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馆馆长办流动博物馆让文物走近群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 14:26 大江网-新法制报

  在很多人看来,沉睡于博物馆里的文物是没有生命的,而在省博物馆馆长彭印(石昆)的眼里,每一件馆藏文物都是“活宝”。彭印(石昆)办起了“流动的博物馆”,采取“走出去”开办文物展的方式,让文物走近更多群众,“死”文物由此变成了“活”的文化产业。2004年以前,省博物馆每年门票收入20万元左右,在这之后实行免费开放,门票收入没了,但通过精心策划开办文物展,平均每年创收200多万元,挣来的钱又反哺用于文物保护。

  “做文物工作相当清贫,待遇低,做科研和学问的条件也较差。”回忆起当年走马上任时的状况,今年45岁的彭印(石昆)感慨万千,当时的文物展多数也是以单调的实物为主体,很难吸引人,参观者的脚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004年5月1日,省政府决定实行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说明政府更加重视博物馆的发展,也进一步打开了大门。看起来,不收门票有损失,但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彭印(石昆) 说,关键是思路要对,一定要有突破,要有创新。

  “有为才有位”,彭印(石昆)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并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他大刀阔斧实施“制度治馆,展览活馆,科研兴馆,人才强馆”四大战略,发掘文物内涵,策划开办各类主题文物展,办起了“流动的博物馆”。采取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让藏在博物馆“深闺”的历史文物走出“象牙塔”。

  思路一变天地宽

  2005年以来,由新干青铜器组成的《赣鄱吉金》在国家博物馆(微博)等国内20多家博物馆和美国、日本、韩国、南非等国外博物馆展出,观众量突破300万人次,为江西省博物馆创收约600万元;2005年以来,《千年窑火,世界瓷都》在云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微博)等国内20多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等4家国外博物馆展出,观众量突破400万人次,为江西省博物馆创收约750万元……

  经过策划的展览不仅为省博物馆带来了知名度,也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现在每年收入可达200万元。

  创新解说方式

  “人们看到每一件文物,实际上是在和古人对话。如果仅仅是将文物呆板地呈现给观众,观众看不明白,两者怎么产生共鸣?”彭印(石昆)表示,博物馆是服务市民、游客的文化休闲场所,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通过讲故事,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于是,彭印(石昆)提出,强化服务意识,重视和研究观众,把社会的需要和观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彭印(石昆)还提出要改变过去标准化的讲解模式,认真研究观众构成,根据观众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提供个性化、人性化讲解。“我们对不同的观众拿出不同的讲解词。”彭印(石昆)对记者说,“文物本身是不能说话的,讲解是文化通向社会的桥梁,也是博物馆引导社会文化消费的桥梁。”

  每次新的主题展出来后,彭印(石昆)都要亲自示范解说,让解说员真正掌握解说要领。

  省博物馆讲解员樊文杰对这种讲解方式的转变深有感触,她举例说:“比如我们对小学生采取提问式,通常讲解以‘你们知不知道’开头,增加了许多互动环节。这种改变特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觉得更有趣味性。”

  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不仅枯燥,而且还需要耐得住寂寞。近些年来,彭印(石昆)接到过很多省内外高校的邀约,虽然待遇诱人,但他还是选择留下来。他告诉记者,在博物馆工作了这么久,难以割舍这份情缘。

  对于被评为第四届“十大井冈之子”,彭印(石昆)称,这是对所有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肯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