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载万物:伟于名门卓不群
史俊棠
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构成了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物质的第一性,也即器用价值。体现我国人民的、社会观念、审美价值、艺术情趣与思想追求。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紫砂陶作为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其资源的珍贵性,工艺的独特性,以及赏用兼具性,正是这些特性集合了中国儒家文化之特征。一直为世人所青睐。
大生后人 立志传承
勤学苦练 世陶风范
1984年的秋天,一个小伙子在母亲的陪同下走进了宜兴紫砂二厂的大门,娘俩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娘开口就要我招收他儿子进厂学做紫砂壶,边说边从竹篮里拿出一把用锦布连包几层的老茶壶,说是祖上传下来,是伟群爷爷范大生做的《合菱壶》,献给厂里,以表心意,我当时十分感动,也知道站在面前的小孩是范伟群,是一代紫砂名师范大生的嫡孙,看着他一副稚嫩孩子气,在看着他母亲一副忠厚老实的虔诚相貌,我不知如何回答,却无法拒绝,就这样,范伟群进了紫砂二厂徒工班。时年他尚不足15岁(按现在用工标准还未到招工年龄)。
也许是《合菱壶》的朝夕相伴,也许是爷爷范大生如影相随,也许是范伟群天资聪颖,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的掌握紫砂创作之技艺,相继被吴同芬,徐汉棠大师相中,带在身边,亲切教诲,心手相传,小小年纪的他很快在徒工中出类拔萃。记得当时厂里多次举办的无记名技艺竞赛中,他的作品墨绿泥《龙头一捆竹》,紫泥《扁腹夹砂壶》《菱花提梁》等屡第一名,而且为厂里争得订单。成为当时紫砂工艺二厂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埋头抬头 创办范家壶庄
岁月如歌,那时和他的同龄人,有的在学校里读书,有的在父母身边玩性未脱,而他已默默无闻的接过世陶之家的传承,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范伟群开始思考,开始调整航向重新起航,我们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他带领的范家壶庄艺人,团结一致,积极创作。繁荣盛世的今天,紫砂文化与茶文化得以积极健康发展,范家壶庄不仅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也在国外声名鹊起,他们在壶艺上的成就得到了广大壶友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韩国壶友朴贤先生的支持,2004年他们合作创办的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以正式投入使用,公司下设紫砂艺术馆、紫砂艺术研究中心、紫砂工艺培训中心、紫砂陶文化学习交流中心。范家壶庄已从小规模的工作室一跃成为发展紫砂艺术的乐园。届时将是群星灿烂,百花争艳。当听说,范家壶庄全国的加盟店有二十余家时,我很欣慰!这既是时代的赋予,也是伟群他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国礼紫砂 概念艺术的尝试
盛世中华 紫砂的抒情散文
如果叙说2007年以前范伟群的紫砂艺术特色,可发现他走的是紫砂艺术“古典主义”的创新老路,那么2007年或许是个不寻常之年,二十一世纪的第七个年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紫砂国礼壶落在了他的肩上。国礼壶的主题是“和平”。范伟群接受的和面临的是次“金殿命题面试”的艺术创作的考试。
“命题作文”的却难做,但这难做之文往往成了出彩、出华章的摇篮,成了一鸣惊人的舞台,成了扶摇直上的天赐良机。这次范伟群也走上金殿,面对着三难。
一难是这次“命题做壶”不是面对一个“国君”,而是“十一国国君”,且这些“国君”已不是第一次命题考试,有了出题和审卷的经验。对于应试者来说这次更比那次难。
二难是考题是一个高难度的“概念艺术壶”的创作。这次的考题是国与国之间“平等、信任、团结、合作、共进”的精神,要用十一把壶来具体阐释这一精神。以壶来阐释概念是邵大亨用“飞龙八卦壶”首创的,比西方的“概念艺术”的兴起早了一个多世纪。邵大亨是有感而发,范伟群却是命题做壶;大亨仅创一壶,伟群却要同时作十一壶。其难度非同往常,可谓“不经过,不可知其难”。
三难是“限期三个月胶卷”,五句话的精神细化为是一个概念,即和平、团结、平等、合作、共进、和谐、和顺、繁荣、丰硕、共享和持续,用十一把壶的艺术语言来阐释那丰富而深刻的的抽象社会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看到壶就能意会到那概念的内涵、意味。这高难度的合作,从构思到几易其稿、从壶的小样到定型制作、从精心的后期规整到安全的出窑,仅仅只有90天。
天大的难,难不倒有志者、有智者、有毅力者。三难来了,又过去了;范伟群成功了,紫砂国礼,又一次辉映中华;范伟群和他的范家壶庄也为紫砂史写下一段艺术佳话----三难不倒范伟群,金殿面试著华章。
同样,2008年创作的国礼“扬帆壶”,不仅洋溢着奥运精神,而且也富蕴着艺术魅力。其造型优美、手法洗练、制作精致、泥色清醇,使奥运精神得以完美的艺术表现,给我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09年,中国将迎来60华诞。范伟群有多少话要说,说话还不如把那说不尽的话都融到紫砂壶艺。于是,他完成国礼紫砂创作之后,又投入到有感而发的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情》、《中华魂》、《中华名族大团结》一组《盛世中华》的构思慢慢丰富成熟,一张张图纸神话般的化为一件件文化意蕴浓郁的紫砂作品。那《盛世中华》不是一组紫砂作品,而是范伟群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紫砂壶作为国礼最早要数上个世纪50年代,周总理用蒋蓉大师的“荷花”茶具赠给日本友人的。从那以后,不知有多少紫砂壶作为“有好的使者”。但范伟群创作的闪跃着概念艺术色彩的一组组国礼壶,却是中华紫砂史上的“第一组概念艺术”的作品。
一花一世界。创新是紫砂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紫砂人勇于攀登的珠峰。这次系列国礼壶的创作告诉我,范伟群不仅深深走进了传统,仿制其祖辈的传世名作几可乱真、形似神似、气韵生动,而且能脚踏实地的从传统中走出来,并创作出一批批创新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壶外求壶”,走“艺人文人化”之路、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者型之路,参与《宜兴紫砂史》的研究、写作和出版。正由此形成了范伟群的紫砂艺术的晶莹亮点,就是在艺术与文化的“如鱼得水”的状态中,铸成了他的作品,讲思想、讲精神、讲工艺、讲文心。无论是效法自然地仿真花货,是线条流畅的筋纹茶具,还是书卷气郁郁芊芊的光器,都展现着他的紫砂艺术的时代精神、审美追求与文化品格。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