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意义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定为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人常说“严父慈母”,实际上,教育子女成才的“严母”也大有人在。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在瓷器上领略一番“严母”的风采。
民国粉彩孟母三迁故事图帽筒(图一)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的传诵名句,说的是在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迁自己的住处。正因为孟母对儿子的悉心教育,才使孟子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这个粉彩帽筒就绘有孟母三迁故事图:孟母穿着布衣,双手微举,嘴唇微动,似乎在向前方老婆婆打听附近的情况。旁边的侍女用竹竿挑着行李,静静地站立。前方的老婆婆头发花白,肩扛竹竿,身背竹篓,脊背弯曲,似乎在回答孟母的问题。小孟子一手拉着母亲的衣角,一手放在嘴角,像在思考着什么。背景是一棵开满红花的树,亭亭玉立。此帽筒高28厘米,口径12厘米,釉面滋润,画工精细,色彩舒雅。
清代岳母刺字纹五彩大盘(图二)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儿子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的岳母,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这个五彩大盘就描绘了岳母刺字的场景:岳飞头戴官帽,身穿官服,跪在地上,双手扒开后背的衣服。身后是他的母亲,一手托着岳飞脊背,一手拿绣花针,正抿着嘴唇专心致志地在岳飞背上刺字。右边的两个侍女窃窃私语,左边的官员举着令牌,书童端着宝剑。此盘直径36厘米,敞折沿、矮圈足,盘型周正,胎质细腻,温和莹润,色彩和谐,美观大方。
晚清三娘教子浅绛彩大罐(图三)
三娘教子的故事出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无声戏》。三娘因倚哥顽皮不听话,不用心读书,生气发怒,用刀砍断机布,以示警告,从此以后倚哥勤奋读书,事业有成。这个浅绛彩大罐展现的就是三娘教子的故事: 春风吹拂,桃红柳绿,蝴蝶翻飞,正是春游踏青的大好时光,三娘带着几个孩童,来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光的美好。一个穿红衣的孩童,挥舞着扇子;一个穿绿衣的孩童,拿着一只蜘蛛;一个穿紫衣的孩童,躲到了三娘的身后。三娘头梳发髻,身穿长衫,手拿鲜花,眉清目秀,温文尔雅,形态端庄。整个画面洋溢着一派祥和的气氛。此罐高26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2厘米,画工细腻,人物传神,胎釉均佳,颇为难得。
□ 李喜庆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