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集团举办“生生不息”白明艺术展

2016年10月27日19:4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2016年10月21日,“生生不息——白明艺术展”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大厦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国人保集团喜迁新址暨艺术馆成立的首次艺术大展,中国人保集团监事长林帆先生主持开幕式,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先生,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降彩石先生、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和本次展览艺术家白明先先后致辞。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吴焰董事长用了“贯通”这个词来高度赞扬白明的艺术:历史和当代的贯通,哲学思辨和艺术表达的贯通,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的贯通,国画、雕塑、油画和陶瓷等多种材质的贯通。吴焰董事长谈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教授在观展后表达的欣赏之情,并表示白明在海外的展览都是是外国人请出去的,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王鲁湘回顾了2014年白明在法国巴黎的个展受到的极高礼遇,展览海报遍布巴黎主要景区,中国一名艺术家的个展,深深打动了西方观众。而白明的陶瓷精美、灿烂、高贵,而因为陶瓷这种材料的脆弱性,“保险”自然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人保为这次展览提供了优质的运输保险服务。关于“生生不息”,王鲁湘老师认为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也意味着四季和生命的周而复始,这一切和保险的理念是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就是为生命保驾护航。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中国人民保险财险执行副总裁降彩石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白明先生和人保集团的合作始于2014年,白明先生应法国巴黎塞努齐博物馆(又名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邀请举办个展。提供全部的保险服务和专业团队服务,标志着中国人保伴随着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艺术家白明对中国人保表示了感谢,并向中国人保赠送了《生生不息》梅瓶。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回顾中国人保独家赞助承保的2014年白明巴黎个展,是人保首次全程承保艺术展览业务,也是第一次承保艺术品的国际展览,是中国保险业在文化艺术品保险领域又一次重要实践。巴黎个展同时被法国外交部、法国文化中心和中国文化部纳入中法建交50周年重点项目,在西方引起极大轰动,被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誉为“文化大事件”。这次合作也使中国人保已成为文化产业保险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的领跑者,也是中国保险业具有始创性的“大事件”!

白明作品白明作品

  随后,中国人保将更多的关注投向艺术,收藏了艺术家白明的作品《金彩绕红》,并聘请白明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艺术馆名誉馆长和首席艺术顾问”。2015年7月,亚洲艺术联盟于韩国首尔举办亚洲艺术大展暨白明艺术个展,中国人保再度携手艺术家白明,成为首尔白明个展的合作伙伴,为展览再度提供了优质全面的保险服务。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白明先生是蜚声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在现代陶艺、水墨、油画等诸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成就,白明在艺术方面不断变革更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形象,传递着正面的能量,这和人保集团的形象也高度契合。本次展览传达的一个理念:“生生不息”,展现了人保作为作为民族保险企业的文化担当与文化自信。“人民保险,造福于民”、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中国人保在六十多年的经营实践中,作为新中国历史最久的保险品牌,秉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址、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在推动文化艺术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主题“生生不息”,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也是白明先生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保险企业的精神象征。本次展出作品还有:生生不息、云卷云舒、点线禅韵、诗线如桥、青韵漫绕、青山仁爱、屏风·引山水入园林…每件作品都充满了东方的审美意趣,并富有哲思。白明先生指出,中国的审美在根性上是一种生命美学,认为生命是宇宙间最高的真实。中国人发明了瓷,瓷的审美中蕴含了中国人对宇宙的理解,它有意无意地契合了“宇宙的声音”,类玉、似水,温润而泽。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白明先生作为今天的东方人对待生命的观想:充满生机与自由爱心,呈现充盈的、活性的、雅静的、仁爱万物的美学关怀。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诚如白明先生说:“生生不息!既是一本关乎于生命、思想、未来与爱的书,也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所有人,都是作者。”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生生不息

  陈政

  如果想品味中国陶瓷艺术的极致之美,一定要了解白明先生的代表作:生生不息。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永远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衍, 《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关于白明的陶瓷作品《生生不息》,我曾在《诗意与禅境》一文中如此解读:

  白明的瓷上植物世界,是一个自主的世界,也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以他的代表作之一《生生不息》来分析,这里没有树,没有鸟,没有土壤,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藤蔓。它密密匝匝,占据着画面的所有疆域,甚至没有给画面留下多少空白。我们只看到了青花线条的缠绕,只看到了生命的交织,只看到了激情的湧动。这时,植物不是植物,藤蔓不是藤蔓。它既不作为他者的背景,也不需要他者来做自己的背景。它在排斥现实世界的同时,也排斥了一个粗鄙的想象世界。

  是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创造人所未见的世界。白明在做这样探索的时候,他不只是在做陶艺,他在瓷泥中播文,他在窑火中种诗。

  白明谙熟制瓷工艺的传统技法,又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变革,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当代审美意趣。他既远离国画的简单移植,又避免了传统陶瓷装饰的图案化,器物上似草、似花、似果、似荷塘、似芦苇的种种意象,总是给人明丽、净朗、生机蓬勃,充满活力的艺术感染力。这一切使得他与其他陶艺家的创作模式大相径庭。

  我曾经大胆地评价:古老的青花瓷只有走到了白明这里,才算走到了当代!

  生生不息,可以是月缺月圆,可以是潮落潮涨,也可以是花谢花开;生生不息,可以是春夏秋冬,可以是四季轮回,也可以是薪火传递,文脉续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气象;是艺术家白明对中国哲学终极思考后的具象演绎。

  从美术构图上看,我以为《生生不息》是升级版的当代陶艺“太极阴阳图”。 太极阴阳图实在是一种天才的构思, 形似两鱼,一黑一白,也就是一阴一阳。S型首尾相接,既密不可分,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黑白互现,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

  基调,线条和圆的融合,昭示着万物旋转此消彼长的太极运动模式。而简洁流畅的S形线条,被白明在《生生不息》这一作品中用到了极致。

  我历来认为,艺术必须承载价值判断,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美学担当。初看《生生不息》,我们看到无数青花线条在起舞,定下睛来再仔细看,进入到一个联觉通道,我们仿佛闻到了生命的萌动,听得到鸟语虫鸣。

  面对着这件被命名《生生不息》的作品,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生生不息的,比如山岳,比如河流,比如物种,比如文化。而具备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这样的东方智慧,必然能得到“生生不息”之道。

  近日,白明在中国人保大厦举办艺术展,展览的主题就是“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既是白明重要的代表作,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象征,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愿景。从这个意义上看,“生生不息”与“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两句话,竟然如此相契。

  真个是:赣鄱昨曾游,数旧日行踪,此处尚留鸿爪印;艺苑今乍启,睹新开胜景,何时再听马蹄声。

  温润而泽,仁爱万物

  ——观白明的《生生不息》

  中国的哲学在根性里是一种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宇宙间最高的真实。于外,它展现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道”与“天”;向内,自然的生命转化为“仁爱”的道德性主体。天道与人体都有“气”的充盈,是谓:“生生之谓易”“率性之谓道”。这一哲学观落实到美学中便是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

  中国的美学中有“道器”的观念,“朴(道)散则为器”,“器”乃“道”的显现,天地间自然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艺术家造的“器”也应是有生命的。它是艺术家生命感知的情感外化。

  白明的《生生不息》是以上哲学观与美学观的显映。这种显映大致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关于瓷,中国人对瓷有特殊的文化情感,最核心的原因是它“类玉”的品质。而玉又是君子之德的象征,言“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可以说,瓷是对“仁”的注解。白明对瓷的理解遵循于此,制瓷如修身,对瓷泥的选择,器型的把握,温度的控制,颜色釉料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足以对瓷的完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他的“文君瓶”,反复的选料烧制,对器型瓶口、颈、腹的不端推敲,瘦一点、长一点、高一点、低一点,稍有瑕疵便弃于工作室的院中草坪,以至这“瓷冢”也成了一处景观。通过《生生不息》,白明充分阐释了瓷的温润、雅致与脆弱。

  二,关于植物藤蔓,是白明《生生不息》的内容,藤蔓也暗含了“生”的本意,《说文解字》言“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中国古人有对植物的引申与想象,如“华”通“花”,为花木繁荣之象;“帝”为“蒂”引申为“皇天下之号者”。白明《生生不息》中的藤蔓是对“生”的礼赞:富有活性的青色枝节环绕器身蔓延开来,生生相连、连绵不绝,看不到开始于结尾处,这让我们的视觉也随着器身流转,它构成了一个完满自足的世界,充满生机与自由生命的联想。透过对小小藤蔓的凝视,内心会生出仁爱之心。

  三,关于线,线是对物形的抽象,带有形而上的意味。我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字、书法、绘画都是以线为基础的,是谓“一画开天”。白明《生生不息》中的线是对藤蔓的抽象,也是对“线”的精神溯源。白明的藤蔓不是现实中对枯老密匝的枝蔓的直接挪移,而是意象化的,那线更像是对自我生命与藤蔓所代表的外在生命的某种呼应与感知,是一种以意念化的“线”。能想象到白明在勾画线条时的凝神静气:呼吸悠长、手臂拖移、墨迹行走,眼神随着线条感知,那线条如旋转之风,回流之水,回环往复而不绝,时间会在线的注视中变得单纯明净,它是一种生命之思的游弋。

  我们如何理解生命,特别是当我们处在现代社会更看重自我生命的时候,我们如何看待自我、看待他人、看待世间的生命,这将是一个漫长而修身的过程。《生生不息》呈现了白明作为现代东方人对待生命的观想,那是一种活性的生命外化与内在感受的同一。

  王军 2016.10.7 于南昌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白明生生不息陶瓷展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