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苏桉讲述司母戊方鼎历险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 14:30 大众网-齐鲁晚报

吴培文先生生前与大鼎合影 吴培文先生生前与大鼎合影

  在司母戊大方鼎的背后,有着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司母戊鼎发现于日本鬼子铁蹄蹂躏下的1939年,当年发现、挖掘司母戊大方鼎的吴培文老人已于2006年去世。3月22日,本报记者辗转找到了吴培文先生的孙子吴苏桉先生,请他讲述了爷爷当年发现和保护国宝的过程。

  吴苏桉说,多年来爷爷对此事守口如瓶,直到1991年,国家博物馆科技部姚清芳主任带人到安阳征集文物档案,到家里了解司母戊鼎的发现、保护过程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爷爷总有一个心结,他觉得是他把祖坟破坏掉的,觉得对祖先很愧疚,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说过。”吴苏桉说。

  梁思永提议平坟

  1934年,梁思永(梁启超之子)率中央研究院考古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带寻找殷商王陵,在武官村西北岗的柏树林,村民吴培文家族的祖坟周围,他们发掘出牛方鼎、鹿方鼎(现保存于我国台湾)等大批珍贵文物。

  吴苏桉说:“吴家是中医世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人家。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考古队撤退。临行前,梁思永找到我爷爷家,提醒说:‘你们家的祖坟太招人眼了,建议你们把坟头平了,把周围的柏树砍掉,不能让日本人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像吴培文这样的大户人家很注重风水,要动祖坟上的土那可是件大事,不过因为害怕日军的盗掘还是平了自家祖坟。但是到了1939年的正月初五,吴培文到祖坟上祭祖时,看到被搞得乱七八糟的祖坟地很不高兴,和族人商量之后,他们决定重新修葺祖坟。那一年,吴培文18岁。

  修葺祖坟发现宝物

  由于村里不少人给考古队帮过忙,懂些考古知识。重修祖坟时因一时无法确定位置,用探杆探了一下,发现下面全是熟土。一位叫吴希增的本家觉得有东西,就又探了探,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到一个硬物,吴希增一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按当地规矩,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吴希增和我爷爷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1939年3月17、18、19日三天秘密进行的。第一天到半夜时分,挖到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吴苏桉说。

  经过两夜的挖掘。到了19日夜里,吴希增与四十多位村民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紧接着,就是秘密把鼎运回村里,暂时埋藏到吴培文家,用柴草伪装好。

  鬼子出动搜宝鼎

  方鼎出土的消息还是让一个当伪督学的本家泄露了出去。不久,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前来“参观”,无奈之下,吴培文只扒开杂草浮土,露出大鼎的一角让他看了看。

  没有几天,村里人报信说,鬼子又来了!这次来了一群汉奸和鬼子。吴培文撒腿就跑了。可能是黑田说错了地方,这拨人把吴培文家翻箱倒柜搜了一遍,没有找到“大炉”,走了。“鼎不能放在家里了,让鬼子弄去,我们可就成汉奸卖国贼了!”大伙合计着。

  砸掉大鼎一只耳朵

  有人想到了卖鼎,就找到了当时北京最大的古玩商之一的肖寅卿。肖寅卿来到安阳看了大鼎,伸出两个手指,两千还是两万,大家心里没底。肖寅卿开价20万大洋买这个鼎!

  “20万大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元啊,我爷爷他们一听,都愣住了,没想到挖到的家伙这么值钱。”吴苏桉说,爷爷他们在惊喜中还没有缓过神来,肖寅卿又提了个要求,为了方便运输,不被日本人发现,鼎要被大卸八块。

  吴苏桉说,为了早点脱手,爷爷和乡亲们果然按照肖寅卿的要求,买来锯条,进行切割。“好在鼎特别结实,锯条都弄断了,也没切割成,后来盖上棉被用锤砸,声音像洪钟一样,咚咚地震耳朵,也没有砸开。”后来,村民认为把方鼎破坏了太可惜,还怕万一肖寅卿不要,不完整的方鼎会很难出手,于是村民停止切割,又将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来。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鼎的唯一一个耳朵还是被弄掉了,再也没有找到,成了最让人遗憾的事情。

  大鼎躲过一劫

  鼎又被埋到了西屋的马棚下。此时,日本人也得到了消息,再次派军队包围了吴家,这次来了三百多人。

  “我爷爷得到消息,赶紧翻墙逃跑,冲到街上时被一个鬼子岗哨拦住,我爷爷急忙写下‘有病人找医生’几个字。日军可能是害怕传染,竟然放行了,我爷爷一口气跑到了村外的河湾里。那是下午一两点钟,本来是大晴天,突然从西北方向刮起一阵黑风,刮得天昏地暗,鬼子也怕有意外,就吹哨收兵了。”吴苏桉说,后来他爷爷才知道,鬼子在西屋马棚挖着挖着又跑到了西院马棚挖,就这样鼎再次逃过一劫。“我爷爷从来不迷信,这次他说,真是天意护宝啊!这是大鼎最危险的一次。”

  买“夜壶”救国宝

  吴培文知道日本人早晚还是要来,就找人把大鼎转移到东屋的水槽下面埋了起来,并买来一只类似古董的铜器用布包了几层,藏在床下。

  “我爷爷叫它‘夜壶’”,几天后鬼子再次来搜,误把这件铜器当成宝物带走了。鬼子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吴培文的照片。他知道这是鬼子想抓自己,就去外地投靠亲戚,到淮南的煤矿上打工为生。“我爷爷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我爷爷已逃走后,认为宝物也被带走了,才算罢休。”吴苏桉说。

  大鼎流落飞机场

  7年后的1946年,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鼎的准确位置,才将鼎起出,放到了县政府。结果,风声竟然传到了驻扎在新乡的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军军长王仲廉的耳中。时值蒋介石六十大寿在即,王仲廉把鼎运到南京送给蒋介石,后来大鼎被存放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博物院。

  解放南京时,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被解放军发现后,转移到南京博物馆。“对于国民党逃台时为何没带走大鼎,有人说可能是进步人士做了手脚,也有其他的说法,这成了一个历史之谜。”吴苏桉告诉记者。

  为了保护鼎,吴培文经历了生死离别,尝尽了酸甜苦辣。“我爷爷说过:‘我一生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司母戊鼎没有被日本人弄到手,我要是丢了鼎,就是历史罪人了!’”吴苏桉非常激动。

  本报记者 张向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