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后的新中国陶瓷
所谓“新中国瓷”,是指自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国各主要陶瓷产区创作、生产的各类日用瓷、陈设瓷、国家礼品瓷等陶瓷器,其中尤以瓷都景德镇制瓷为主。随着收藏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瓷这个已经断层的收藏板块将会迅速崛起。
三个阶段,完成市场化蜕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百废待兴。1950年成立的景德镇国营建国瓷厂,专门生产传统颜色釉瓷和日用瓷等,包括曾维开、邓希平、王云泉、姚永康等在内的老一辈陶瓷艺术家都曾是建国瓷厂职工。其后10多年间,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人民瓷厂、新华瓷厂、红星瓷厂等10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统称为“景德镇十大瓷厂”,由“十大瓷厂”等创作生产的精美陈设瓷和日用瓷俗称为“厂瓷”。随着“十大瓷厂”的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烧制工艺也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柴窑、煤窑、油窑到气窑的转变,续写了制瓷业的辉煌。新中国“十大瓷厂”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由于当时都是集体创作,作品大多无人名款,只有瓷厂代号,这些作品主要是为一些文博机构做复制瓷。
1954年3月,景德镇成立了以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美术陶瓷工艺社,成员共27人,除“珠山八友”中的田鹤仙、刘雨岑以及“青花大王”王步等享誉民国瓷坛的大师外,还有曾龙升、王晓凡、时幻影、刘仲卿、王锡良等绘瓷名家。他们不仅肩负创作任务,还与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师生密切合作,创作出口艺术瓷,改进了传统陶瓷装饰方法。同年成立的陶瓷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作为景德镇陶瓷史上首次出现的高规格科研机构,其承担了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任务。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针就是“提高实用美术瓷,保持工业用瓷”,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
“文革”时期,陶瓷艺术创作题材多以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工农兵等为主,政治概念突出。此期,在制瓷工艺上的最大创举就是成功烧制了“7501瓷”,它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文革”结束后,为适应海外日益高涨的陶瓷消费需求,陶研所的陶瓷艺术家们联合景德镇各大瓷厂的瓷研所、设计室、试验组等共同开发设计,不计名利、精工细作,通过集体创作,在继承传统纹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图案纹饰与器型、瓷胎等工艺达到更完美的结合。因此,“厂瓷”中日用瓷和陈设瓷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精湛的绘瓷技艺更完美地用于日用瓷上,使日用瓷有了陈设艺术瓷那样夺目的光彩,而在陈设瓷器型设计上也更加兼顾其实用性,正所谓“日用瓷陈设化,陈设瓷日用化”。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私人陶瓷作坊陆续出现,一些陶瓷老艺人、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技术工程师等也选择脱离瓷厂,独立进行创作、研发和销售。
就在景德镇瓷业发展达到陶瓷史上又一个顶峰之际,各种危机和矛盾也愈发凸显。在1986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景德镇粉彩瓷铅镉含量严重超标的信息后,“厂瓷”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景德镇陶研所及各大瓷厂展开技术攻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生产出低铅的粉彩日用瓷,但由于缺少了设色的关键元素,这些低铅粉彩瓷远远达不到像此前的粉彩瓷那样色彩艳丽、饱满动人,海外订单越来越少。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化进程加剧,旧有体制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内外原因的影响下,从90年代初开始,各大瓷厂陆续解体、改制,甚至是停产倒闭。最终,新中国瓷的历史在1995年宣告终结,中国陶瓷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价值回归,收藏投资渐升温
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板块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无论是以“珠山八友”、王步等为代表的民国文人绘瓷,还是诸如张松茂、王锡良、戴荣华、李进等当代名家大师绘瓷,价格都已到达了高位,精品价格堪比明清御瓷。一批中青年学院派陶艺家也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相比于以上的当代陶瓷收藏板块,新中国瓷收藏投资市场才刚起步。虽然新中国瓷板块中的“7501瓷”历来受到藏家和市场的追捧,但这并不能代表新中国瓷板块的整体行情。真正能够代表新中国瓷的依然是那些烧制精美的“厂瓷”陈设瓷和日用瓷。
“厂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它的地位与意义不言而喻。一般国内公立博物馆的馆藏陶瓷器的年代下限到清末民初为止,年代再往后的就鲜有收藏。然而,中国陶瓷史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后65年来的成绩是无法被割断的,目前学术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挖掘、保护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随着2010年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历史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似乎预示着民间收藏家和文化学者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新中国瓷收藏、保护和研究的决心。
回顾近几年多来国内现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新中国瓷尤其是出自景德镇陶瓷老艺人之手的“厂瓷”精品的关注和兴趣愈发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佚名的“厂瓷”作品,能够凭借作品风格和胎釉等特点判断出作者和具体的创作年代,说明藏家正趋于成熟,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关于新中国瓷的收藏鉴赏,需要把握好两大原则:一是日用瓷的收藏要成套成系列,且1986年以后研发出的低铅粉彩日用瓷由于色彩及艺术性较之前的日用瓷较低,收藏价值不大;二是艺术陈设瓷的收藏之重当为七、八十年代的重工粉彩瓷,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重工粉彩瓷是高难度的制瓷工艺,受限于胎、釉、色、工的难以复制而备受关注,要想成功烧制成一件高水准的重工粉彩瓷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当时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陶瓷老艺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作品也较少,非常珍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窑火,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主要用柴窑烧造,到了七、八十年代时越来越多的用煤窑来烧了,从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用气窑,不同窑火中的瓷器有着微妙的区别。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