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的市场地位缘何固若金汤

2017年03月20日 07:21 南方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对瓷器爱好者来说,清三代是无可争议的黄金时期。”日前,在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郑树发刚刚落成的私人收藏馆里,他向中国古瓷器鉴定界泰斗级人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赵青云如此讲解自己的收藏重点。

  近十年来,全球拍卖市场上天价的官窑瓷器,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的清三代,由此也引发了民间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热潮。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秋拍,清三代依然引领着古董拍卖的风向。记者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6年秋拍瓷杂板块成交额TOP10中看到,有6件作品来自清三代,3件为陶瓷,分别为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清乾隆青花八仙贺寿螭耳尊,成交价均在3821万元人民币以上。

  这么多年来,连高古瓷板块都经历过大幅调整,唯有清三代瓷器的市场地位固若金汤。郑树发坦承,正因为民间投资一直高烧不退,引致清三代瓷器也成为一个风险极高的板块。

  康乾是制瓷黄金时代

  郑树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生于1959年。在国内的艺术品行业低潮时,他还是城市效区一位在大排档靠使锅铲谋生的小厨师,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炒牛河。三十多年前,他只知道瓷器最重要的功能是用来当盘碗盛菜,殊不知三十多年后,自己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专业从事古董陶瓷收藏的大玩家。

  在郑树发看来,每一个古董陶瓷爱好者都几乎是从清三代入手的,到了最后,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是在清三代这个领域玩得最好的。

  陶瓷被誉为中国文化代名词。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年至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当前陶瓷手工业有种说法,说这个行业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就达到了历史顶点,无论是斗彩、五彩、素三彩,还是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质量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当时的官窑瓷器,也代表着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郑树发对记者说,所以收藏界有句俗语说,“瓷器要玩清三代。”

  近二十年来,郑树发旗下的竹溪饮食在业内发展得风生水起,由此也为他进军古陶瓷收藏领域积累了大笔资本。在郑树发的收藏馆里,记者看到其收藏品种实际以明清两个时期为主,最有代表性的藏品包括明末嘉万的五彩、黄上红釉瓷和清三代釉里红、单色釉瓷。

  实际上,郑树发告诉记者,清三代的瓷器远远不止釉里红、单色釉。他举例说,景德镇官窑的产品装饰种类就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主要包括青花、釉上彩、色釉瓷器,其中釉上彩包含有五彩、黄彩、红彩、绿彩、蓝彩、黑彩、金彩,还有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说到粉彩,郑树发特别提到,乾隆时期有件引人瞩目的瓷器“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曾以1.17亿元差距打破由“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下的最高价纪录。

  在清三代瓷器里边,青花的地位也举足轻重。这类瓷器,几乎占据了康熙朝瓷器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整个清三代的青花,不仅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屡创下天价成交纪录,也是民间资本追逐最为狂热的一个品种。

  除此以外,郑树发介绍,广东玩家比较喜欢的清三代瓷器还包括色釉。色釉瓷器最广为熟知的是红釉系列里边的郎窑红、霁红,其次是仿宋代汝、官、哥、钧等名窑经典釉色,包括东青釉、胭脂水、紫金釉、乌金釉、珊瑚红、孔雀绿、瓜皮绿、秋葵绿、天蓝釉、霁蓝釉、紫釉(又名茄皮紫)、茶叶末、铁锈花等。

  “这么多的品种里边,有些是对前代工艺技术的继承发展,如蓝釉、黄釉、绿釉、紫釉和酱色釉等单色釉,有些则是对失传工艺的重新发掘创新,如郎窑红、豇豆红等。”郑树发说,目前学术界公认清三代独创的釉色有胭脂水、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秋葵绿等。

  市场过热致仿古和造假云集

  当前,藏家在拍卖市场上对清三代瓷器的关注与日俱增。被资本推在最高位的当然是官窑瓷器,然而流传下来并且进入市场的官窑瓷器数据毕竟有限,因而,民间很快把收藏的热情一部分分流到民窑精品。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的古瓷器专家金贝告诉记者,其实清三代民窑瓷器,当前的市场价格也被炒到了相当高的位置。这些年,一些成功企业家也开始大规模进军陶瓷收藏,他们大部分并未抱有很功利的投资目的,收藏习惯上只进不出,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清三代瓷器价格被不断拉高。

  不过,郑树发认为,当前收藏清三代瓷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行业中的大热门,而且这种热度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不见消退。对理性的收藏者来说,这其实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清三代或许也已经成为风险极高的一个板块。对上游的仿古瓷手工业者来说,他们往往是迎合下游买家群体的口味和需求来组织生产的。哪个板块的瓷种市场需求最旺,他们仿造的对象就越集中在这个领域。“当前,景德镇一些仿古高手做出来的清三代瓷器,简直已经到了足可以假乱真的地步。我自己在收藏初期也上过不少当,吃过不少亏。”

  事实上,记者在广州的古玩市场上也发现,清三代瓷器是各类流通渠道上铺货最多的产品。最近一年,记者也参加过为数不多的仿古瓷专题展览,现场看到的仿清三代青花、粉彩作品,其逼真程度,常常让一同参观的行家老手叫绝。

  “投资界有句名言说,成功的投资者永远是在寂寞中等待、在热闹中清醒、在疯狂中退出。”在郑树发看来,其实在古陶瓷收藏领域,我们同样需要坚持这种理念,“我们和许多企业家一样,是拿着真金白银进市场的。买贵不怕,就怕买得不对。因为假货一文不值。”

  正因为市场赝品太多,郑树发近年来不得不经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到其场馆交流指导,并与业内行家加强探讨。他说,自己最重视的就是对瓷器的微观鉴定。因为古瓷器在细节上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仿古瓷永远达不到的。很多赝器,都是在细节上露出马脚,从而被买家识破的。

  郑树发认为,一个理性的收藏者,不应该害怕自己的藏品受到别人的质疑。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都是有局限的,古董的世界浩如大海,在这门学问的面前,我们永远只是小学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做企业很成功,在古董认知上也是天才。兼听则明,偏听则废。谁都喜欢听好话,但要想真正避免以后少犯错误,就应该多听听质疑者的判断理论和依据是什么,学习他们研究问题的方式和逻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