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石湾窑陶塑采用当地赭褐色陶土可塑性强

2016年05月19日15:35   新浪收藏   微博我有话说收藏本文     

图1 图1 图2 图2

  宜春市博物馆藏有两件石湾窑素胎瓷猴,两猴大小相同,高16.5厘米,形态相似。一件(图1)屈膝并脚而坐,头略前探,双眼微向前上方注视,左手置于左股外侧,右手微弯,用指盖轻搔右腮。另一件(图2)屈膝交脚而坐,头右斜,双眼注视左上方,两唇微张,露齿,似有垂涎欲出;右手置于两膝之间自然而垂,左手手指微弯,放在右侧太阳穴处。二者通体露胎,呈赭褐色,唯眼白、牙齿施白釉,眼球、指、趾甲施黑釉。露胎处刻划细腻纹理,将猴毛表现得十分逼真。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石湾镇,创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广东著名的瓷窑之一,以生产日常用器为主。其实,石湾窑的陶塑作品也是一大特色,其始于明代晚期,盛于清末民初,集古朴与典雅、生活与艺术于一体,可谓是久负盛名,在明清时期就已跻身佛山三大支柱产业之列。石湾窑陶塑采用当地赭褐色陶土,有的加以东莞瓷土,可塑性强。塑造动物造型丰富,有家畜、家禽,也有野生动物、神话物像等,这些陶塑作品被称为“石湾公仔”。在塑造手法上有素胎和施釉两种,前者主要以写实为主,如日常所见动物,以素胎刻划纹饰来表现肌理,将毛发质感表现得非常强烈,栩栩如生,似有风吹毛动之感,此种技法即“胎骨出毛”;另有通体施釉手法,多用在神话物像类,如吉祥狮、麒麟、龙凤等,掩饰胎土赭褐本色,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两种技法均达到以形写神,以神传情,形、神、情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高度。

  宜春市博物馆藏这两件素胎瓷猴,小巧精致,生动逼真,颇具灵气,或是富贵之家堂上陈设之物,或是习文之人案头把玩之器。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江西宜春 张庆久)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石湾窑可塑性陶土褐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鍙戝竷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