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侍女玉佩(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8日 09:32 北京日报

战国侍女玉佩 战国侍女玉佩

  前不久的一个周六,我来到北京报国寺古玩市场,在一个卖青铜带钩小伙子的地摊前停下脚步,坐在了小马扎上,表现出有意无意地翻腾那堆东西,一下子看见了这件玉人。  这件玉人让我想起了在河北省出土过的片状玉人,大概是战国时期的东西。战国玉器的片状器型基本上属于璧、璜、佩等,人物极少见到。我仔细观察这件人物佩,所有的刻画全部采用细阴线,楔形鼻,长弯眉,上下两条线构成长眼,简单概括,没有一条多余的线条。每条线的位置都基本准确,但又表现出刻画时的率意和熟练。人物呈战汉时期常见的揣手造型,仅用一条半圆的细线就将两只胳膊与揣手侍奉的谦卑表现出来。下面的裙饰是将裙子的下摆分成12格,隔行用斜线交叉组成纹饰。头上的发髻呈牛角状,向内弯曲。这件玉人的玉质属于地方玉,表面沁蚀严重。

  我根据上面的观察判断,这件玉人不是仿品,原因是:第一,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细阴线带有战国时期的特征,表现得熟练、准确。阴线表现为浅、细而有弹力,与现代仿品不一样。玉器断代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阴线的语言特征,由于不同时代的琢玉工具不同,阴线的品质表述也自然不同。这不是孰好孰劣的简单评论,而是由于工具、工艺的根本不同所导致的结果;第二,玉质钙化得很厉害,表现为表面斑驳,钙化程度与导致钙化的土壤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这是真品的规律。因为土壤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一定是多元的,在几千年的埋藏过程中,玉器受到的浸蚀也应该是多元的。比如土层中含铜就会出现绿色的铜沁,含汞就会出现黑色的水银沁,如果土里含有朱砂,就会出现粉红色的朱砂沁——这是古代玉器沁色中最高级的一种。现在仿古玉的表面沁色都很单纯,颜色一致,没有深浅变化,这种沁色“发呆”;第三,整体造型在圆中带有方硬的一种味道。现在的切割技术没有办法复原那个时代手工不规则的效果;第四,用于穿绳的孔从两面向斜下方对钻,但没有打透,两面不通气。战国时期片状玉器很少有对钻不透的现象。这说明了两点,一是这件东西是一件纯粹的冥器,制作粗糙潦草,不会用于真的佩戴,只是有个样子就行了;二是如果是现代的仿品,这样小的穿孔一定会一面钻透。

  这件战国片状侍女佩卖家要价开口80元,我花35元买下了。它的外观并不起眼,其重要价值不在于交易价格的高低,而是这类玉器存世数量稀少,正常情况下想见到都难,更不要说能够收藏。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与价格是有区别的。现在不少逛地摊的朋友总抱怨买不到好东西,其实,还在于对好东西认识范围的宽度。如果我没有见过或者记住那件出土器,可能也不会留意这件玉器。看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收藏爱好者,兜里没有多少钱,再没有稍多一点的专业知识,那还真拣不着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