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倔强的盛唐粉彩马

2015年11月16日14:35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陇县唐粉彩马陇县唐粉彩马

   这件粉彩陶马俑(见图),是从陕西陇县东南乡党家庄二组一唐墓出土,通高35.4厘米,长32.5厘米,为国家二级文物。马俑泥质红陶,头部较小,勾首沉思、竖耳瞪目,鬃毛竖立,短尾尖上翘,立于长方形座上。通体施红、黑、白三色,马背上有鞍具和辔饰,彩绘部分脱落但保存完好。

  作为艺术品,粉彩陶质动物造型在春秋墓葬中已经出现,如陇县边家庄一春秋时期的秦墓中就发现了一件泥质彩绘陶虎,这大概可以当作粉彩陶马的前序。大概从秦汉开始,由于战争频繁,马在作战中被运用于牵引战车和骑兵的需要,其重要地位才逐步突现。据说,当时秦的战马在飞跑中一步可以跨出两丈多远,在剿灭群雄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秦俑和陕西汉阳陵的陶马俑阵容形象,就是当时艺术的充分体现。那时马在随葬中虽然是作为陪葬出现的,但是它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依然是军事上的意义。

  以马为题材的各类陶俑艺术在唐代墓葬考古中最为常见。但是这个时期马所体现的主题已经与秦汉时期略有不同了。秦汉时期陶马俑主要出在王室贵族一些高等级的墓葬中,一般的平民墓葬中很少发现。而唐代墓葬中陪葬陶马的现象就比较普遍了。这是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马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极为突出,不仅平民百姓普遍酷爱养马、骑马,达官贵族阶层尤其如此。马匹不仅用做战马,而更多的是作为农耕和交通工具,并且还是时髦的运动工具,如马球戏不仅盛于皇室、权贵之间,并且逐渐普及至平民百姓。由于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加之受传统的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追求厚葬成了社会上普遍的习俗,这种喜马爱马的社会风尚必然会在墓葬中得到普遍反映。所以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类马俑就比较多,不仅有各种粉彩马,而且还出现了观赏价值更高、更漂亮的釉三彩马。另外,在唐代,三彩曾作为明器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并且依据死者的身份和官职等级,如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之区别,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不同的规定。因此,一个墓葬中马匹的多少与粉彩还是釉三彩,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厚葬风俗,各种包括粉彩与釉三彩在内的马俑的烧制就非常盛行。

  从已发现的盛唐时期的马俑来看,唐代马俑极富时代特征,造型比较肥硕,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眼部多刻成三角形,眼睛是圆睁的,耳朵是贴着的。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显示出马的内在精神和韵律。马或昂首嘶鸣,或低头沉思、或奔走、或静立,马尾或下垂,或打结,皆表现出生动华丽且充满活力之神态。并且,唐代马俑还十分讲究马匹之装饰,如马背的鞍鞯饰物更是五花八门,不论是三彩马还是粉彩马,鞍具和辔饰是马题材中表现得最为成功的装饰手法。御马与战马的打扮各有区别和讲究。

  这件粉彩马造型优美,体型丰硕,比例正确,骨健肉丰,四肢轻捷,小耳小眼,机灵明敏,洋溢着神骏之气,放射出刚烈倔强之威,极具盛唐风格,体现了大唐王朝繁荣昌盛的景象,展现出了唐代高度的艺术价值,为研究盛唐社会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陕西宝鸡 刘明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倔强陶马墓葬陇县战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