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偛顦甸弫宥夊礋椤掍焦顔囬梻浣告贡閸庛倝宕甸敃鈧埥澶愬閻樼數娼夐梻浣稿閸嬪棝宕抽妷銉庢盯宕ㄧ€涙ǚ鎷洪梺鍛婂姇瀵爼骞嗛崼銉︾厵闁告劕寮堕幑锝囩磼椤旇偐澧︾€规洖宕埥澶娾枎閹存繂绠版繝鐢靛О閸ㄧ厧鈻斿☉娆戜粴濠电偛顕慨鐢垫暜閻愬灚顫曢柟鐑橆殔鎯熼梺鎸庢磵閸嬫捇鏌嶇紒妯荤闁哄矉绱曟禒锕傚礈瑜夊Σ鍫ユ煣缂佹ḿ澧甸柟顔筋殜閺佹劖鎯旈垾鑼泿婵$偑鍊曟蹇涘箯閿燂拷

古瓷修复师:勾连历史与现实的手

2014年05月05日 17:26   荆楚网-楚天金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记者杨扬 图/记者程平

  原标题:古瓷修复师独立修复国家定级文物三十余件

  2014年春,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四十不惑的中年人。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总店商品瓷器达数千件,他更独立修复了湖北省博物馆一级藏品——元青花满池娇纹玉壶春瓶等国家定级文物三十余件。

勾连历史与现实的手:古瓷修复师勾连历史与现实的手:古瓷修复师

  1996年冬,湖北省文物总店的一次会议后,一名23岁的小伙子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毛遂自荐去搞古瓷修复。

  2014年春,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四十不惑的中年人。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总店商品瓷器达数千件,他更独立修复了湖北省博物馆一级藏品——元青花满池娇纹玉壶春瓶等国家定级文物三十余件。他就是湖北省文物总店修复部经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李奇。

  讲起从业路,李奇感叹际遇的玄妙:“从华农食品科学系毕业进入省文物总店后,每天收发报纸、做会议记录的我,迫切地想成为专业人员。”1997年春,首期古陶瓷修复技术提高班在扬州开课了,自荐上路的李奇与25位同窗一起,从清洗、粘接、补缺、打磨、上色、做旧等最基本的工艺学起。转眼间,十七年过去,当初的多数同窗已放弃修复,如李奇一样的坚守者却成为行内公认、全国不过20名的专家。

  不分昼夜是李奇工作的常态,他甚至有被同事“遗忘”,反锁在工作室内的经历。“修复古瓷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有绝对标准,修复的参照系就在缺陷旁边,所以这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工作。2007年李奇才觉得自己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那时,行家都已辨认不出李奇经手的修复痕迹。

  正如李奇所说,古瓷修复需要充沛的体力,手、眼高度配合,神思绝对沉静,当然还有审美能力及悟性。“走得越远,越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一行中蕴含着很多成语,厚积薄发、过犹不及……”在李奇看来,古瓷修复的最高境界是残瓷新用的“再创作”,比如将散型的瓷片变成瓷碗上的装饰。他说:“存世文物是有限资源,通过修复师的手,在新载体中传承文化,加诸时代特点,让历史与现代勾连,修复师才能实现从工匠到艺术家的飞跃。”他将这样的感悟写进了年初出版的《把瓷玩美》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