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珐琅厂赏景泰蓝新颜

2013年03月11日 10:30   中国文化报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内,观众参与体验制作景泰蓝。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内,观众参与体验制作景泰蓝。

  本报记者  蔡  萌   

  不久前,北京市珐琅厂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则关于景泰蓝文化讲解时间调整的提示,原来,春节期间,位于该厂内的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推出了“走进珐琅厂、探秘景泰蓝”的活动,珐琅厂生产车间首次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体验,造成公司讲解员应接不暇。“活动开展以来,平均每天参观人数达200余人,有不少是全家人一起来参观。”珐琅厂办公室主任苗永生告诉记者。鉴于参观人数众多、活动反响很好,原本计划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延期至今年5月。2012年6月,北京市珐琅厂投资400多万元创建了该馆,这是国内首座景泰蓝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景泰蓝行业唯一的博物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展览窗口,更重要的是把景泰蓝的文化艺术精粹继承发展下去。”苗永生说。

  一次重要的转型

  北京市珐琅厂始建于1956年,由42家私营珐琅厂、造办处、作坊合并而成。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后来逐步过渡到以内销为主,2002年,珐琅厂转企改制,成立了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景泰蓝行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珐琅厂长期以来与多家旅游部门合作搞工业旅游,接待旅游团来此参观景泰蓝的生产过程,这也为珐琅厂带来可观的收益,据了解,仅2005年,珐琅厂的工业旅游销售额就达1700多万元。然而,与此同时,交通与扰民等问题却困扰着珐琅厂。“当时珐琅厂一天最多要接待300多辆巴士,每辆巴士在50人左右,院内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都不够用,许多车只能停在马路边,造成交通严重拥堵,也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后来,珐琅厂做出压缩旅游接待时间等举措,每天减少旅游接待时间两个多小时,但效果甚微。”苗永生说,“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思考,旅游团带到珐琅厂的都是匆匆过客,很少有人能够认真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文化,考虑携带方便,游客也多购买小件景泰蓝,而真正体现景泰蓝价值的精品,却没人欣赏和购买,直接影响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珐琅厂汇聚了全国景泰蓝行业2/3的国家级大师和高级技师,让他们只做些小件,也是大材小用。”

  在此背景下,2010年5月,珐琅厂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论证做出停止接待旅游团的决定,同时,调整了生产布局,以生产高端工艺品、艺术品、收藏品为主。为了“弥补”停掉旅游团接待带来的损失,珐琅厂进行了积极转型。“当时我们有三招,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京珐品牌;二是加大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举办大型展览;三是调整生产布局,增加了互动区域,满足真正喜欢景泰蓝游客的体验需求。”珐琅厂董事长衣福成说。结果超乎珐琅厂的预期,停掉旅游团队接待后的当年6月,企业销售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4月提高了15%,这让珐琅厂上下坚定了转型的信心。

  2011年6月8日,珐琅厂举办了“首届钱氏景泰蓝作品展”,不到一个月,销售额即达200多万元,展览还没结束,展品即预订一空。“预订的人太多了,直到今年初预订的产品才全部制作完。这个展览带动其他的销售近千万元。”苗永生告诉记者,目前,珐琅厂的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2012年6月6日,珐琅厂又在公司内举办了“追本溯源——仿宫廷景泰蓝艺术精品展”,展览在社会上同样引起了巨大反响,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投入400万元建公益博物馆

  景泰蓝全名叫“铜胎掐丝珐琅”,是珐琅器的一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珐琅器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宫廷御制品,数量有限,国内博物馆的收藏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馆,且很少展出。

  “作为宫廷文化的精髓,景泰蓝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场地。一些企业临时展览展示,虽有轰动效应,但知识性、可持续性、普及性都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更不便于永久保存与陈列,后续的研究也得不到深入开展。要满足人民群众参观、欣赏的需求,利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仿制元明清时期经典制品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方法。”2012年6月,北京市珐琅厂投资400多万元创建了国内首座景泰蓝博物馆,苗永生告诉记者,该馆的建立是珐琅厂与有关专家自6年前就开始论证、研讨,最后才决定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博物馆内不仅有高仿元、明、清的宫廷御用品,还有珐琅厂成立以来公司做的经典作品,以及一些大师和老艺人的作品。“这是我们的一期工程,展品结合了电子媒体、互动、触摸、网络媒介等多元展示手段,配套有1000平方米的手工工艺制作车间及大师工作室。珐琅厂要将这座博物馆打造成为常年开放进行展览展示的一个公益性博物馆。此外,珐琅厂还打算在2015年以前完成博物馆的二期工程,计划从民间征集一些景泰蓝的老物件,包括以前景泰蓝的制作工具,老照片、老艺人设计的图纸、工作照等。”苗永生向记者介绍。

  “珐琅厂作为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承载宣传、推广、普及景泰蓝文化的重任。现在,社会各界人士只需到北京市珐琅厂逛一逛,便可看到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精髓,现场欣赏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也算尽我们一份文化推广的责任。”苗永生说。“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文化得到宣传和推广,使这一国宝‘京粹’真正走出来,让更多人透彻地了解我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吸引大家积极参与到景泰蓝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来,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当然,最终把珐琅厂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景泰蓝设计研发、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生产营销基地。”衣福成表示。

  打造景泰蓝的产业化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景泰蓝经历了普通商品、工艺品、商务礼品到收藏品的发展。“很多人原本以为景泰蓝就是瓶瓶罐罐、戒指、镯子之类的,我们展示的与市场上常见的景泰蓝完全不一样。”苗永生说。他告诉记者,收藏景泰蓝首先要看设计,名家名师之作、获奖之作收藏价值更高;其次再看做工,景泰蓝制作过程复杂,可分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做工均精良的才值得收藏。

  “与一些其他种类的艺术品不同,景泰蓝具有可复制性。有不少人认为大师作品即大师参与景泰蓝的全部制作过程,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些过程大师是不参与的,大师设计出图纸,是出创意的。著名的景泰蓝大师钱美华生前就在珐琅厂工作,她设计的景泰蓝产品创意独特。还有著名的景泰蓝大师钟连盛,他的设计也很新颖。”苗永生告诉记者,目前,珐琅厂在职的有1位国家级传承人,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40多位高级技师。

  “自从2008年之后,景泰蓝开始向高端化发展,设计也在创新。应用领域从过去的纯摆件发展到高端商务、政务礼品、收藏品、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等。现在我们将有些大师设计的作品申请了专利,要把这些景泰蓝作品产业化生产,比如钱美华大师设计的‘和平颂宝鑑’的盘子很受客户青睐。此外,景泰蓝在家居用品方面也做了创新,有华夏文化系列、江南水乡系列、四合院系列,还有西方文化系列等。”衣福成向记者透露,向建筑装饰领域开拓是珐琅厂的蓝海战略,建筑装饰领域景泰蓝制品销售额将由总额的1/4上升为占1/3。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