保守估计,民间拥有1.5万件。这些“元青花”到底是真是赝,引发了激烈争论。

  元青花还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学术课题,即使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之间也有不同的学术见解。陈克伦副馆长认为,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贸易瓷,用于“外销”,其风格、纹样,均异于中国传统的雅文化审美趣味,多近于磁州窑这类民间瓷器和伊斯兰风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为何画工精细繁复、器型大的元青花多在海外。上博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则认为,那些精美的元青花应该出自元官窑,不一定是专门为输出海外而生产,也不是纯粹为官方使用,国内出土了许多元青花瓷器可说明这点。但他们都认为,元青花中有不少是来样、来料加工的,甚至有的画工也可能来自异域。

  据悉,在展览举办同时,上博还将举行元青花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云集海内外文博专家和藏家180余人,届时将就元青花的烧造年代和性质、制作工艺、纹饰、流传及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等相关课题进行学术探讨,但愿学界能早日探索出一套可靠、可行、可信的办法来,结束元青花说不清的局面,能对全世界对于元青花瓷器的深入研究和鉴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