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痴迷的浅绛彩瓷

2016年04月01日10:31   和讯网  收藏本文     

  浅绛彩瓷是景德镇在清代道光、咸丰时期开始烧制,同治、光绪时期广为流行,民国中期衰落终结的一种釉上彩瓷。其发展的历史,不足百年的光景。浅绛彩瓷的出现,仿佛一枝绽放的花朵,给那时的彩瓷园地,增添了不少姿色;又宛若一缕春风,给人们带来一种柔美而清新的感觉。

  浅绛,原为中国画术语。这种画法,起源于元代。陶瓷浅绛,指以纸绢浅绛的绘画方法,在瓷上作画,经700度左右的低温烧成,效果酷似纸绢浅绛,故谓其为浅绛彩瓷。

  御窑厂画师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人,是浅绛彩瓷的领军人物。在他们带动、影响下,浅绛彩画师人才辈出,浅绛彩瓷盛极一时。浅绛彩瓷的艺术水准,也达到了能与同期纸绢浅绛水平比肩的程度。

  华夏收藏网汇聚着一大群藏友,这些人,可以说是喜爱浅绛彩瓷的代表。他们喜欢以致痴迷浅绛彩瓷,华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园地和转让交换的平台。

  在这里,我也学到了鉴赏浅绛彩瓷的知识、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还从藏友手里得到了自己喜爱的浅绛彩瓷器。

  记得是2009年8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闲来无事,我在论坛漫不经心地浏览着。广东肇庆的一位朋友发信息告诉我,一个藏友发块浅绛彩人物故事 瓷板。我打开帖子的链接,看到瓷板照片,几乎没有迟疑,就拨通了藏友的电话。我和这位藏友早就认识。他爽快地答应把瓷板转让给我,让我到古玩城他的店铺交 款取货。

  北京的8月,正是暑期。那天,时候已近中午,树梢不动,烈日当空,空气仿佛在燃烧一样。气温高,也没有我喜欢这块浅绛彩瓷板的热情高。我冒酷暑,乘公交,急切地直奔古玩城。

  来到店铺,我迫不及待地上手看瓷板。瓷板表面,虽然被挺厚的一层包浆覆盖,但其画面依然透露出一股诱人的魅力,再看其背面及侧边,形制、胎骨老旧特征明显。毫无疑问,瓷板大开门,况且品相完美。我感到,这是一块可遇不可求的好瓷板。

  得宝归来,顾不上擦汗喘息,就着手清洗瓷板。经过小心谨慎的擦洗之后,老旧包浆脱去,瓷板象一个出浴的美人,显得更清新、更漂亮了。

瓷板纵33.5厘米,横21.5厘米;插屏总高50.5厘米。题款曰:“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时在甲辰仲夏,金绍斋写于昌浦”。印章款识不辨。甲辰,即1904年,清光绪30年。金绍斋,安徽黟县人,晚清浅绛彩瓷画师。

  瓷板纵33.5厘米,横21.5厘米;插屏总高50.5厘米。题款曰:“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时在甲辰仲夏,金绍斋写于昌浦”。印章款识不辨。甲辰,即1904年,清光绪30年。金绍斋,安徽黟县人,晚清浅绛彩瓷画师。

  金绍斋,以南朝江淹《别赋》诗意为题材,创作了瓷板《南浦送别》。岸边柳下,即将离别的书生、娘子,执手相看,依依不舍;仆人挑担,艄公撑篙,静以待发。人物关系表现得准确简练,面目表情刻画得含蓄生动。 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作者的精心之作。百余年前,金绍斋以浅绛彩瓷画的形式,把那种抽象的离情别绪,具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使我们得到了观赏浅绛彩瓷的艺术享受,更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在南浦那个恬静、幽雅的送别之地,即将分别的人们,心中涌动着怎样的心潮。

  浅绛彩瓷的历史,在我国瓷器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匆匆一瞬。但是,浅绛彩瓷的出现,使景德镇的陶瓷艺人们,从模仿明清瓷画之路,转为学习元人绘画 之法,摆脱了描摹官窑纹样的陈规旧矩;还让绘瓷艺人们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了姓名、纪年和抒发内心感悟的题记。这样,不仅提升了浅绛彩瓷的文化艺术含量, 更使许多陶瓷艺人,从“匠人”渐变为“艺术家”。可以说,浅绛彩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瓷绘从匠人制作层次,到艺术家创作水平的转变,对中国瓷绘 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绛彩瓷,着实惹人喜爱。见到了如此的浅绛彩瓷,又有谁会不喜欢呢。喜爱收藏浅绛彩瓷的人越多,会使本不很多的浅 绛彩瓷的资源越来越稀缺,也会逐步推高浅绛彩瓷的价格。但是我想,这对于增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更好地保护浅绛彩瓷这一艺术瑰宝而言,毕竟是件好事 情。

你不能不痴迷的浅绛彩瓷
你不能不痴迷的浅绛彩瓷
你不能不痴迷的浅绛彩瓷
作者系华夏收藏网藏友所著作者系华夏收藏网藏友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彩瓷浅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